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裁军(裁軍)  拼音:cái jūn
裁减军队与军事装备。
《國語辭典》:铜锤(銅鎚)  拼音:tóng chuí
1.武器名。铜制的锤。《元史。卷二○五。奸臣传。阿合马传》:「因人心愤怨,密铸大铜锤,自誓愿击阿合马首。」也作「铜锤」。
2.一种戏曲的大花脸角色,偏重于唱工。因二进宫一剧中,徐延昭登场时,手执御赐铜锤而得名。也称为「铜锤花脸」。
分類:装备机械
《漢語大詞典》:铜锤花脸(銅錘花臉)
戏曲中花脸的一种,偏重唱工,因《二进宫》中的 徐延昭 抱着铜锤而得名。后泛称偏重唱功的花脸脚色为铜锤花脸。亦省称“ 铜锤 ”。
《國語辭典》:机械化(機械化)  拼音:jī xiè huà
1.使用机械装备提高品质和效率,并节省人力的生产方式。如:「农业机械化」、「工业机械化」。
2.形容事物如机械动作般缺少变化。如:「他的生活方式非常机械化。」
《國語辭典》:装甲(裝甲)  拼音:zhuāng jiǎ
有防弹钢板装置的。如:「装甲车」。
《漢語大詞典》:韅鞅
指车马的装备物。 清 恽敬 《与庄大久书》:“ 子振 将车,如失落车辙中,大兄必洗其泥淖,整其韅鞅,方可就道。”
《漢語大詞典》:换装(换裝)
(1).更换武器装备。 孙超祥 《配合主力反“围剿”》:“剩下的那些枪弹,除了赤卫队换装以外,由运输队搬到后面去,装备了本营的其他连队。”
(2).更换衣着。
《漢語大詞典》:火舰(火艦)
置有火攻装备的战船。南史·王僧辩传:“是日,贼復攻城不剋,又为火舰,烧栅,风不便,自焚而退。”
《國語辭典》:炮舰(炮艦)  拼音:pào jiàn
以火炮为主要装备,担任海岸巡防用的小型军舰。
《漢語大詞典》:密装(密裝)
秘密整装;秘密装备。汉书·晁错传:“乃拜 盎 为太常,密装治行。”北史·李崇传:“ 崇 分遣诸将,与之相持,密装船舰二百餘艘,教之水战,以待臺军。”
《漢語大詞典》:马具(馬具)
装备马匹的用具,如马鞍、辔头、马镫等。 郭沫若 《苏联游记》:“有全部用绿色细宝石所嵌成的马具。” 王盛农 《猛士》第三章:“地摊上摆的是绸缎、布匹、陶瓷器皿、镶珠刀鞘、镶银马具、猎刀、斧头、火药。”
《国语辞典》:军品(军品)  拼音:jūn pǐn
军队所使用的武器、装备,或军用补给品。如:「这次采购的军品是最新型的战斗机。」
《国语辞典》:脚架(脚架)  拼音:jiǎo jià
用来支撑照相机、望远镜等装备的支架。如:「登山队员撑起脚架,准备拍摄日出的景象。」
《国语辞典》:制式  拼音:zhì shì
正规部队或单位使用的标准化装备。可便于分辨、修护,或弹药、零件的补给。
《国语辞典》:被甲兵  拼音:pī jiǎ bīng
穿戴铠甲,拿著武器。形容军队装备齐全,军容盛大的样子。《左传。桓公六年》:「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
《國語辭典》:游击队(游擊隊)  拼音:yóu jí duì
在敌军控制区域内,以打击敌军、破坏交通及军事设施等为目的,而从事反抗活动的非正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