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油虫(油蟲)
即蚜虫。 梁斌 《红旗谱》九:“春天开冻的时候,人们在园里用土把梨树培好,把土台拍得明光光的,好叫油虫爬不上去。”参见“ 蚜虫 ”。
分類:蚜虫
《國語辭典》:蚜虫(蚜蟲)  拼音:yá chóng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同翅目。身体作卵圆状,呈绿色、棕色或黄色,成虫多无翅。通常群体栖息于植物根、茎、叶上,以管状的口器吸取汁液维生,能使植物枯萎,被视为害虫。蚜虫会分泌蜜汁以养幼虫,蚂蚁亦喜食此蜜汁,故有外敌袭击蚜虫时,蚂蚁会保护蚜虫,赶走外敌,此即为蚜虫与蚂蚁的共生现象。蚜虫的种类繁多,通称为「腻虫」。
《漢語大詞典》:油汉(油漢)
方言。即蚜虫。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六章:“‘甭理他!’ 梁三老汉 正义地说,‘啥老人? 拴拴 和媳妇是两棵嫩白菜,他是油汉。非得把人家娃们叮干哩,他才死呀!’”
分類:方言蚜虫
《漢語大詞典》:腻虫(膩蟲)
蚜虫的通称。
分類:蚜虫
《漢語大詞典》:蜜露
(1).甘露;带蜜的露水。 南朝 梁简文帝 《南郊颂》:“朝叶与蜜露共鲜,晚花与薰风俱落。” 宋 苏轼 《赵昌四季·山茶》诗:“游蜂略尽粉丝黄,落蕊犹收蜜露香。”
(2).蚜虫及介壳虫等从肛门排出的含糖液体。
《漢語大詞典》:油汗
(1).皮肤分泌的油脂和汗液的混合物。 鲁迅 《呐喊·风波》:“忽然看见 赵七爷 满脸油汗,瞪着眼,准对伊冲过来。”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六:“ 杜善人 脸上冒油汗,手联手,放在小腹边。”
(2).方言。即蚜虫。《解放日报》1945.8.3:“油汗,昆虫学上叫蚜虫。”参见“ 蚜虫 ”。
《國語辭典》:蚜虫(蚜蟲)  拼音:yá chóng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同翅目。身体作卵圆状,呈绿色、棕色或黄色,成虫多无翅。通常群体栖息于植物根、茎、叶上,以管状的口器吸取汁液维生,能使植物枯萎,被视为害虫。蚜虫会分泌蜜汁以养幼虫,蚂蚁亦喜食此蜜汁,故有外敌袭击蚜虫时,蚂蚁会保护蚜虫,赶走外敌,此即为蚜虫与蚂蚁的共生现象。蚜虫的种类繁多,通称为「腻虫」。
《国语辞典》:五倍子  拼音:wǔ bèi zǐ
动物名。吻类蚜虫科。参见「五倍子虫」条。
《漢語大詞典》:砑虫(砑蟲)
昆虫名。即蚜虫。农业害虫之一。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上·灯檠去虫》:“桃树生小虫,满枝黑如蚁。俗名砑虫。”参见“ 蚜虫 ”。
《國語辭典》:蚜虫(蚜蟲)  拼音:yá chóng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同翅目。身体作卵圆状,呈绿色、棕色或黄色,成虫多无翅。通常群体栖息于植物根、茎、叶上,以管状的口器吸取汁液维生,能使植物枯萎,被视为害虫。蚜虫会分泌蜜汁以养幼虫,蚂蚁亦喜食此蜜汁,故有外敌袭击蚜虫时,蚂蚁会保护蚜虫,赶走外敌,此即为蚜虫与蚂蚁的共生现象。蚜虫的种类繁多,通称为「腻虫」。
《国语辞典》:五倍子虫(五倍子虫)  拼音:wǔ bèi zǐ chóng
动物名。吻类蚜虫科。雌虫体肥大,长约三釐,蓝紫色,尾端细,产卵于盐肤木上,枝叶被其害,遂疣起成瘿。简称为「五倍子」。
《国语辞典》:烟蚜(烟蚜)  拼音:yān yá
动物名。一种危害烟叶、蔬菜、桃、李等的蚜虫。多为绿色或黄绿色。
《漢語大詞典》:高粱蚜
蚜虫的一种。有翅胎生的雌蚜,头和胸部都是黑色;无翅胎生的雌蚜,淡黄而略带灰色。是高粱的主要害虫之一,也危害玉米、甘蔗和麦类等农作物。
《國語辭典》:菜蚜  拼音:cài yá
蚜虫的一类,危害十字花科的蔬菜甚钜。参见「蚜虫」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