缦衣
【佛学大辞典】
(衣服)缦者漫也。通漫而无条相之袈裟也。是原为沙弥,沙弥尼之衣。而大僧不能得割截之正衣者,许用以代三衣而著之。六物图曰:「缦通三用(三衣之用),然本是沙弥衣。律制沙弥著漫衣,一当七条入众,一当五条作务。今时剃发即著五条,僭滥大僧,深求本制。」释氏要贤上曰:「缦衣,梵音钵吒,唐言缦条,即是一幅量以三衣等,但无田相者是也。自佛法至汉涉一百八十七年,凡出家者未识割截法,祇著此衣。」
(衣服)缦者漫也。通漫而无条相之袈裟也。是原为沙弥,沙弥尼之衣。而大僧不能得割截之正衣者,许用以代三衣而著之。六物图曰:「缦通三用(三衣之用),然本是沙弥衣。律制沙弥著漫衣,一当七条入众,一当五条作务。今时剃发即著五条,僭滥大僧,深求本制。」释氏要贤上曰:「缦衣,梵音钵吒,唐言缦条,即是一幅量以三衣等,但无田相者是也。自佛法至汉涉一百八十七年,凡出家者未识割截法,祇著此衣。」
覆肩衣
【佛学大辞典】
(衣服)依南山之旧律家,则覆肩衣祇支为二物,覆肩衣为覆右肩者,祇支为覆左肩者,是比丘尼受持五衣中之二衣也。其本制兴于比丘尼。但智度论记佛,对阿难特听覆肩衣,别有缘由。又汉地之风,不好露体,故仿阿难,两用祇支与覆肩衣。遂制出缝合两衣而为褊衫者云。此以四分律以三衣与祇支及覆肩衣为五衣,因而为比丘尼之受衣也。又义净之新律家以此二者为梵汉之异名,非为二物。覆肩衣即祇支,正音名僧脚畸。智度论所谓覆肩衣,亦覆左肩。乃祇支之事也(然四分律以为别衣者一重之物曰祇支,二重三重之物曰覆肩衣,十八物图引僧祇律曾释之)。智度论三曰:「阿难端正清净如好明镜,(中略)女人见之欲心即动,是故佛听阿难著覆肩衣。」行事钞下之一曰:「僧祇支法,此是中国梵言,此翻云上狭下广衣,(中略)僧祇祇支覆肩衣,长四肘广二肘,如是受持。」又曰:「是衣厥修罗,长四肘广二肘半(准似祇支国语不同),是衣覆肩衣,长四肘广二肘。」六物图曰:「初制意者,尼女报弱,故制祇支披左肩以衬袈裟。又制覆肩掩于右膊开遮形丑,是故尼众用五衣。大僧又有畜用,但是听衣耳(非制衣)。二释名者,梵语僧祇支,此云上狭下广衣,覆肩华语,未详梵音。」
(衣服)依南山之旧律家,则覆肩衣祇支为二物,覆肩衣为覆右肩者,祇支为覆左肩者,是比丘尼受持五衣中之二衣也。其本制兴于比丘尼。但智度论记佛,对阿难特听覆肩衣,别有缘由。又汉地之风,不好露体,故仿阿难,两用祇支与覆肩衣。遂制出缝合两衣而为褊衫者云。此以四分律以三衣与祇支及覆肩衣为五衣,因而为比丘尼之受衣也。又义净之新律家以此二者为梵汉之异名,非为二物。覆肩衣即祇支,正音名僧脚畸。智度论所谓覆肩衣,亦覆左肩。乃祇支之事也(然四分律以为别衣者一重之物曰祇支,二重三重之物曰覆肩衣,十八物图引僧祇律曾释之)。智度论三曰:「阿难端正清净如好明镜,(中略)女人见之欲心即动,是故佛听阿难著覆肩衣。」行事钞下之一曰:「僧祇支法,此是中国梵言,此翻云上狭下广衣,(中略)僧祇祇支覆肩衣,长四肘广二肘,如是受持。」又曰:「是衣厥修罗,长四肘广二肘半(准似祇支国语不同),是衣覆肩衣,长四肘广二肘。」六物图曰:「初制意者,尼女报弱,故制祇支披左肩以衬袈裟。又制覆肩掩于右膊开遮形丑,是故尼众用五衣。大僧又有畜用,但是听衣耳(非制衣)。二释名者,梵语僧祇支,此云上狭下广衣,覆肩华语,未详梵音。」
覆腋衣
