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6,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试镜
歌剧院
对口
趁场
家戏
卖技
卖武
转踏
走解
舞娘
高跷
跟挂
工架
傀儡戏
卞射
《国语辞典》:试镜(试镜)  拼音:shì jìng
导演挑选演员时,先进行表演考试,并拍摄其表演过程,然后放映出来以观看演员的仪态、演技等是否合乎导演的要求,此过程称为「试镜」。
《国语辞典》:歌剧院(歌剧院)  拼音:gē jù yuàn
专供表演歌剧的场所。为英语opera house的意译。
《國語辭典》:对口(對口)  拼音:duì kǒu
1.嘴与嘴相对。形容讲话时靠得很近。汉。王充《论衡。解除》:「胡越之人,耳口相类,心意相似,对口交耳而谈,尚不相解。」
2.口角、争执。《平妖传》第五回:「婆子道:『你两个休对口,到天明我自有个计较。』」
3.一种曲艺表演方式。指两个人互相答对或演唱。如:「对口相声」、「对口快板」。
4.大陆地区指双方在工作内容和性质能相一致。如:「工作对口」。
《漢語大詞典》:趁场(趁場)
指凑合表演。《歧路灯》第八四回:“ 盛希侨 笑道:‘我去虎豹,贤弟也去豺狼一回,好趁场儿。’”
《漢語大詞典》:家戏(家戲)
戏剧表演术语。在清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演唱形式。除清唱外,还粉墨登场,演出一些短小的剧本。在组织上已有前场、化装、保管、乐队、演员等分工。在规模上近似一个小戏班。
《漢語大詞典》:卖技(賣技)
谓以表演技艺谋生。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续集·难女》:“此武举官人也,良家妇女,尚不敢抗,尔等既卖技,何敢拂之。”
《漢語大詞典》:卖武(賣武)
靠表演武术谋生。 许地山 《女儿心》:“那卖武的 黄胜 取了些万应的江湖秘药来,敷她底伤口。”
《國語辭典》:转踏(轉踏)  拼音:zhuǎn tà
一种流行于宋代的歌舞。表演形式由宋代说唱技艺发展而来,以一诗一词歌咏一事或分咏多事,边歌边舞,演前有勾队词,后有放队词。为元代剧曲的先导。也称为「传踏」。
《漢語大詞典》:走解
骑者在马上表演技艺。古代百戏之一。约起于 金 元 之时,初为宫廷之戏,后泛称马上的技艺表演。 明 彭时 《彭公笔记》:“五月五日,赐文武官走驃骑于后苑。其制:一人骑马执旗引於前,二人驰马继出,呈艺於马上,或上或下,或左或右,腾掷蹻捷,人马相得,如此者数百骑,后乃为胡服臂鹰走犬围猎状,终场,俗名曰走解。而不知所自始,岂 金 元 之遗俗歟!令每岁一举之,盖以训武也。观毕,赐宴而回。”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列朝二·端阳:“盖沿 金 元 之俗,命御马监勇士驰马走解,不过御前一逞迅捷而已。”
《国语辞典》:舞娘(舞娘)  拼音:wǔ niáng
以表演舞蹈为业的女郎。
《國語辭典》:高跷(高蹺)  拼音:gāo qiāo
双足缚于直立的木棍上行走的游戏,旧称为踏跷。也作「高趫」。
《漢語大詞典》:跟挂
亦作“ 跟絓 ”。 倒挂身体的杂技表演。文选·张衡〈西京赋〉:“侲僮程材,上下翩翩,突倒投而跟絓,譬陨絶而復联。” 薛综 注:“突然倒投,身如将坠,足跟反絓橦上,若已絶而復连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辩问:“跳丸弄剑,踰锋投鋏,履絙登幢,摘盘缘案,跟挂万仞之峻峭。”艺文类聚卷六一引 晋 傅玄 《正都赋》:“乃有材童妙妓,都卢迅足,缘修竿而上下,形既变而景属,忽跟挂而倒絶,若将坠而復续。” 唐 李白 《明堂赋》:“扶标川而罔足,拟跟絓而罢躋。”文献通考·乐考二十:“杂戏盖起於 秦 汉 ,有……跟挂、腹旋、吞刀、履索、吐火。”
《國語辭典》:工架  拼音:gōng jià
演出戏剧时,表演者所表演的身段姿势。也作「功架」。
《國語辭典》:傀儡戏(傀儡戲)  拼音:kuǐ lěi xì
1.用木偶来表演的戏。广义的包括所有的木偶戏。古称为「傀儡子」、「魁礧子」、「窟礧子」。狭义的指杖头傀儡和悬丝傀儡。相传周、秦时代就有木偶戏,宋有杖头傀儡、悬丝傀儡、药发傀儡、水傀儡等。见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百戏技艺》及元。周密《武林旧事。卷六。诸色艺人》。元、明、清以来傀儡戏皆有流行。近世多称为「木偶戏」。又古代演傀儡戏的人在扁担的一端,挑著圆形的箱笼,另一端附著一个戏台,挑著到处表演。也称为「扁担戏」。
2.宋代的舞队。人戴面具表演,节目有「耍和尚」、「瞎判官」等。见元。周密《武林旧事。卷二。舞队》。
《漢語大詞典》:卞射
徒手搏斗与射箭,是古时的一种武术表演。汉书·哀帝纪赞:“雅性不好声色,时览卞射武戏。” 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手搏为卞,角力为武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