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击鼓申冤(击鼓申冤)  拼音:jí gǔ shēn yuān
古时上衙门控诉冤情。如同今日上法院的「按铃申告」。如:「古时百姓受到重大冤屈,往往会上衙门击鼓申冤,以求公平裁决。」
《漢語大詞典》:坐粮厅(坐糧廳)
清 代户部仓场衙门特设的官署。驻 通州 ,掌管漕粮验收、水陆运输及 通济 库银出纳和 北运河 的疏濬工程。清史稿·职官志一:“总督仓场侍郎,满汉各一人,掌仓穀委积, 北河 运务。其属:笔帖式四人。所辖坐粮厅,满汉各一人,掌转运输仓,及 通济 库出纳。”
《國語辭典》:做公的  拼音:zuò gōng de
衙门中的差人。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著做公的把住巷口,休放往来人闲走。」《水浒传》第一七回:「何涛领了台旨下厅,前来到使臣房里,会集许多做公的,都到机密房中商议公事。」
分類:衙门差役
《国语辞典》:捕衙  拼音:bǔ yá
衙门内的捕快。《初刻拍案惊奇》卷八:「陈大郎情知不关他事,只得放了手,忍气吞声跑回曾家,就在崇明县进了状词,又到苏州府进了状词,批发本县捕衙缉访。」
《国语辞典》:六扇门(六扇门)  拼音:liù shàn mén
六部或六房的俗称。古代衙门为显示威严、气派,多开六扇门。后遂以六扇门代指官府、衙门。
《国语辞典》:马快头(马快头)  拼音:mǎ kuài tou
头,名词词尾,无义。马快头指旧时衙门当差的役卒。大多从事骑马速递或缉捕盗贼的工作。《儒林外史》第五○回:「凤四老爹一直到县门口,寻得两个马快头。」
《国语辞典》:小番子  拼音:xiǎo fān zi
旧时衙门差役的助手。《水浒传》第四一回:「马麟原是小番子閒汉出身,吹得双铁笛,使得好大滚刀,百十人近他不得。」
《國語辭典》:府快  拼音:fǔ kuài
捕班衙役。《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次早,众府快都至杨洪家里,写了一张解呈,拿了赃物。府快解了强盗来到总捕厅前伺候。」
《漢語大詞典》:稿签门上(稿簽門上)
旧衙门里的签押人员。《老残游记》第二十回:“ 陶三 进去告知了稿签门上,传出话来,今日夜已深了,暂且交差看管,明日辰刻过堂,押到官饭店里。”
《漢語大詞典》:督署
总督衙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其实我那时候未尝不好説,不过那些同桌吃饭的人,虽説是同事,然而都是甚么藩臺咧,首府咧,督署幕友咧……这班人荐的,知道他们是甚么路数。”
分類:总督衙门
《國語辭典》:放牌  拼音:fàng pái
旧时衙门、考场等挂出告示牌,宣布相关事宜,称为「放牌」。明。沈鲸《双珠记》第四出:「如今正是早衙时分,叫左右的放牌投文。」
《漢語大詞典》:鸡毛官(雞毛官)
指古代衙门里的差役。 清 魏祝亭 《两粤猺俗记》:“猺从者归,语其儕偶云:‘不畏中间端坐者,只怕两旁鸡毛官。’谓隶卒也。”
分類:衙门差役
《漢語大詞典》:海军衙门
全称“总理海军事务衙门”。清政府管理全国海军的机构。1885年设立,醇亲王奕訢为总理,奕劻、李鸿章为会办,实权由李鸿章掌握。1888年编成北洋海军,制定《北洋海军章程》,设置提督、总兵等职。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中覆灭后,海军衙门被裁撤。
《漢語大詞典》:黑门坎儿(黑門坎兒)
旧社会衙门中捕快的俗称。 鲍昌 《庚子风云》第二三章:“而 陈德和 自己是个黑门坎儿,他懂得这里面的一切规矩。”
《漢語大詞典》:捕书(捕書)
清 代地方衙门专管缉捕的书吏。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监禁》:“刑书与捕书分班直宿,严加巡视,不得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