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饮血地狱
【佛学大辞典】
(界名)日日饮血之地狱。见地藏本愿经上地狱名号品。
脓血地狱
【佛学大辞典】
(界名)十六游增地狱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十六游增地狱之一。
【三藏法数】
谓脓血沸涌,罪人于中,东西驰走,汤其身体,头面烂坏;又取脓血食之,通彻下过,苦毒难忍,久受苦已,方出此狱,复到量火地狱。
救人须救彻,杀人须见血
【俗语佛源】
意即帮助人要帮到底,办事情要见效果。这句俗语出于北宋的《传灯录》卷三四:「为人须为彻,杀人须见血。德山与岩头,万里一条铁。」禅宗有所谓「杀人刀」、「活人剑」:「杀人须是杀人刀,活人须是活人剑。既得杀人,须活得人;既活得人,须杀得人。」(宋《圆悟心要》卷上)「杀人」比喻「打得念头死」;「活人」比喻「救得法身活」。「救人须救彻,杀人须见血」体现了禅宗擅用的「杀」、「活」之机。后在文学上运用如《三宝太监西洋记演义》第三九回:「那樵夫道:『你两番猜不著我的书谜儿,我不拽你上山来了。』天师道:『救人须救彻,杀人须见血。怎么这等样儿?』」亦有倒置的用法,如马烽《吕梁英雄转》第三四回:「人常说:『杀人要见血,救人要救彻。』你先去打仗,将来叫你叔叔给你磕几个头也行哩!」(李明权)
二人出佛身血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一、调达推山得罪〕,梵语调达,华言天热。谓其生重恶心,推山压佛。金刚力士为护佛故,以金刚杵反却掷之,碎石迸来,伤佛足指出血,而得罪报。
〔二、祇域行针得福〕,梵语祇域,华言故活。谓佛有疾,使祇域治之,因行针出血,疾得顿愈。虽出佛血,由治疾故,而得福报。
血途对愚痴
【三藏法数】
血途即畜生道也。谓其处受苦众生,强者伏弱,互相吞啖,饮血食肉。故四解脱经称为血途,盖因众生无智慧心,愚痴不了,致感斯报。故云血途对愚痴。
饿鬼见是脓血
【三藏法数】
谓由宿世悭贪罪障深重,堕饿鬼中,长劫不闻浆水之名。既因饥渴所逼,望见河水,意欲饮之,速趋岸傍,皆是脓血也。
血涂漫想
【三藏法数】
谓修行之人,既观坏已,复观死尸,从头至足,遍身脓血流溢污秽涂漫,是为血涂漫想。
佛被掷石出血缘
【三藏法数】
佛言:往昔罗阅祇城,有须檀长者子,名须摩提。父命终后。有异母弟,名修耶舍。时须摩提设计不与修耶舍分其家财,乃语修耶舍曰:共诣耆阇崛山上,有所论说。弟曰:可尔。即执弟手上山,至高崖上,推置崖底,以石堆(都回切,落也)之,即便命终。时须摩提则我身是。修耶舍者,今提婆达兜是。我时贪财害彼,以是因缘,受诸苦报。今虽得佛,不免残对。故我于耆阇崛山经行,为提婆达兜举崖石以掷我头,山神以手接石,石边小片,迸堕击我脚指血出,受此报也。(梵语耆阇崛,华言鹫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