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十体书(十体书)  拼音:shí tǐ shū
十种书体。指古文、大篆、籀文、小篆、隶书、章草、行书、八分、飞白、草书等。见唐。张怀瓘《书断。卷一。列传》。一说以古文、大篆、八分、小篆、飞白、倒薤、散隶、悬针、鸟书、垂露为十体,见《宣和书谱。卷二。唐元度》。
《国语辞典》:快雪时晴帖(快雪时晴帖)  拼音:kuài xuě shí qíng tiè
晋人王羲之所写的行书之一。因帖中有「快雪时晴,佳想安善」句而得名。帖法圆浑典雅,为淳正和畅之作。
《国语辞典》:争坐位帖(争坐位帖)  拼音:zhēng zuò wèi tiè
唐广德二年(西元764)颜真卿写给右仆射郭英乂的行书稿。内容为抗议其畏惧权势,扰乱百官席次。笔势遒劲率意,字相连属,是颜氏行书的代表作。也称为「论座帖」、「争座位帖」、「与郭仆射书」。
《国语辞典》:何如帖  拼音:hé rú tiě
晋王羲之的行书书法作品。属平安三帖之一,其字整饬。今收藏在故宫博物院。
《国语辞典》:丧乱帖(丧乱帖)  拼音:sāng luàn tiè
王羲之所书的书法名帖。行书而带草意,劲健有力,刚中带柔,为王帖中之佳品。
《國語辭典》:伯远帖(伯遠帖)  拼音:bó yuǎn tiě
为晋王珣所写的行书尺牍,五行四七字,后被清乾隆皇帝收录为「三希堂」的「三希」之一。运笔极为自然,笔画连贯,而各字独立,潇洒优游,风神古逸,沁人心脾。
《國語辭典》:旁行斜上  拼音:páng xíng xié shàng
旁行,横向书写。斜上,指上下格中纪事相接。旁行斜上指《史记》年表的格式。后泛指用横向表格排列的各种谱表,或按一定格式书写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