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衣帽
宋书礼志:诸织成衣帽、锦帐、纯金银器、云母从广一寸以上物者,皆为禁物。
又殷琰傅式宝骁勇绝众,因留守北门,乃率所领开门掩袭。勔入其营,勔逃避得免,式宝得勔衣帽而去。 北史:宋繇傅:繇曾孙游道,为司州中从事。时人语曰:游道猕猴面。构尝因游道会客,因戏之曰:贤从在门外,大好人,宜自迎接。为通名,称旅弟游山。游道出见之,乃猕猴而衣帽也。将与构绝,构谢之。 颜氏家训:沛国刘琎,尝与兄瓛连栋隔壁,瓛呼之,数声不应,良久方答。瓛怪问之,乃云:向未著衣帽故也。
分类:衣帽
《國語辭典》:衣帽间(衣帽間)  拼音:yī mào jiān
饭店、餐厅等公共场所,存放衣物的房间。
《国语辞典》:衣帽年  拼音:yī mào nián
讽刺只重衣装的世俗。指当世人心浇薄,一般事都只用衣帽的华丽与否来取人。
《國語辭典》:飘带(飄帶)  拼音:piāo dài
装饰衣帽、旌旗的长带子,常随风飘动。如:「风起时,飘带飞扬,煞是好看。」
《國語辭典》:缨子(纓子)  拼音:yīng zi
系在服装或器物上的穗状饰物。
《漢語大詞典》:髡裸
亦作“髠裸”。亦作“髠躶”。 谓脱去衣帽,剃去头发,露顶光身。 唐 高彦休 唐阙史·崔碣:“纵归田里, 可久 髠躶而返。”
《國語辭典》:戏装(戲裝)  拼音:xì zhuāng
演员表演时所穿戴的衣服和靴、帽等。也称为「戏衣」。
《漢語大詞典》:着装(着裝)
(1).指穿戴(衣帽)等。如:大家都已着装完毕。
(2).衣着。如:指导员在检查每个战士的着装。
《漢語大詞典》:踅褶
亦作“ 踅摺 ”。 衣帽上的皱折、折裥。 元 无名氏 《苏九淫奔》第四折:“白羊毛毡帽儿带来歪,斜搊着蓝练踅褶。” 明 无名氏 《精忠记·争裁》:“耆老衣衫用褶细,异样踅摺费工夫。”
分類:衣帽帽上
《国语辞典》:编物(编物)  拼音:biān wù
编结或编织而成的用品。如衣帽、手套、手提袋、竹篮等。
《漢語大詞典》:帽儿光光(帽兒光光)
亦作“ 帽儿光 ”。亦作“ 帽光光 ”。 本为 宋 元 明 时代民间赞贺新郎衣帽整洁的谐谑语。亦用作做新郎的隐语。 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三折:“我劝你早準备帽儿光。” 元 无名氏 《连环计》第三折:“剗的你和夜月待西厢,父子每都要帽光光,做出这乔模样。”《水浒传》第五回:“帽儿光光,今夜做个新郎;袖儿窄窄,今夜做个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