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72,分5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典故(续上)
虞寄
虞泉(又作:虞海)
虞人箴
虞童
虞庠
虞延克期
虞渊
月窟
挚仲词翰
驺虞
词典
唐虞
不虞
无虞
虞舜
艰虞
典故
虞寄

相关人物
虞寄
 
陈宝应


《陈书》卷十九《虞荔传》附《虞寄传》
寄字次安,少聪敏。年数岁,客有造其父者,遇寄于门,因嘲之曰︰「郎君姓虞,必当无智。」寄应声答曰:「文字不辨,岂得非愚?」客大惊。入谓其父曰:「此子非常人,文举之对不是过也。」及长,好学,善属文。性冲静,有栖遁之志。……侯景之乱,寄随兄荔入台,除镇南湘东王咨议参军,加贞威将军。京城陷,遁还乡里。及张彪往临川,彊寄俱行,寄与彪将郑玮同舟而载,玮尝忤彪意,乃劫寄奔于晋安。时陈宝应据有闽中,得寄甚喜。高祖平侯景,寄劝令自结,宝应从之,乃遣使归诚。……及宝应结婚留异,潜有逆谋,寄微知其意,言说之际,每陈逆顺之理,微以讽谏,宝应辄引说他事以拒之。又尝令左右诵汉书,卧而听之,至蒯通说韩信曰「相君之背,贵不可言」,宝应蹶然起曰「可谓智士」。寄正色曰:「覆郦骄韩,未足称智;岂若班彪王命,识所归乎?」 ……及留异称兵,宝应资其部曲,寄乃因书极谏……宝应览书大怒。或谓宝应曰:「虞公病势渐笃,言多错谬。」宝应意乃小释。亦为寄有民望,且优容之。及宝应败走,夜至蒲田,顾谓其子捍秦曰:「早从虞公计,不至今日。」捍秦但泣而已。宝应既擒,凡诸宾客微有交涉者,皆伏诛,唯寄以先识免祸。 ……高宗即位,徵授扬州治中及尚书左丞,……乃除东中郎建安王咨议,加戎昭将军,又辞以疾,不任旦夕陪列。王于是特令停王府公事,其有疑议,就以决之,但朔望笺修而已。太建八年加太中大夫,将军如故。十一年卒,时年七十。

例句

上国已留虞寄命,中朝应听范汪言。 罗隐 送光禄崔卿赴阙

典故 
虞海


《淮南子》卷三《天文训》
至于虞渊,是谓黄昏。
《太平御览》卷三
《淮南子》曰:薄于虞泉,是谓黄昏。

例句

将军树勋起安西,昆崙虞泉入马蹄。 杜甫 王兵马使二角鹰

杳霭虞泉夕,凄清楚挽喧。 权德舆 奉和郑宾客相公摄官丰陵扈从之作

解泽皇风遍,虞泉白日沉。 权德舆 顺宗至德大安孝皇帝挽歌三首之一

尺波应万假,虞海载沿洄。 钱起 中书遇雨

典故
虞人箴

相关人物
辛甲


《春秋左传·襄公四年》
昔周辛甲之为大史也,命百官,官箴王阙。于《虞人之箴》曰:「芒芒禹迹,画为九州。经启九道,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在帝夷羿,冒于原兽,忘其国恤,而思其麀牡。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兽臣司原,取告仆夫。《虞箴》如是,可不惩乎?」于是晋侯好田,故魏绛及之。

例句

功高虞人箴,痛甚骚人辞。 白居易 寄唐生

典故
虞童

相关人物
虞翻


《三国志》卷五十七《吴书·虞翻传》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吴书》曰:「翻少好学,有高气。年十二,客有候其兄者,不过翻,翻追与书曰:『仆闻虎魄不取腐芥,磁石不受曲针,过而不存,不亦宜乎!』客得书奇之,由是见称。」

