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有棱有角(有稜有角)  拼音:yǒu léng yǒu jiǎo
1.比喻为人有原则、有主见。如:「他可是个有棱有角的人,岂肯轻易向他人妥协。」「他原是有棱有角的人,但经过这些年的历练,倒也圆融许多。」
2.形容人的面部线条清晰,个性刚毅。如:「他那头脸彷若用石块堆砌,处处有棱有角。」
《國語辭典》:正言厉色(正言厲色)  拼音:zhèng yán lì sè
言辞郑重,神情严厉。《红楼梦》第一九回:「黛玉见他说的郑重,且又正言厉色。」《文明小史》第二七回:「往时见人家吸烟,便要正言厉色的劝,今见他表兄也是如此,益发动气。」也作「正言厉颜」。
《國語辭典》:正颜厉色(正顏厲色)  拼音:zhèng yán lì sè
态度郑重,神情严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然而到了里面,我却不做甚么正颜厉色的君子去讨人厌。」
《漢語大詞典》:贼腔(賊腔)
不正派的语调、表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生无语,目注 婴寧 ,不遑他瞬。婢向女小语云:‘目灼灼,贼腔未改。’” 茅盾 《多角关系》:“你们那吊眼皮的 陈妈 ,还有癞痢 小王 ,都是贼眉贼眼的一股贼腔。”
《國語辭典》:攒眉苦脸(攢眉苦臉)  拼音:cuán méi kǔ liǎn
皱紧眉头,苦著脸儿。神情愁苦的样子。《官场现形记》第一一回:「禁不住邹太爷攒眉苦脸,求他多当两个,才算当了四百五十钱。」
《漢語大詞典》:甜蜜动听
悦人的甜美(如声音或表情方面)例如:演奏得甜蜜动听的音乐。
《漢語大詞典》:眼语颐指(眼語頤指)
用眼色或面部表情示意别人为之奔走。形容有权势者气焰之盛。 明 刘若愚 酌中志·正监蒙难纪略:“监不开口明説,止於膝上或案上用右手食指作画字写字形,或眼语颐指,非久侍者不能通其意。”
《國語辭典》:哑剧(啞劇)  拼音:yǎ jù
1.起源于西元前五世纪南义大利的一种小型喜剧。多取材日常生活,有歌舞、对话、誇张的模仿动作,其中部分演变成今之哑剧。
2.一种不用言语,只用动作、姿态来表达剧情的戏剧。也称为「默剧」。
《漢語大詞典》:哑谈(啞談)
谓只以手势和表情传情达意。 许地山 《缀网劳蛛·商人妇》:“我和那主妇在屋里指手画脚做哑谈。”
《漢語大詞典》:一笑一颦(一笑一顰)
同“ 一嚬一笑 ”。 指脸上的表情。 茅盾 《子夜》十:“大客厅上有几个人,都屏息侧立,在伺察 吴荪甫 的一笑一颦。”
分類:脸上表情
《漢語大詞典》:一嚬一笑
谓不高兴或喜悦的表情。嚬,皱眉。韩非子·内储说上:“吾闻明主之爱,一嚬一笑,嚬有为嚬,而笑有为笑。” 南朝 梁 萧统 《龙笛曲》:“金门玉堂临水居,一嚬一笑千万餘。” 唐 权德舆 《杂兴》诗之一:“一嚬一笑千金重,肯似 成都 夜失身。”亦作“ 一顰一笑 ”。 茅盾 《动摇》四:“这晚上直到睡为止, 方罗兰 从新估定价值似的留心瞧着 方太太 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 从维熙 《北国草》第一章五:“她一颦一笑,没有一点矫揉造作。”
《漢語大詞典》:仰人眉睫
北史·崔亮传:“自可观书於市,安能看人眉睫乎!”后以“仰人眉睫”谓看别人脸上的表情行事。《恨海》第十回:“他倒説:‘我不惯仰人眉睫。’我听了这句话,倒不便再劝他了。”
《國語辭典》:喜上眉梢  拼音:xǐ shàng méi shāo
喜悦之情流露于眉宇之间。《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思索良久,得了主意,不觉喜上眉梢。」
《國語辭典》:喜眉笑眼  拼音:xǐ méi xiào yǎn
形容满面含笑,十分愉悦的表情。如:「看她整天喜眉笑眼的模样,八成是喜事近了。」
《国语辞典》:怒目攒眉(怒目攒眉)  拼音:nù mù cuán méi
眼冒怒火,眉毛紧蹙。形容非常生气的表情。《西游记》第三○回:「只见那怪怒目攒眉,咬牙切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