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韵府拾遗 微韵》:行非
列子秦人逢氏有子壮而有迷罔之疾尝甘以为苦行非以为是意之所之天地四方水火寒暑无不倒错者焉
分类:行非
《國語辭典》:血战(血戰)  拼音:xiě zhàn
1.伤亡很多的剧烈战争。唐。杜甫 送灵州李判官诗:「血战乾坤赤,氛迷日月黄。」《三国演义》第一回:「我等亲赴血战,救了这厮,他却如此无礼。」
2.拚命作战。《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诸将血战,本为唐朝;今王自取之,误老奴矣!」
《國語辭典》:海盗(海盜)  拼音:hǎi dào
在海上掠夺他人财物者。《文明小史》第二九回:「有某国教士从宁波走到敝县界上,不幸为海盗劫财伤命。」
《國語辭典》:武器  拼音:wǔ qì
兵器。如:「现代的武器具有强大的杀伤力。」
《漢語大詞典》:气决泉达(氣決泉達)
如气之逸出,泉水之流泻。比喻事情进行非常顺利。 汉 蔡邕 《袁满来碑铭》:“气决泉达,无所凝滞。”
《漢語大詞典》:静言庸违(静言庸違)
语言善巧而行动乖违。犹言口是行非。书·尧典:“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孔 传:“静,谋,滔,漫也。言 共工 自为谋言,起用行事而违背之。” 蔡沉 集传:“静则能言,用则违背也。”
非行非坐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所立四种三昧之一。不关于行住坐卧之四威仪,通于一切之事,随意起,而修禅定也。故复名随自意三昧。止观二曰:「非行非坐三昧者,上一向用行坐此既异上,为成四句,故名非行非坐。实通行坐及一切事,南岳师呼为随身意,意起即修三昧。」
【三藏法数】
非行非坐三昧者,前之三种,俱用行坐;今言非行非坐者,虽非行坐,实通行坐,亦名随自意三昧,谓但于一切时中,一切事上,随意用观,不拘限期,心存止观,念起即觉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