例句

贾傅辞宁切,虞童发未䰉。 柳宗元 酬韶州裴曹长使君寄道州吕八大使因以见示二十韵一首

典故

《礼记·王制》
「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东汉·郑玄注:「皆学名也,异者四代相变耳。……西序、虞庠亦小学也。……庠之言养也,周之小学,为有虞氏之庠制,是以名庠云。」

例句

独有虞庠客,无由拾落蓂。 韩愈 和崔舍人咏月二十韵

典故
虞延克期

相关人物
虞延


《后汉书》卷三十三《虞延传》
虞延字子大,陈留东昏人也。延初生,其上有物若一匹练,遂上升天,占者以为吉。及长,长八尺六寸,要带十围,力能扛鼎。少为户牖亭长。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性敦朴,不拘小节,又无乡曲之誉。王莽末,天下大乱,延常婴甲冑,拥卫亲族,捍禦钞盗,赖其全者甚众。延从女弟年在孩乳,其母不能活之,弃于沟中,延闻其号声,哀而收之,养至成人。建武初,仕执金吾府,除细阳令。每至岁时伏腊,辄休遣徒系,各使归家,并感其恩德,应期而还。有囚于家被病,自载诣狱,既至而死,延率掾史,殡于门外,百姓感悦之。

例句

虞延克期,盛吉垂泣。 李瀚 蒙求

典故

《淮南子》卷三〈天文训〉~09~
至于虞渊,是谓黄昏。至于蒙谷,是谓定昏。日入于虞渊之汜,曙于蒙谷之浦。
典故
相关人物
挚虞


《晋书》卷五十一《挚虞传》
挚虞作《思游赋》:……问王母于椒丘。观玄乌之参趾兮,会根壹之神筹。扰毚兔于月窟兮,诘姮娥于蓐收。爰揽辔而旋驱兮,访北叟之倚伏。

例句

居人相顾非人间,如到日宫经月窟。 窦庠 金山行

典故
挚仲词翰

相关人物
挚虞


《晋书》卷五十一《挚虞传》
挚虞字仲洽,京兆长安人也。父模,魏太仆卿。虞少事皇甫谧,才学通博,著述不倦。郡檄主簿。……后历秘书监、卫尉卿,从惠帝幸长安。……虞撰《文章志》四卷,注解《三辅决录》,又撰古文章,类聚区分为三十卷,名曰《流别集》,各为之论,辞理惬当,为世所重。

例句

太叔辨洽,挚仲词翰。 李瀚 蒙求

典故

《毛诗正义》卷一之五〈国风·召南·驺虞〉~68~
「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乎驺虞。」汉·毛氏传:「驺虞,义兽也。白虎黑文,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则应之。」唐·孔颖达疏:「驺虞,白虎黑文,尾长于躯,不食生物,不履生草。」

