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秋吟蛩
蟋蟀的别名。
分類:蟋蟀
《漢語大詞典》:趋织(趨織)
即蟋蟀。《诗·唐风·蟋蟀》“蟋蟀在堂” 三国 吴 陆玑 疏:“蟋蟀,如蝗而小…… 楚 人谓之王孙, 幽州 人谓之趣织,督促之言也。里语曰‘趋织鸣,懒妇惊’,是也。”《方言》第十一“蜻蛚, 楚 谓之蟋蟀或谓之蛬” 晋 郭璞 注:“即趋织也。” 戴震 疏证:“趋音促。”
分類:蟋蟀郭璞
《國語辭典》:蛐蛐儿(蛐蛐兒)  拼音:qū qu ér
蟋蟀的别名。参见「蟋蟀」条。
分類:方言蟋蟀
《漢語大詞典》:蛚蛩
蟋蟀。亦指蟋蟀声。 清 姚鼐 《正月晦日期应宿同游浮山》诗:“鲸鏗震幽阴,奚啻破蛚蛬。”
分類:蟋蟀
《国语辞典》:秋虫(秋虫)  拼音:qiū chóng
秋季夜晚鸣叫的虫,如蟋蟀等。唐。杜甫〈除架〉诗:「秋虫声不去,暮雀意何如。」清。邵瑞彭〈蝶恋花。冉冉中原歌舞地〉词:「一路秋虫啼未已,汝南遥夜鸡声起。」
《國語辭典》:寒蛩  拼音:hán qióng
蟋蟀。元。关汉卿〈大德歌。风飘飘〉曲:「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洒芭蕉。」
分類:蟋蟀九月
《漢語大詞典》:蛩声(蛩聲)
蟋蟀的鸣声。 唐 白居易 《禁中闻蛩》诗:“西窗独闇坐,满耳新蛩声。” 宋 王安石 《五更》诗:“只听蛩声已无梦,五更桐叶强知秋。”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时正是将近仲秋天气,金风颯颯,玉露泠泠,一天晓月残星,满耳蛩声雁阵。”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蛞蛞》:“以雕作葫芦,银镶牙嵌,贮而怀之,食以嫩黄豆芽,鲜红萝卜,偶於稠人广座之中,清韵自胸前突出,非同四壁蛩声助人嘆息,而悠然自得之甚。”
分類:蟋蟀鸣声
《國語辭典》:候虫(候蟲)  拼音:hòu chóng
依节候出没的昆虫。如夏天的蝉、秋天的蟋蟀等。
《分类字锦》:感秋
刘侗促织志促织感秋而生其音商其性胜秋尽则尽
曹邺 桐树心孤易感秋。
分类:蟋蟀
《漢語大詞典》:寒虫(寒蟲)
(1).寒天的昆虫。多指蟋蟀。 南朝 梁 王僧孺 《与何炯书》:“寒虫夕叫,合轻重而同悲。” 唐 常建 《听琴秋夜赠寇尊师》诗:“寒虫临砌急,清吹褭灯频。” 胡鄂公 《辛亥革命北方实录》:“其继也,若游龙之行空,长虹之逶迤,若嫠妇之夜哭,寒虫之鸣壁。”
(2).越冬的虫。 清 唐孙华 《三迭随庵韵》:“蛰久寒虫将出户,腊过冻草渐逢辰。”
《漢語大詞典》:蛩吟
蟋蟀吟叫。 宋 柳永 《倾杯乐》词:“离绪万端,闻岸草,切切蛩吟如织。” 元 马致远 《夜行船·秋思》曲:“蛩吟罢,一觉纔寧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 清 吴文柔 《长相思》词:“蓼花洲,荻花洲,分付蛩吟且暂休,断肠人倚楼。”
分類:蟋蟀
《漢語大詞典》:蛩语(蛩語)
蟋蟀鸣叫声。 唐 周贺 《送石协律归吴》诗:“夜随浄渚离蛩语,早过寒潮背井行。” 元 范梈 《贵州》诗:“蛩语通支柱,蛛丝映卷帘。” 清 陈维嵩 《泛清波摘遍·立秋日憺园塔影轩作》词:“暗惆悵,蛩语乍亲枕函,砧韵渐生门巷。”
《漢語大詞典》:阴虫(陰蟲)
(1).冰蚕。 王嘉 拾遗记·虞舜附 南朝 梁 萧绮 录:“阳燎出於冰木,阴虫生於炎山。”
(2).秋虫,如蟋蟀之类。 南朝 宋 颜延之 《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诗:“夜蝉当夏急,阴虫先秋闻。” 宋 梅尧臣 《夏日晚霁》诗:“寳气无入发,阴虫入夜鸣。”
(3).虾蟆。 晋 陆机 《漏刻赋》:“伏阴虫以承波,吞恒流其如挹。”文选·陆倕〈新漏刻铭〉:“灵虬承注,阴虫吐噏。” 李周翰 注:“阴虫谓虾蟆。”
《漢語大詞典》:暗蛩
夜鸣的蟋蟀。 唐 孟郊 《杂怨》诗之三:“暗蛩有虚织,短线无长缝。”
分類:夜鸣蟋蟀
《漢語大詞典》:暗虫(暗蟲)
指生活在阴暗地方的蟋蟀之类昆虫。 唐 张仲素 《秋夜曲》:“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唐 白居易 《闻虫》诗:“暗虫唧唧夜绵绵,况是秋阴欲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