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八跪蟹


《敬斋古今黈》逸文二~68~
蟹八足而二螯。天下人无不识者。而荀卿子谓蟹六跪而二螯。杨倞云。跪、足也。韩子以刖足为刖跪。螯,蟹首上如钺者。许慎说文亦云。蟹六足而二螯。荀卿赵人。仕齐三为祭酒。后适楚为兰陵令。赵、齐皆有蟹。而楚又蟹之乡也。荀子大儒而谓蟹六跪。何耶。许叔重尝撰五经异义。当时号为博物。而亦以蟹为六足者。非不识蟹。循荀子之说而忘其所以为误耳。蟹之为物。至贱而甚广者也。荀说之误。至损八足而六之。乃知移符坊州索杜若者。未足多诮也。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下〈纰漏〉~92~
李氏晋书札记四云:「大戴礼劝学云『蟹二螯八足』,荀子劝学篇云『蟹六跪而二螯』,跪即足也,六亦八之误。大戴劝学即本荀子。后蔡邕用之作劝学篇,如急就、凡将之流。其文盖四字为句。『蟹有八足,加以二螯』二语,疑即劝学篇语。谟为邕之从曾孙行,故诵其语。而谢尚以为劝学死嘲之。」嘉锡案:李氏此解,最为明晰。魏书刘芳传及文选注、类聚、御览、法书要录诸书引蔡邕劝学篇,皆四字句,可證也。又案:小学钩沈五王念孙校云:「案『蟹有八足,加以二螯』,即蔡邕劝学篇文,与『鼫鼠五能,不成一技』,皆取义于大戴礼劝学篇。其断四字为句,亦正相似。司徒熟于蔡邕劝学篇『蟹有八足,加以二螯』之语,不熟于尔雅释鱼螖蠌之文,因而误食彭蜞。故曰『读尔雅不熟,几为劝学死』也。」然则王怀祖已先言之,李氏偶未考耳。
典故
一杯持两螯
 
一生长拍浮
 
左倾醪,右持螯
 
左右持螯白
 
左手持蟹螯
 
左持蟹,右持杯
 
左持螯,右持杯
 
左持蟹螯
 
左酾酒,右持螯食
 
忆蟹螯
 
手持蟹螯
  
把蟹螯
 
把蟹螯杯
  
拍浮酒池
 
持螯
 
持螯手
 
持螯拍浮
 
持蟹
 
持蟹螯
 
持霜螯
 
浮拍池中
 
毕卓杯
 
毕君拍浮
 
蟹螯左手池
 
蟹螯杯
 
身世酒杯中
 
酒中浮
  
酒船香
 
霜螯左手池
 
霜螯持

相关人物
毕卓

参考典故
瓮下眠


《艺文类聚》卷四十八〈职官部四·吏部郎〉~862~
毕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南朝宋·何法盛《晋中兴书》曰:「毕卓,字茂世,新蔡人,少亦放达。泰兴末,为吏部郎,常饮酒废职。比舍郎酿熟,卓因醉,夜至其瓮閒取酒饮,掌酒者不察,执而缚之。郎往视之,乃毕吏部也,遽释其缚。卓遂引主人宴于瓮侧,取醉而去。卓常谓人曰:「右手持酒卮,左手持蟹螫,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晋中兴书》卷七〈陈留阮录〉~429~
毕卓字茂世,新蔡人。少希放达,为胡母辅之所知。太兴末为吏部郎,常饮酒废职,比舍郎酿酒熟,卓因醉,夜至其瓮间取酒饮之。掌酒者不察,谓是盗执而缚之,郎往视,乃毕,吏部也,遽释其缚。卓遂引主人燕于瓮侧,致醉而去。卓常谓人曰:「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晋书》卷四十九〈毕卓列传〉~38~
卓尝谓人曰:「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及过江,为温峤平南长史,卒官。

例句

金罍几醉乌程酒,鹤舫閒吟把蟹螯。 羊士谔 忆江南旧游二首之二

典故
有螃蟹无通判
 
无蟹有监州


《归田录》卷二~3~
国朝自下湖南,始置诸州通判,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尝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太祖闻而患之,下诏书戒励,使与长吏协和,凡文书,非与长吏同签书者,所在不得承受施行。至此遂稍稍戢。然至今州郡往往与通判不和。往时有钱昆少卿者,家世馀杭人也,杭人嗜蟹,昆尝求补外郡,人问其所欲何州,昆曰:「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则可矣。」至今士人以为口实。
典故
相关人物
毕卓