【佛学大辞典】
(衣服)(参见:竭支)
(衣服)(参见:竭支)
竭支
【佛学大辞典】
(衣服)又作祇支。译曰覆腋衣。长方形,自左肩覆右腋者。玄应音义四曰:「竭支或作僧祇支者,皆讹也,应言僧伽鸱,此译云覆腋。若著瞿修罗,则不著僧伽鸱。瞿修罗者,此云圌也,像其衣形而立名也。」资持记中三之三曰:「竭支即祇支,相量四方。」Sam%kaks!ika%。
(衣服)又作祇支。译曰覆腋衣。长方形,自左肩覆右腋者。玄应音义四曰:「竭支或作僧祇支者,皆讹也,应言僧伽鸱,此译云覆腋。若著瞿修罗,则不著僧伽鸱。瞿修罗者,此云圌也,像其衣形而立名也。」资持记中三之三曰:「竭支即祇支,相量四方。」Sam%kaks!ika%。
转衣
【佛学大辞典】
(仪式)谓门之传法也。
(仪式)谓门之传法也。
杂碎衣
【佛学大辞典】
(衣服)三衣中大衣之异名。以割截之条数最多故也。六物图曰:「梵云僧伽梨,此云杂碎衣,条相多故。」此解恐为不妥。当是拾集破碎杂布所作之衣之意。即粪扫衣也。
(衣服)三衣中大衣之异名。以割截之条数最多故也。六物图曰:「梵云僧伽梨,此云杂碎衣,条相多故。」此解恐为不妥。当是拾集破碎杂布所作之衣之意。即粪扫衣也。
鸡足守衣
【佛学大辞典】
(传说)迦叶尊者于鸡足山入定,奉持如来附属之金襕衣,以待弥勒之出世。(参见:金襕衣)
(传说)迦叶尊者于鸡足山入定,奉持如来附属之金襕衣,以待弥勒之出世。(参见:金襕衣)
庐山衣
【佛学大辞典】
(衣服)今净土宗所用之法衣也。是唐土庐山白莲社众徒之风仪。原为禅家之法衣也。
(衣服)今净土宗所用之法衣也。是唐土庐山白莲社众徒之风仪。原为禅家之法衣也。
罗皂衣
【佛学大辞典】
(衣服)以黑色之罗所作之禅衣也。
(衣服)以黑色之罗所作之禅衣也。
坏色衣
【佛学大辞典】
(衣服)僧衣也。翻译名义集曰:「梵云袈裟,此云坏色衣,言非五方正色。」(参见:坏色)。
【佛学常见辞汇】
袈裟。
(衣服)僧衣也。翻译名义集曰:「梵云袈裟,此云坏色衣,言非五方正色。」(参见:坏色)。
【佛学常见辞汇】
袈裟。
悬衣翁
【佛学大辞典】
(异类)十王经曰:「官前有大树,名衣领树。影住二鬼:一名夺衣婆,二名悬衣翁。(中略)婆鬼脱衣,翁鬼悬枝。显罪低昂,送后王厅。」
(异类)十王经曰:「官前有大树,名衣领树。影住二鬼:一名夺衣婆,二名悬衣翁。(中略)婆鬼脱衣,翁鬼悬枝。显罪低昂,送后王厅。」
摄衣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种结界之一。(参见:结界)
(术语)三种结界之一。(参见:结界)
听衣
【佛学大辞典】
(杂名)(参见:二衣)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二衣)
(杂名)(参见:二衣)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二衣)
二衣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制衣,如僧众之三衣,尼众之五衣,如来制使必受持者。二、听衣,如长衣,百一资具,如来特应于机缘而听蓄之者。制衣不受持之则得罪,听衣不畜之则无罪也。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制衣,五条七条九条之三衣佛制使比丘必畜之,不服则受罪。二听衣,百一资具粪扫衣等,计土地寒温人体消长,而为佛之开许者,不用亦无罪。行事钞下一曰:「二衣总别编。」
