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飞蝗(飛蝗)  拼音:fēi huáng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身体呈草绿色,身长约四至五公分。头部有两个大复眼,鞭状触角。前翅褐色细长,后翅半透明而广阔,后肢发达,胫节有锯齿。常成群食害作物茎叶成灾。
《漢語大詞典》:螽蝗
蝗虫。山海经·东山经:“﹝ 餘峩之山 ﹞有兽焉,其状如菟而鸟喙,鴟目蛇尾,见人则眠,名曰犰狳,其鸣自訆,见则螽蝗为败。” 袁珂 校注:“螽蝗只是一物。”
分類:蝗虫
《漢語大詞典》:蝗螽
即蝗虫。后汉书·桓帝纪:“蝗螽孳蔓,残我百穀。”参见“ 蝗虫 ”。
分類:蝗虫
《國語辭典》:蝗虫(蝗蟲)  拼音:huáng chóng
1.动物名。直翅目昆虫。分布于热带与温带,尤以温带草原最多。种类甚繁,约有五千种。大多数为绿色或棕色,躯体分头、胸、腹三部,头部有一对复眼,三只单眼,一对触角及一个咀嚼用的口器,腹部第一节两侧有听觉器官。依生活习性可分为孤独性与群居性两种。成群的飞蝗集体迁移时,常遮天蔽日,且大量啃噬农作物。古称为「阜螽」。也称为「蚱蜢」。
2.比喻食量极大的人。如:「他真像可怕的蝗虫,竟把冰箱里的食物一扫而空!」
《漢語大詞典》:蝝蝗
蝗虫。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蝝蝗弗起,豺虎远跡。” 刘良 注:“蝝蝗,虫之食苗者。”
分類:蝗虫
《國語辭典》:蚂蚱(螞蚱)  拼音:mà zha
1.动物名。蝗类,节肢动物昆虫纲。也作「马札」。
2.北平方言。指蝗虫,北方有人将其油炸,当成食品。《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咱们俩是一条线儿拴俩蚂蚱,飞不了我,迸不了你的。」
分類:蝗虫蚱蜢
《国语辞典》:麻札  拼音:má zhá
蝗虫。《直语补證。麻札》:「北方人呼『蚂蚱』或『麻札』。」
分类:蝗虫
《漢語大詞典》:横虫
蝗虫的别称。 宋 程大昌 演繁露·蝗虫:“﹝蝗﹞最为农害,俗呼横虫……案唐韵,蝗一音横去声,则俗呼为横,不为无本也。”
分類:蝗虫
《漢語大詞典》:簸蝩
蝗虫的别名。汉书·文帝纪“夏四月,大旱,蝗” 唐 颜师古 注:“蝗即螽也,食苗为灾,今俗呼为簸蝩。”
分類:蝗虫
《漢語大詞典》:蝩虫(蝩蟲)
蝗虫。汉书·五行志中之下“ 桓公 五年,秋,螽” 唐 颜师古 注:“螽即阜螽,即今之蝩虫也。”
分類:蝗虫
《漢語大詞典》:蜢虱
蝗虫。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三字经》:“上帝怒,降蜢虱。”一本作“猛虱”。
分類:蝗虫
《漢語大詞典》:遗蝗(遺蝗)
指蝗虫所产之卵。 宋 苏轼 《雪后书北台壁》诗之二:“遗蝗入地应千尺,宿麦连云有几家。” 王十朋 注:“蝗遗子於地,若雪深一尺,则入地一丈。” 明 徐有贞 《试三农望雪赋》:“遗蝗伏藏,年穀其登兮;东作有祥,力我畊兮。”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典礼·蝗灾告城隍文》:“今兹三农在野,百穀未登,昨岁遗蝗,孳生在地,二麦之受其荼毒者,几半于郊外矣。”
分類:蝗虫
《漢語大詞典》:螽螟
蝗虫与螟虫。泛指虫灾。 唐 李德裕 《上尊号玉册文》:“省刑罚而蓬孛消,发仓廪而螽螟息。”
《國語辭典》:蝗灾(蝗災)  拼音:huáng zāi
成群蝗虫过境而对农作物造成的灾害。如:「可怕的蝗灾使农民的心血付诸流水。」
《漢語大詞典》:蚳蝝
蚂蚁卵和蝗虫子。亦泛指幼虫。国语·鲁语上:“鸟翼鷇卵,虫舍蚳蝝。” 韦昭 注:“蚳,蚁子也,可以为醢。蝝,蝠陶也,可以食。”梁书·武帝纪上:“餘丑纤蠹,蚳蝝必尽。” 唐 白居易 《二十六养动植之物策》:“至於麛卵蚳蝝,五穀百果,不中杀者,皆有常禁。” 宋 苏洵 《祭史彦辅文》:“谁无子孙,詵詵戢戢,满眼蚳蝝,於天何伤。”
《漢語大詞典》:蝻蝗
蝗的幼虫和蝗。泛指蝗虫。 清 褚人穫 《坚瓠馀集·金姑娘娘》:“我非人,乃驱蝗使者,即俗所称 金姑娘娘 。今年 江 南该有蝗灾,上帝不忍小民乏食,命吾渡 江 收取麻雀等鸟,以驱蝻蝗。”
分類:幼虫蝗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