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衲衣
(1).僧衣。《南齐书·张欣泰传》:“ 欣泰 通涉雅俗,交结多是名素。下直輒游园池,著鹿皮冠,衲衣锡杖。” 唐 贾岛 《崇圣寺斌公房》诗:“落日寒山磬,多年坏衲衣。”《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二年》:“ 仁达 欲自立,恐众心未服,以 雪峯寺 僧 卓巖明 素为众所重,乃言:‘此僧目重瞳子,手垂过膝,真天子也。’相与迎之。己亥,立为帝,解去衲衣,被以袞冕,帅将吏北面拜之。” 清 黄景仁 《慈光寺前明郑贵妃赐袈裟歌》:“铜驼荆棘寻常见,何论区区一衲衣。”
(2).代称僧人。 宋 梅尧臣 《僧可真东归因谒范苏州》诗:“野策过寒水,山童护衲衣。” 清 顾炎武 《楚僧元瑛谈湖南三十年来事作四绝句》之四:“梦到江头橘柚林,衲衣桑下愜同心。”
(3).道袍。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四·傅山父子》:“乱后,梦天帝赐以黄冠衲衣,遂为道士装。”
(4).补缀过的衣服。泛指破旧衣服。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建康贫者》:“时盛寒,官方施贫者衲衣。见其剧单,以一衲衣与之。辞不受。”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韩文靖公事辑》:“ 熙载 尝着衲衣负筐,令门生 舒雅 执手版,乞食诸姬院,以为笑乐。”
(2).代称僧人。 宋 梅尧臣 《僧可真东归因谒范苏州》诗:“野策过寒水,山童护衲衣。” 清 顾炎武 《楚僧元瑛谈湖南三十年来事作四绝句》之四:“梦到江头橘柚林,衲衣桑下愜同心。”
(3).道袍。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四·傅山父子》:“乱后,梦天帝赐以黄冠衲衣,遂为道士装。”
(4).补缀过的衣服。泛指破旧衣服。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建康贫者》:“时盛寒,官方施贫者衲衣。见其剧单,以一衲衣与之。辞不受。”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韩文靖公事辑》:“ 熙载 尝着衲衣负筐,令门生 舒雅 执手版,乞食诸姬院,以为笑乐。”
《漢語大詞典》:彩衣(綵衣)
(1).《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昔 楚 老莱子 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常著五色斑斕衣,为亲取饮。”后因以“彩衣”指孝养父母。 宋 王禹偁 《谢宣旨令次男西京侍疾表》:“此盖陛下义敦天性,恩厚孝思,念黄髮之衰羸,俾彩衣而侍养。”
(2).指戏曲表演的服装。《红楼梦》第五四回:“婆子们抱着几个软包--因不及抬箱,料着 贾母 爱听的三五齣戏的彩衣包了来。”
(1).五彩衣服。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下:“忽有綵衣小儿自外入,顷刻至数百人,结束如一,阶墀尽满。”
(2).谓孝养父母。 唐 黄滔 《〈颍川陈先生集〉序》:“早孤,事太夫人弥孝,熙熙愉愉,承颜侍膳,虽隆云路之望,终确綵衣之恋。” 宋 沈遘 《五言送徐同年谔出京》:“还家昼锦乐,拜寿綵衣荣。” 明 何景明 《三山春宴图歌》:“綵衣归来奉翁母,愿言寿比三山久。” 清 冯桂芬 《顾蓉庄年丈七十双寿序》:“君此行也,躬綵衣,捧瑶斝,象服绣葆,蹌躋一庭。”参见“ 綵衣娱亲 ”。
(2).指戏曲表演的服装。《红楼梦》第五四回:“婆子们抱着几个软包--因不及抬箱,料着 贾母 爱听的三五齣戏的彩衣包了来。”
(1).五彩衣服。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下:“忽有綵衣小儿自外入,顷刻至数百人,结束如一,阶墀尽满。”
(2).谓孝养父母。 唐 黄滔 《〈颍川陈先生集〉序》:“早孤,事太夫人弥孝,熙熙愉愉,承颜侍膳,虽隆云路之望,终确綵衣之恋。” 宋 沈遘 《五言送徐同年谔出京》:“还家昼锦乐,拜寿綵衣荣。” 明 何景明 《三山春宴图歌》:“綵衣归来奉翁母,愿言寿比三山久。” 清 冯桂芬 《顾蓉庄年丈七十双寿序》:“君此行也,躬綵衣,捧瑶斝,象服绣葆,蹌躋一庭。”参见“ 綵衣娱亲 ”。
《骈字类编》:衣轻(衣轻)
唐 刘禹锡 和严给事闻唐昌观玉蕊花下有游仙二绝 其二 雪蕊琼丝满院春,衣轻步步不生尘。
《漢語大詞典》:衣裘
(1).夏衣冬裘。《周礼·天官·宫伯》:“以时颁其衣裘。” 郑玄 注:“衣裘,若今赋冬夏衣。” 贾公彦 疏:“夏时班衣,冬时班裘。”《吕氏春秋·重己》:“其为舆马衣裘也,足以逸身煖骸而已矣!”
