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暗夜
(1).黑夜。吕氏春秋·精谕:“ 桓公 虽不言,若暗夜而燎烛也。”宋书·谢景仁传:“及 毅 兵败众散,时已暗夜。”
(2).喻黑暗的社会。 曹靖华 《飞花集·窃火者》:“ 鲁迅 先生正是要借 俄国 文学的火,来照 中国 的暗夜的。”
(3).虫名。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下:“ 岭 外人家婴儿衣,暮则急收,不可露夜。土人云,有虫名暗夜,见小儿衣,必飞毛著其上,儿必病寒热,久则瘦,不可疗。其形如大蝴蝶。”
《漢語大詞典》:青宁(青寧)
虫名。生于老竹根部。庄子·至乐:“羊奚比乎不箰,久竹生青寧。”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青寧﹞,虫名。”
《漢語大詞典》:天社
(1).星名。晋书·天文志上:“弧南六星为天社,昔 共工氏 之子 句龙 能平水土,故祀以配社,其精为星。”
(2).虫名。广雅·释虫:“天社,蜣螂也。”
分類:星名虫名
《漢語大詞典》:常羊
(1).相羊,徜徉;逍遥。《淮南子·天文训》:“东南为常羊之维。” 庄逵吉 注:“常羊即相羊,亦即徜徉。”《汉书·礼乐志》:“幡比翄回集,贰双飞常羊。” 颜师古 注:“常羊,犹逍遥也。” 汉 袁康 越绝书·计倪内经:“师出无时,未知所当,应变而动,随物常羊。”
(2).古代传说中的山名。山海经·海外西经:“ 形天 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 常羊 之山。”宋书·符瑞志上:“ 炎帝 神农氏 ,母曰 女登 ,游於 华阳 ,有神龙首感 女登 於 常羊山 ,生 炎帝 。”
(3).虫名。《诗·召南·草虫》“喓喓草虫” 毛 传:“草虫,常羊也。” 三国 吴 陆玑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卷下:“草虫,常羊也。大小长短如蝗,奇音清色,好在茅草中。”
《漢語大詞典》:飞虻(飛蝱)
亦作“飞虻”。
(1).虫名。尔雅翼·释虫:“又军行卒逢群蜂及飞蝱多者,必惊於藏伏之贼。”
(2).箭名。《方言》第九:“箭,其小而长、中穿二孔者,谓之钾鑪。其三镰长尺六者,谓之飞蝱。”一本作“ 飞蝱 ”。东观汉记·赤眉载记:“ 光武 作飞蝱箭,以攻赤眉。”
分類:虫名箭名
《漢語大詞典》:鞠通
虫名。 清 褚人穫 《坚瓠补集·鹤衔书》:“《贾子説林》载,琴中緑色蛀虫名‘鞠通’。喜食枯桐与古墨。琴有鞠通,能令絃自和曲。”
分類:虫名
《漢語大詞典》:插岸
虫名。介类。即马蛤,又名马刀。 宋 文同 《过友人溪居》诗:“水虫行插岸,林鸟过提壶。”
《漢語大詞典》:鼠妇(鼠婦)
虫名。古称伊威,又名鼠负潮虫。体形椭圆,胸部有环节七,每节有足一对,栖于阴湿壁角之间。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九:“出东门,入园中覆船下,就视之,皆是鼠妇。”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窃虫:“余曾覩此虫,大如半胡麻,形如鼠妇。”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三·鼠妇
《漢語大詞典》:蚣蝑
虫名。即螽斯。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詵詵兮” 毛 传:“螽斯,蚣蝑也。”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动植序:“蚣蝑股鸣,蠑螈胃鸣。”
分類:虫名螽斯
《國語辭典》:臭虫(臭蟲)  拼音:chòu chóng
壁虱的别名。参见「壁虱」条。
《漢語大詞典》:精列
(1).古乐曲名。文选·马融〈长笛赋〉:“有 雒 客舍逆旅,吹笛,为《气出》《精列》《相和》。” 李善 注:“《歌録》曰,古《相和歌》十八曲,《气出》一,《精列》二。《魏武帝集》《气出》《精列》二古曲。”
(2).虫名。
(3).鸟名。即鹡鸰。说文·隹部:“雃,石鸟。一名雝渠,一曰精列。” 段玉裁 注:“精列者,脊令之转语。”
《漢語大詞典》:酸鸡(酸雞)
虫名。即莎鸡。《诗·豳风·七月》“六月莎鸡振羽” 孔颖达 疏引 汉 李巡 曰:“莎鷄,一名酸鸡。”
《漢語大詞典》:雪蛆
虫名。大如指,生 阴山 北及 峨嵋山 北,味美,治内热。又名冰蛆、雪蚕。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 峨眉 雪蛆大,治内热。”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此物实出 茂州 雪山。雪山四时常有积雪,弥遍岭谷,蛆生其中。取雪时并蛆取之,能蠕动。久之雪消,蛆亦消尽。” 明 叶子奇 草木子·观物:“ 阴山 以北,积雪歷世不消,生蛆如瓠,谓之雪蛆,味极甘美。”
分類:虫名阴山
《國語辭典》:壁虱(壁蝨)  拼音:bì shī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身体扁平,好乾燥,藏于板壁、草席缝隙间,吸人畜之血,传染疾病。也称为「蜰虫」、「臭虫」、「床虱」。
《漢語大詞典》:蝮蜪
虫名。蝗的未生翅的幼虫。尔雅·释虫:“蝝,蝮蜪。” 郭璞 注:“蝗子未有翅者。” 宋 欧阳修 《答谢景山遗古瓦砚歌》:“然犹到手不敢取,而使螟蝗生蝮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