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衣那
【佛学大辞典】
(杂名)俗云为脐带者,资道什记上曰:「九界袈裟者,寻其根元,宿胎内时,自脐生物,犹如海草,本小末大也。譬如袋中纳物,自面前覆背边,而禦寒热,令赤子生长。正垂出胎,乃向产门,逆头而生。尔时身先生,衣那后出,故谓后物。于是量赤子臂长,切其脐尾,而以吉酒洗见之时。于其衣那,有松文者,长命富贵之相也。若有竹文者,虽长命而贫穷也。或有龟文者,最短命不吉之相也。如是能见之已。以其脐尾埋清净处,供五节供等,成大黑氏神,是于我等大恩德者也。若致不法,令大鸟等食之,则成障碍神,频为祸祟矣。是名衣那荒神,故为报此恩,正称袈裟。而挂体上,修验行者结袈裟者,全是彼衣那形也。」(结袈裟即九界袈裟)。
衣服随念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无量寿经上四十八愿中,第三十八愿曰:「设我得佛,国中人天,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若有裁缝捣染浣濯者,不取正觉。」日本望西楼之大经钞四科之,谓为衣服随念愿。
衣服天
【佛学大辞典】
(天名)又曰金刚衣天。金刚界曼陀罗第二羯磨会众中,外金刚二十天之一天。此尊司胎内之胞衣,覆所生之子,防母所饮寒温气之德。黑色,持弓箭。见金刚界曼荼罗大钞二。
衣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衣与法也。谓传正法之徵,更授师之袈裟也。传灯录三曰:五祖弘忍,对六祖慧能曰:「诸佛出世,为一大事故。随机小大,而引导之。遂有十地三乘顿渐等旨,以为教门。然以无上微妙秘密圆明真实正法眼藏,付于上首迦叶尊者。展转传授,二十八世。至达磨届于此土,承袭以至于吾。今以法宝及所传袈裟,用付于汝。善自保护,无令断绝。(中略)能居土跪受衣法。」
【佛学常见辞汇】
衣指出家人的袈裟,法指正法,内传法以印證宗门的佛心宗旨,外传衣以表示师承的信实无虚。
衣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摄衣界之略。摄衣而属于其人。使无离衣罪之结界也。资持记上二之一曰:「注羯磨云:衣界者,摄人属人,令无离宿罪。」
衣珠
【佛学大辞典】
(譬喻)法华七喻之一。佛性譬之衣中之宝珠也。法华经五百授记品曰:「譬如有人至亲友家,醉酒而卧。是时亲友,官事当行。以无价宝珠,系其衣里,与之而去。其人醉卧,都不觉知。起已游行,到于他国。为衣食故,勤力求索,甚大艰难。若少有所得,便以为足。于后亲友,会遇见之而作是言:咄哉丈夫,何为衣食,乃至如是!我昔欲令汝得安乐五欲自恣,于某年日月,以无价宝珠,系汝衣里。今故现在,而汝不知。勤苦忧恼,以求自活,甚为痴也!汝今可以此宝贸易所须,常可如意无所乏短。」楞严经四曰:「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他方,乞食驰走。」文句记三下曰:「众生身中,有昔种缘,名为衣珠。」
衣座室
【佛学大辞典】
(譬喻)就法师弘通法华经,假喻示以三种之轨则,是曰弘经之三轨。法华经法师品曰:「药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来灭后,欲为四众说是法华经者,云何应说?是善男子善女人,入如来室,著如来衣,坐如来座,尔乃应为四众广说此经。如来室者,一切众生中大慈悲心是。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来座者,一切法空是。」
衣裓
【佛学大辞典】
(衣服)长方形之布帛,男女多挂于肩,用以拭手,或盛物。法华经譬喻品曰:「当以衣裓,若以几案,从舍出之。」阿弥陀经曰:「各以衣裓盛众名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义疏五曰:「衣裓者,衣衿也。」玄赞五曰:「裓者,孤得反,衣襟也。(中略)天仙之衣,应是彼类。」案悬于肩,则宜谓之裓,今见天人之像自两肩长垂者是也。又,一说,衣裓,本来花器之称。法华文句五下曰:「三藏法师云:衣裓,是外国盛花之器。」天台之阿弥陀经义记曰:「衣裓是盛花器,形如函,而有一足,手擎供养。」象器笺十九曰:「僧家散花器,名衣裓。其器小竹笼,以贮花而散之。」
衣钵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衣与钵也。二者为僧之资物最重大者。观出家受戒之时,最初即以衣钵具足为条件可知也。后为袈裟与铁钵之意。禅家以道授受,谓为授受衣钵。传灯录一曰:「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复告迦叶:吾将金缕僧伽梨衣,传付于汝。转授补处,至慈氏佛出世,勿令朽坏。」六祖坛经曰:「五祖忍大师,传衣钵六祖能大师。」辅行一之一曰:「预厕禅门,衣钵传授者盈耳。」郭青猬集曰:「万历乙酉,予入韶州至曹溪寺,僧因出传衣宝钵革履。衣似今羊绒褐衣,而间以金缕。传灯录谓西域屈眴布缉木绵花心织成,理或然也。钵本瓷器,为广东提学魏庄渠所碎,或云有心碎之,或云偶坠诸地。僧以漆胶,仍似钵形,而宝色无光。革履云是六祖遗履,比今履差长耳。考衣实出达磨,非佛所遗者,今宇内千年之物,独此衣存。」蒿庵閒话曰:「六祖衣钵,传自达摩,藏广东传法寺。衣本西方诸佛传法器,钵则魏王所赐,嘉靖中督学使者某焚碎之。」【又】僧之钱帛,总曰衣钵。象器笺二十多引典据。
【佛学常见辞汇】
衣指袈裟,钵是出家人用来盛施主供养食物的应器,二者都是出家人重要的法物,并可作师承的信證,衣钵的授受即代表著心法的接受。
衣钵阁
【佛学大辞典】
(杂名)藏住持衣财之处,此方所谓眠藏。见象器笺一。
衣钵侍者
【佛学大辞典】
(职位)掌住持之钱帛者。象器笺六曰:「住持资具,钱帛之有处,谓之衣钵阁。盖蓄资财,非僧人本志。讳露言之,称衣钵矣,而此侍者掌此。」
衣钵簿
【佛学大辞典】
(杂名)钱财之帐簿。
衣犍度
【佛学大辞典】
(术语)犍度为梵语Khad!n!a,译曰蕴聚等。以名经论之篇章。四分律有二十犍度,说法衣之篇章,称为衣犍度。
衣领树
【佛学大辞典】
(杂名)树名。冥土悬所褫罪人之衣者。十王经二曰:「官前有大树,名衣领树。」抄曰:「梵云大波罗树,又云毗罗树,汉云衣领树。罪人悬衣,故云衣领树也。」
衣蒲童子
【佛学大辞典】
(图像)宋太尉吕惠卿,游五台山,见一童子。体黑被发,以蒲自足缠至肩,袒右膊,手执梵筴。对太尉说华严经之深义,且现文殊之本形而去。太尉还家,晨夕思之,久之忽然感见童子于香几上,命画工图之。见稽古略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