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89,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蚕子
宜蚕
蚕声
蚕房
丝蚕
晚蚕
原蚕
冰蚕丝
蚕筐
蚕起
蚕耕
蚕种
蚕家
蚕姑
蚕出
《漢語大詞典》:蚕子(蠶子)
(1).蚕卵。 宋 梅尧臣 《春日拜陇经田家》诗:“桑牙将绽雾露裛,蚕子未浴箱篚收。”
(2).蚁蚕。 宋 陆游 《湖村春兴》诗:“稻陂正满初投种,蚕子方生未忌人。” 何其芳 《画梦录·墓》:“当蚕子初出卵的时候,她会采摘最嫩的桑叶放在篮儿里带回来。”
(3).泛指蚕。 梁启超 《蚕务条陈叙》:“四为 光绪 十五年,带往 法国 养蚕公院所养各种蚕子收成数目及蚕病情形。”
分類:蚕卵
《骈字类编》:宜蚕(宜蚕)
宋 苏轼 和子由踏青 宜蚕使汝茧如瓮,宜畜使汝羊如麇。
《骈字类编》:蚕声(蚕声)
宋 陆游 四月一日作 压车麦穗黄云重,食叶蚕声白雨来。
《漢語大詞典》:蚕房(蠶房)
养蚕的屋子。 唐 王建 《田家留客》诗:“不嫌田家破门户,蚕房新泥无风土。”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农蚕:“蚕房宜卑,卑则温。”
分類:养蚕屋子
《骈字类编》:丝蚕(丝蚕)
宋史日本国传产丝蚕多织绢薄致可爱
《漢語大詞典》:晚蚕(晚蠶)
夏蚕。 唐 杜牧 《秋晚怀茅山石涵村舍》诗:“帘前白艾惊春燕,篱上青桑待晚蚕。”宋史·儒林传一·孔维:“晚蚕利薄,始及卒岁之资。”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一·原蚕﹝集解﹞引 苏颂 曰:“此是重养者,俗呼为晚蚕。”
《漢語大詞典》:原蚕(原蠶)
二蚕,即夏秋第二次孵化的蚕。周礼·夏官·马质:“若有马讼,则听之,禁原蚕者。” 郑玄 注:“原,再也。”《淮南子·泰族》:“原蚕一岁再收,非不利也。”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虫部·原蚕:“雄原蚕蛾﹝气味﹞咸温有小毒。” 清 何琇 樵香小记·原蚕:“原蚕丝恶,恐妨民用,此亦一理。”
《漢語大詞典》:冰蚕丝(冰蠶絲)
冰蚕所吐的丝。 清 金农 《张二丈伊以白苎布见遗感作十韵》:“其长四丈阔尺五,縝密何减冰蚕丝。”参见“ 冰蚕 ”。
《國語辭典》:冰蚕(冰蠶)  拼音:bīng cán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蚕。晋。王嘉《拾遗记》卷一○:「有冰蚕长七寸,黑色,有角,有鳞。以霜雪覆之,然后作茧,长一尺,其色五彩。织为文锦,入水不濡,以之投火,经宿不燎。唐尧之世,海人献之,尧以为黼黻。」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四。滦阳续录六》:「窍甫通,即有无数冰丸随而涌出,形皆如橄榄;破之,中有白虫如蚕,其口与足则深红,殆所谓冰蚕者欤!」
《骈字类编》:蚕筐(蚕筐)
孙觌 分宜道中诗 大麦登场小麦黄,桑柘叶肥蚕满筐。
《骈字类编》:蚕起(蚕起)
宋 陆游 三月十六日作 枝上蝶稀红药老,舍中蚕起绿桑柔。
《漢語大詞典》:蚕耕(蠶耕)
养蚕与耕田。泛指农事。 宋 王安石 《寄题众乐亭》诗:“令思民事不忍后,田间笑语催蚕耕。”
《漢語大詞典》:蚕种(蠶種)
作种用的蚕卵。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 邕 妻 温 復为 邕 请戍边自赎,曰:‘……事生吏口,迫 邕 手书,贷人蚕种,以为枉法。’” 宋 秦观 《蚕书·种变》:“腊之日聚蚕种,沃以牛溲,浴于川,毋伤其藉,迺县之。” 元 赵孟俯 《织·十二月》诗:“是月浴蚕种,自古相传流。”
分類:蚕种蚕卵
《漢語大詞典》:蚕家(蠶家)
养蚕的农家。 唐 李益 《杂曲》:“妾本蚕家女,不识贵门仪。” 宋 袁采 《世范·治家·田家致火之由》:“蚕家屋宇低隘,於炙簇之际,不可不防火。”
分類:养蚕农家
《骈字类编》:蚕姑(蚕姑)
宋 郑起 采桑曲 去年养蚕十分熟,蚕姑只著麻衣裳。
《骈字类编》:蚕出(蚕出)
唐 许浑 春日题韦曲野老村舍二首 其二 莺啼幼妇懒,蚕出小姑忙。
宋 范成大 马鞍驿饭罢纵步 今年蚕出迟,柘叶分寸长。
元 赵孟頫 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 织 其二十四 十二月 蚕出易脱壳,丝纩亦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