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调百戏(調百戲)  拼音:diào bǎi xì
表演杂耍、特技。元。无名氏《冯玉兰》第四折:「接了使客转回来,閒向官厅调百戏。」《金瓶梅》第八八回:「慌了守备,使人门前叫了调百戏的货郎儿进去,要与他观看。」
分類:表演杂耍
《漢語大詞典》:调把戏(調把戲)
表演各种杂耍。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一折:“功名二字,如同那百尺高竿上调把戏一般,性命不保。”
分類:表演杂耍
《漢語大詞典》:东海黄公(東海黄公)
指古代杂技幻术表演者 东海 人 黄公 。 汉 代亦以为角抵戏名。 汉 张衡 《西京赋》:“奇幻儵忽,易貌分形,吞刀吐火,云雾杳冥,画地成川,流 渭 通 涇 。 东海 黄公 ,赤刀 粤 祝,冀厌白虎,卒不能救。”西京杂记卷三:“余所知有 鞠道龙 ,善为幻术,向余説古昔事:有 东海 人 黄公 ,少昔为术,能制蛇御虎;佩赤金刀,以絳繒束髮,立兴云雾,坐成山河。及衰老,气力羸惫,饮酒过度,不能復行其术。 秦 末有白虎见於 东海 , 黄公 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 三辅 人俗用以为戏, 汉 帝亦取以为角抵之戏焉。”
《國語辭典》:定场白(定場白)  拼音:dìng cháng bái
传统戏曲中的表演程式。指剧中主要角色第一次上场,念完引子和定场诗后的一段独白,内容多是人物的自我介绍及当时情境、事件过程等。
《國語辭典》:定场诗(定場詩)  拼音:dìng cháng shī
传统戏曲中的表演程式。指剧中主要角色第一次上场念完引子后所念的诗。通常是七言体的四句诗,内容多介绍剧中特定情境。
《國語辭典》:顶真续麻(頂真續麻)  拼音:dǐng zhēn xù má
用前一句的结尾,做为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句子头尾蝉联的修辞法。如元代郑光祖的《㑳梅香第一折》「你道信步出兰庭,庭院悄人初静,静听是弹琴的那生」。也称为「顶针续麻」。
《國語辭典》:垫话(墊話)  拼音:diàn huà
相声表演者在节目开始前的一段开场白,用来吸引观众或点明节目内容。
《漢語大詞典》:出演
演员登台表演。 李广田 《柳叶桃》:“在×城出演不到一年工夫,便同一个姓 秦 的少年结识。”
《漢語大詞典》:嗔面戏(嗔面戲)
唐 代杂戏名。表演时,演员以手举足加于颈上。 清 方以智 通雅·戏具:“《梦笔録》曰: 唐 有嗔面戏, 刘吃陁努 能不用手,而以足加颈曰跌打。”参阅文献通考·乐二十
《漢語大詞典》:逞赛(逞賽)
表演。《水浒传》第三三回:“土地大王庙内,逞赛诸般社火。”一本作“ 逞应 ”。
分類:表演
《漢語大詞典》:程式动作(程式動作)
戏剧术语。指经过艺术夸张、提炼加工而定型的规范化、格式化的表演动作。如 中国 传统戏曲中人物出场时整冠理髯,哀痛时扬袖,以及大将出征前“起霸”,策马奔驰时“趟马”等。《人民日报》1981.4.25:“优秀的演员……用特有的程式动作来表现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
《漢語大詞典》:程序动作
(1).同“程式动作”,戏剧术语。指经过艺术夸张、提炼加工而定型的规范化、格式化的表演动作。
(2).指依据一定标准、规范进行的动作或操作。
《國語辭典》:打诨插科(打諢插科)  拼音:dǎ hùn chā kē
戏剧表演时,以滑稽的动作或逗笑的言语引人发笑。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小丑丁秀容打诨插科,令人绝倒。」也作「插科打诨」。
《國語辭典》:打出手  拼音:dǎ chū shǒu
1.戏剧中互相投掷传递武器的技巧,称为「打出手」。也称为「过傢伙」。
2.打架。如:「他俩一言不合,便大打出手。」
《漢語大詞典》:打对子(打對子)
戏曲武打或武术表演中的二人徒手或使用兵器对打。每一套都有一定的章法。亦以指武术表演。《官场现形记》第六回:“到了校场上,敲着鼓,打着锣,鼕鼕鼕,鏜鏜鏜,耍一套,换一套,真正比耍猴还要好看。他们编的名字叫‘打对子’。”
《國語辭典》:闯江湖(闖江湖)  拼音:chuǎng jiāng hu
离家出外谋生,寻求发展。如:「他闯江湖多年,都未曾回家探视双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