(2).专指皮裘或泛指衣服。《西京杂记》卷二:“ 司马相如 初与 卓文君 还 成都 ,居贫愁懣,以所著鷫鸘裘就市人 阳昌 貰酒,与 文君 为懽。既而 文君 抱颈泣曰:‘我平生富足,今乃以衣裘貰酒。’”《宋书·隐逸传上·戚同文》:“冬月,多解衣裘与寒者。” 清 姚鼐 《〈南园诗存〉序》:“君家贫,衣裘薄。”
(2).专指皮裘或泛指衣服。《西京杂记》卷二:“ 司马相如 初与 卓文君 还 成都 ,居贫愁懣,以所著鷫鸘裘就市人 阳昌 貰酒,与 文君 为懽。既而 文君 抱颈泣曰:‘我平生富足,今乃以衣裘貰酒。’”《宋书·隐逸传上·戚同文》:“冬月,多解衣裘与寒者。” 清 姚鼐 《〈南园诗存〉序》:“君家贫,衣裘薄。”
《國語辭典》:捣衣(搗衣) 拼音:dǎo yī
1.用杵捶打生丝以去蜡,使生丝柔白而富有弹性,而能裁成衣物。也作「捣练」、「捣衣」。
2.以杵捶击衣物使乾净。北周。庾信 〈夜听捣衣〉诗:「秋夜捣衣声,飞度长门城。」《老残游记》第三回:「走著看著,见河岸南面有几个大长方池子,许多妇女坐在池边石上捣衣。」也作「捣衣」。
3.乐曲名。琴曲。相传为唐代潘庭坚所作。古代秋凉时,家家妇女为亲人赶冬衣而捣衣,故乐曲以表现妇女对远方亲人思念的情感为主。也称为〈捣衣曲〉、〈秋杵弄〉、〈秋水弄〉、〈秋院捣衣〉。
2.以杵捶击衣物使乾净。北周。庾信 〈夜听捣衣〉诗:「秋夜捣衣声,飞度长门城。」《老残游记》第三回:「走著看著,见河岸南面有几个大长方池子,许多妇女坐在池边石上捣衣。」也作「捣衣」。
3.乐曲名。琴曲。相传为唐代潘庭坚所作。古代秋凉时,家家妇女为亲人赶冬衣而捣衣,故乐曲以表现妇女对远方亲人思念的情感为主。也称为〈捣衣曲〉、〈秋杵弄〉、〈秋水弄〉、〈秋院捣衣〉。
《國語辭典》:捣衣(擣衣) 拼音:dǎo yī
1.用杵捶打生丝以去蜡,使生丝柔白而富有弹性,而能织成衣物。也作「捣衣」。
2.捶击衣物使乾净。《乐府诗集。卷四五。清商曲辞二。唐。李白。子夜四时歌四首。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也作「捣衣」。
2.捶击衣物使乾净。《乐府诗集。卷四五。清商曲辞二。唐。李白。子夜四时歌四首。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也作「捣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