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89,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蚕盐
蚕女
蚕熟
蚕生
蚕缫
蚕妾
蚕娘
蚕作
耕蚕
农蚕
蚕时
先蚕
祈蚕
蚕箔
蚕丛路
《漢語大詞典》:蚕盐(蠶鹽)
五代 至 南宋 政府在农村按户配售食盐的制度。二月育蚕时按户配盐,六月新丝上市,缴纳夏税时收钱,故称。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七年:“先是 河 南、北诸州官自卖海盐,岁收緡钱十七万;又散蚕盐敛民钱。” 胡三省 注:“蚕盐所以裛茧。 唐 天成 二年,敕:每年二月内一度俵散蚕盐,依夏税限纳钱。” 宋 陆游 《村兴》诗:“园丁上牛米,村婢博蚕盐。”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建隆二年:“官盐阑入禁地贸易至十斤,煮鹻至三斤者,乃坐死。民所受蚕盐入城市,三十斤以上者,奏裁。”
《國語辭典》:蚕女(蠶女)  拼音:cán nǚ
养蚕的女子。唐。李白〈赠从孙义兴宰铭〉诗:「农人弃蓑笠,蚕女堕缨簪。」
分類:养蚕妇女
《漢語大詞典》:蚕熟(蠶熟)
指蚕上蚕山结茧。 元 戴表元 《金陵赠友》诗:“水水鱼肥供白鮓,家家蚕熟衣红丝。”
《骈字类编》:蚕生(蚕生)
元 洪希文 续聂夷中伤田家 贸贸丘麦秀,蠕蠕吴蚕生。
《漢語大詞典》:蚕缫(蠶繅)
亦作“ 蚕繰 ”。 饲蚕缫丝。孟子·滕文公下:“夫人蚕繅,以为衣服。” 唐 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飢食期农耕,寒衣俟蚕繅。”一本作“ 蚕繰 ”。 元 柳贯 《初夏斋中杂题》诗:“生涯依马磨,力作问蚕繰。”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桑林奇遇》:“奴家幼习纺绩之勤,颇识蚕繅之务。”
分類:蚕缫缫丝
《漢語大詞典》:蚕妾(蠶妾)
古代育蚕女奴。后亦泛指育蚕妇女。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重耳 ﹞将行,谋於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 姜氏 。 姜氏 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 南朝 宋 鲍照 《绍古辞》之二:“昔与君别时,蚕妾初献丝。” 唐 白居易 《春村》诗:“农夫舂旧穀,蚕妾祷新衣。” 清 彭士望 《冬心》诗:“手自杀蚕妾,醉载驱之行。”
分類:女奴妇女
《漢語大詞典》:蚕娘(蠶娘)
农家养蚕女。 唐 赵氏 《寄情》诗:“春风白马紫丝韁,正值蚕娘未採桑。” 前蜀 贯休 《春晚书山家屋壁》诗:“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陈毅 《冬夜杂咏·故乡》:“公社遍故乡,到处是桑园。蚕娘两万人,一年八季蚕。”
《漢語大詞典》:蚕作(蠶作)
养蚕的劳作。 南朝 宋 鲍照 《咏采桑》:“季春梅始落,工女事蚕作。” 唐 李白 《陌上桑》诗:“美女 渭桥 东,春还事蚕作。”
分類:养蚕劳作
《漢語大詞典》:耕蚕(耕蠶)
犹耕桑。宋书·文帝纪:“耕蚕树艺,各尽其力。”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赴衡州》词:“文字起《骚》《雅》,刀剑化耕蚕。” 元 王恽 《灵岩寺》诗:“布金仍 赵 魏 ,仰食不耕蚕。”
《漢語大詞典》:农蚕(農蠶)
农桑。《汉书·景帝纪》:“欲天下务农蚕,素有畜积,以备灾害。” 唐 李频 《之任建安渌溪亭偶作》诗:“入境当春务,农蚕事正殷。” 元 陈基 《谢从义参军自京师还因述诗寄谢》:“早令四海偃兵甲,尽遣百姓趋农蚕。”参见“ 农桑 ”。
分類:农桑
《國語辭典》:农桑(農桑)  拼音:nóng sāng
耕种田地与植桑饲蚕。泛指一般农事生产。《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上》:「有田一廛,有宅一区,世世以农桑为业。」
《骈字类编》:蚕时(蚕时)
山房随笔交交桑扈交交桑扈桑满墙阴三月暮去年蚕时处深闺今年蚕时涉远路金沙潘武子文虎寓言词也
《國語辭典》:先蚕(先蠶)  拼音:xiān cán
传说中最早教民养蚕的神。《续汉书志。第四。礼仪志上》:「祠先蚕,礼以少牢。」
分類:教民王后
《漢語大詞典》:祈蚕(祈蠶)
祀神以求蚕事的丰收。 宋 陆游 《上巳书事》诗:“得雨人人喜秧信,祈蚕户户敛神钱。”
《國語辭典》:蚕箔(蠶箔)  拼音:cán bó
养蚕的器具。多用萑苇、细竹等编成,呈圆形或长方形。唐。陆龟蒙〈奉和袭美太湖诗。崦里〉:「处处倚蚕箔,家家下鱼筌。」明。于谦〈采桑妇〉诗二首之一:「归来喂叶上蚕箔,谁问花开与花落。」也称为「曲薄」、「蚕薄」。
《漢語大詞典》:蚕丛路(蠶叢路)
指 蜀 道。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诗:“见説蚕丛路,崎嶇不易行。” 清 沈绍姬 《司马懿故居》诗:“掀髯西指蚕丛路,丞相祠堂尚 锦官 。”亦省作“ 蚕丛 ”。 清 袁枚 续诗品·取径:“幽径蚕丛,是谁开创?” 清 赵翼 《水城》诗:“百里蚕丛尽,孤城带碧川。”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