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船 → 舡船”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放船 拼音:fàng chuán
放开船缆,使船航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谢太傅于东船行,小人引船,或迟或速,或停或待,又放船从横,撞人触岸。」《土风录。卷六。放船》:「解缆开船曰放船。」
《国语辞典》:多因 拼音:duō yīn
多半。语气较肯定。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三折:「这桩事其中必有暗昧,你与我仔细究问,多因是我夫人做下违条犯法也。」元。朱庭玉〈夜行船。晓角梅花三弄曲套。离亭煞〉:「纵不为五更风,管多因半夜雨。」也作「多应」。
《漢語大詞典》:放棹
乘船,行船。 清
龚自珍 《己刻杂诗》之一二二:“六朝古黛梦中横,无福 秦淮 放棹行。” 郁达夫
《游金马仑之作》诗:“三年放棹 西溪 梦,忽见芦花似梦中。”
《漢語大詞典》:乘潮
(1).谓趁着潮水行船。 唐
刘方平 《采莲曲》:“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元史·张弘范传》:“ 弘范 麾一军乘潮而战,不克, 李恒 等顺潮而退。”
(2).顺着潮水。 明 刘元卿
《贤奕编·观物·泉海巨鱼》:“ 泉海 有鱼,乘潮入港,潮退不得出。”
(3).引申为随大流。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从“别字”说开去》:“它能够使一部分的有志于改革者迟疑一下子,从招潮者变为乘潮者。”
《漢語大詞典》:棹讴(棹謳)
亦作“櫂謳”。 摇桨行船所唱之歌。 晋
左思 :“吹洞簫,发櫂謳。” 南朝 宋 鲍照
《登黄鹤矶》诗:“临流断商絃,瞰川悲棹謳。” 唐
杜甫 《渼陂行》:“鳧鷖散乱棹謳发,丝管啁啾空翠来。” 清
黄景仁 《渡青弋江》诗:“甫聆棹謳响,劳躅渺已忘。”
《國語辭典》:行船 拼音:xíng chuán
1.驾驶船只。《南史。卷一六。王镇恶传》:「溯渭而进,舰外不见有行船人。」《儒林外史》第四二回:「两岸人家都点上了灯火,行船的人往来不绝。」
2.通行船只。《史记。卷一一六。西南夷传》:「江广百馀步,足以行船。」
《漢語大詞典》:通舟
通行船只。 南朝 梁元帝
《登堤望水诗》:“高岸翻成浦,曲港反通舟。”
《宋史·河渠志三》:“ 佑 请疏其两端,皆可通舟。” 清
魏源 《道光洋艘征抚记下》:“ 福州 省河外之 五虎门 ,潮至通舟,潮退搁浅。”
《國語辭典》:舟次 拼音:zhōu cì
1.船只停泊。唐。
韩愈 〈〉:「舟次祠下,是用有祷于神。」
2.航程,指旅途。《宋史。卷三○六。列传。朱台符》:「复出知洪州,卒于舟次。」
《漢語大詞典》:理棹(理櫂)
亦作“ 理櫂 ”。整治船桨。谓行船,启航。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理棹遄还期,遵渚騖修坰。” 唐
司空图 :“先是内外使臣自 江陵 理棹,则缘境数州皆弊控舟之役,公举奏条约,给官緡,以僦水工。” 宋
陆游 《鹊桥仙》词:“潮生理櫂,潮平繫缆,潮落浩歌归去。” 明
袁帙 《同诸文学避暑石湖》诗之一:“理棹泛湖阴,停橈占水心。”
《漢語大詞典》:使风(使風)
谓利用风力,张帆行船。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六:“船行张帆曰使风。见 温飞卿 《西州词》:‘去帆不安幅,作抵使西风?’”
《國語辭典》:船户(船戶) 拼音:chuán hù
1.以行船为业的人。也称为「船家」。
2.以舟船为居所的水上人家。
《漢語大詞典》:捩舵
亦作“ 捩柁 ”。亦作“ 捩柂 ”。 拨转船舵。指行船。 唐
杜甫 《清明》诗:“金鐙下山红日晚,牙檣捩舵青楼远。” 宋
王安石 :“江湖北风帆,捩柂即千里。” 宋
陆游 《访青神尉廨借景亭盖山谷先生旧游也》诗:“三嘆下城去,捩舵春江津。” 宋
严仁 《鹧鸪天》词:“一曲危絃断客肠,津桥捩柁转牙檣。”
《漢語大詞典》:进舟(進舟)
行船前进。
《太平广记》卷一六二引 唐 高彦休
《高阙史·李彦佐》:“时冬十二月,至 济南 ,郡使击冰进舟。” 宋
叶适 《送陈漫翁》诗:“进舟 石门滩 ,小泊看佳处。” 明
何景明 《进舟赋》序:“有老篙师进舟意颇閒,自招於前,一人柁於后。”
《漢語大詞典》:纵棹(縱棹)
划桨行船。 晋
张协 《七命》:“纵棹随风,弭楫乘波。” 唐
李频 《及第后归》诗:“纵棹随归鸟,乘潮向夕阳。” 唐
张志和 《渔父》词之二:“能纵櫂,惯乘流, 长江 白浪不曾忧。”
《國語辭典》:撑船(撐船) 拼音:chēng chuán
撑拄长篙使船只行进。《三国演义》第三八回:「每船用精兵五十人──二十人撑船;三十人各披衣甲,手执钢刀──不避矢石,直至艨艟傍边。」《红楼梦》第四○回:「凤姐也上去,立在船头上,也要撑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