《晋书》卷四十九《毕卓传》
毕卓字茂世,新蔡鲖阳人也。父谌,中书郎。卓少希放达,为胡毋辅之所知。太兴末,为吏部郎,常饮酒废职。比舍郎酿熟,卓因醉夜至其瓮间盗饮之,为掌酒者所缚,明旦视之,乃毕吏部也,遽释其缚。卓遂引主人宴于瓮侧,致醉而去。卓尝谓人曰:「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及过江,为温峤平南长史,卒官。
《世说新语》下卷上《任诞》
毕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例句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李白 月下独酌四首之四

左手持蟹螯,右手执丹经。 李颀 赠张旭

典故

《礼记·檀弓》
「蚕则绩而蟹有匡。」唐·孔颖达疏:「蟹背壳似匡,仍谓蟹背作匡。」

例句

似鱼甘去乙,比蟹未成筐。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

典故

《五朝小说大观·宋人小说》
宋·蔡襄《茶录·茶论》:「侯汤:侯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者,故熟汤也。」
《苏轼诗集》卷八〈试院煎茶〉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银瓶泻汤誇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我今贫病常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且学公家作茗饮,塼炉石铫行相随。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顾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宋·王十朋注:「任居实曰:『蔡君谟作《茶辨》,辨水泉、煎饮等,极为详备,有蟹眼、鱼眼、用汤之法。』《茶经》云:『凡候汤有三沸。如鱼眼微有声,为一沸。』」
《漢語大詞典》:把蟹
手持蟹螯。谓饮酒吃蟹。 宋 苏轼 《和周正孺坠马伤手》:“书空渐觉新诗健,把蟹行看乐事全。”
分類:蟹螯饮酒
《國語辭典》:拍浮  拼音:pāi fú
游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警世通言。卷一四。一窟鬼癞道人除怪》:「真人面前说不得假话,旱地上打不得拍浮。」
分類:浮游游泳
《國語辭典》:酒池  拼音:jiǔ chí
以酒注满的水池。形容古代权贵生活淫奢无度。《韩非子。喻老》:「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邱,临酒池,纣遂以亡。」
《國語辭典》:蟹螯  拼音:xiè áo
螃蟹的第一对足。《晋书。卷四九。毕卓传》:「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宋。林逋 秋日湖西晚归舟中书事诗:「水痕秋落蟹螯肥,闲过黄公酒舍归。」
《漢語大詞典》:蟹筐
见“ 蟹匡 ”。
《漢語大詞典》:蟹匡
亦作“ 蟹筐 ”。亦作“蠏匡”。 蟹的背壳。亦泛指螃蟹。语本《礼记·檀弓下》:“蚕则绩而蟹有匡。” 孔颖达 疏:“蟹有匡者,蟹背壳似匡,因谓蟹背作匡。” 唐 钱珝 《江行无题》之五一:“漫把尊中物,无人啄蟹筐。” 宋 傅肱 蟹谱上篇:“小者谓之蟚蚎,中者谓之蟹匡,长而鋭者谓之蠞。甚大者谓之蝤蛑。”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三:“又得 隋 六马镜,径六寸六分,鼻钮,周作细乳,中有神像二坐,蠏匡上八足森然而无螯。”
分類:螃蟹
《漢語大詞典》:蟹眼
(1).螃蟹的眼睛。比喻水初沸时泛起的小气泡。 宋 庞元英 《谈薮》:“俗以汤之未滚者为盲汤,初滚者曰蟹眼,渐大者曰鱼眼,其未滚者无眼,所语盲也。”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荆公 ﹞命童儿茶灶中煨火,用银銚汲水烹之。先取白定碗一隻,投 阳羡 茶一撮于内。候汤如蟹眼,急取起倾入。” 清 赵翼 《青山庄歌》:“茶经蟹眼淬旗枪,食品猩脣调醢酱。”
(2).茶的一种。 宋 杨伯岩 《臆乘·茶名》:“茶之所产,六经载之详矣。独异美之名未备……若蟾背、虾鬚、鹊舌、蠏眼、瑟瑟尘、霏霏靄及鼓浪、涌泉、琉璃眼、碧玉池。又皆茶事中天然偶字也。” 明 史叔考 《黄莺儿·答僧惠茶》曲:“松牕月明,鐺香消尽相思病,感高僧,旋看蠏眼,与慧眼一般青。”
(3).比喻微小的花苞。 元 吴瓘 《柳梢青》词:“墙角孤根,株身纤小,娇羞无力。蟹眼微红,粉容未露,不禁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