【佛学常见辞汇】
制衣和听衣。制衣是佛制定比丘一定要穿著的衣,如比丘的三衣和比丘尼的五衣是;听衣是佛特许听便蓄存的衣,如长衣是。
(名数)一、制衣,如僧众之三衣,尼众之五衣,如来制使必受持者。二、听衣,如长衣,百一资具,如来特应于机缘而听蓄之者。制衣不受持之则得罪,听衣不畜之则无罪也。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制衣,五条七条九条之三衣佛制使比丘必畜之,不服则受罪。二听衣,百一资具粪扫衣等,计土地寒温人体消长,而为佛之开许者,不用亦无罪。行事钞下一曰:「二衣总别编。」
【佛学常见辞汇】
制衣和听衣。制衣是佛制定比丘一定要穿著的衣,如比丘的三衣和比丘尼的五衣是;听衣是佛特许听便蓄存的衣,如长衣是。
萝衣
【佛学大辞典】
(衣服)薜萝之衣服,谓山林苦行者之衣也。性灵集三曰:「五缀持锡观妙法,六年萝衣啜蔬食。」
(衣服)薜萝之衣服,谓山林苦行者之衣也。性灵集三曰:「五缀持锡观妙法,六年萝衣啜蔬食。」
离衣宿
【佛学常见辞汇】
佛制僧尼不得三衣离身他处宿。
佛制僧尼不得三衣离身他处宿。
衣钵相传
【俗语佛源】
「衣」指「三衣」,即僧尼不同场合所穿用的三种法衣。「钵」即僧尼所用的食器,由梵名钵多罗而来。「衣钵」代表僧人随身所有之物。佛教禅宗师徒间传法,常以衣钵为信,称为衣钵相传。如《坛经·行由品》:「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后以衣钵相传指师徒之间以技术、学问相传授。金·王若虚《滹南遗老集》卷四十:「鲁直开口论句法,此便是不及古人处。而门徒亲党以衣钵相传,号称法嗣,岂诗之真理也哉!」也比喻前人的学术思想或艺术手法对后人的影响。苏渊雷《袁中郎全集序》:「后来如卮言日出的庄周和饺杯责子的陶潜,以及唐之白居易、宋之苏轼等,都是衣钵相传的一系。」也作「衣钵相承」,郭若《十批判书·韩非子的批判》:「《韩非子》书中屡次引用申子,正表明其衣钵相承。」(禹振声)
「衣」指「三衣」,即僧尼不同场合所穿用的三种法衣。「钵」即僧尼所用的食器,由梵名钵多罗而来。「衣钵」代表僧人随身所有之物。佛教禅宗师徒间传法,常以衣钵为信,称为衣钵相传。如《坛经·行由品》:「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后以衣钵相传指师徒之间以技术、学问相传授。金·王若虚《滹南遗老集》卷四十:「鲁直开口论句法,此便是不及古人处。而门徒亲党以衣钵相传,号称法嗣,岂诗之真理也哉!」也比喻前人的学术思想或艺术手法对后人的影响。苏渊雷《袁中郎全集序》:「后来如卮言日出的庄周和饺杯责子的陶潜,以及唐之白居易、宋之苏轼等,都是衣钵相传的一系。」也作「衣钵相承」,郭若《十批判书·韩非子的批判》:「《韩非子》书中屡次引用申子,正表明其衣钵相承。」(禹振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