例句

尔效驺虞护生草,岂徒柔伏在淮淝。 李绅 虎不食人

道逢驺虞,牛哀不平。 李贺 猛虎行

《國語辭典》:唐虞  拼音:táng yú
唐尧、虞舜二帝。尧舜时代,皆行禅让,帝位传贤不传子,自古以来,就称为「太平盛世」。《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史记。卷一二○。汲黯传》:「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分類:唐尧虞舜
《國語辭典》:不虞  拼音:bù yú
1.料想不到的意外事件。《诗经。大雅。抑》:「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西游记》第一七回:「若稍有些须不虞,老孙可是好惹的主子!」
2.不忧虑。如:「不虞匮乏」。
《國語辭典》:无虞(無虞)  拼音:wú yú
没有忧患、顾虑。《书经。毕命》:「四方无虞,予一人以宁。」《三国演义》第二九回:「毒已入骨,须静养百日,方可无虞。」
《國語辭典》:虞舜  拼音:yú shùn
上古帝王舜的称号。姓姚,名重华。因建国于虞,故称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尧用之,使摄位三十年,后受禅为天子,都于蒲阪(今山西省永济县)。在位四十八年,南巡,崩于苍梧之野。传位于禹。也称为「大舜」。
《國語辭典》:艰虞(艱虞)  拼音:jiān yú
艰难忧患。《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宋末艰虞,百王浇季。」宋。陈与义〈先寄邢子友〉诗:「欲见旧交惊岁月,剩排幽语说艰虞。」
《漢語大詞典》:虞泉
见“ 虞渊 ”。
《國語辭典》:虞渊(虞淵)  拼音:yú yuān
传说日落栖止之处。《淮南子。天文》:「至于虞渊,是谓黄昏。」清。陈曾寿 菩萨蛮。浮天渺渺江流去词:「寒日隐虞渊,虞渊若个边?」也称为「禺渊」、「禺谷」、「隅谷」。
分類:虞渊日没
《漢語大詞典》:虞庠
周 代学校名。《礼记·王制》:“ 周 人养国老於东胶,养庶老於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 郑玄 注:“虞庠亦小学也。西序在西郊, 周 立小学於西郊…… 周 之小学为 有虞氏 之庠制,是以名庠云。其立乡学亦如之。”或曰,虞庠有二义。周礼·春官·大司乐“掌成均之灋” 清 孙诒让 正义:“案虞庠有二:一为大学之北学,亦曰上庠;一为四郊之小学,曰虞庠。《明堂位》云:‘米廪, 有虞氏 之庠也。’《文王世子》云:‘书在上庠。’此大学之虞庠也。《王制》云:‘虞庠在国之西郊。’北史·刘芳传《王制》西郊作四郊,与《祭义》注合,是也。此小学之虞庠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皇太子释奠会作》诗:“虞庠饰馆,睿图炳睟。” 唐 柳宗元 《四门助教厅壁记》:“ 周 人置虞庠於四郊,以养国老、教胄子。”
分類:学校或曰
《國語辭典》:虞渊(虞淵)  拼音:yú yuān
传说日落栖止之处。《淮南子。天文》:「至于虞渊,是谓黄昏。」清。陈曾寿 菩萨蛮。浮天渺渺江流去词:「寒日隐虞渊,虞渊若个边?」也称为「禺渊」、「禺谷」、「隅谷」。
分類:虞渊日没
《漢語大詞典》:月窟
(1).传说月的归宿处。汉武帝内传:“仰上升絳庭,下游月窟阿。” 唐 岑参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之二:“官军西出过 楼兰 ,营幕傍临月窟寒。” 宋 邵雍 《秋怀》诗之三二:“脱衣掛扶桑,引手探月窟。”
(2).泛指边远之地。 唐 李白 《苏武》诗:“渴饮月窟水,飢飡天上雪。”
(3).月宫;月亮。 晋 挚虞 《思游赋》:“观玄鸟之参趾兮,会根壹之神筹;扰毚兔于月窟兮,詰 姮娥 于蓐收。” 唐 卢肇 《天河赋》:“光连月窟,何慙媚以怀珠;影照天津,岂愧浄而如练。” 宋 王禹偁 《商山海棠》诗:“桂须辞月窟,桃合避仙源。” 明 谢谠《四喜记·禁苑奇逢》:“玉兔岂尝离月窟,竹狸空想喫天鹅。”红楼梦第五十回:“ 寳琴 也忙笑道:‘月窟翻银浪。’ 湘云 忙联道:‘霞城隐赤标。’”
《國語辭典》:驺虞(騶虞)  拼音:zōu yú
1.传说中的瑞兽名。白虎黑纹,尾比躯长,不食生物。见《诗经。召南。驺虞》。也称为「驺牙」、「驺吾」。
2.古代掌鸟兽的官。《周礼。春官。钟师》:「凡射王奏驺虞,诸侯奏狸首。」唐。贾公彦。疏:「驺虞,天子掌鸟兽官。」
3.古代行射礼时所用的乐章。见《周礼。春官。大司乐》。
4.《诗经。召南》的篇名。根据〈诗序〉:「驺虞,鹊巢之应也。」或亦指美田猎之诗。首章二句为:「彼茁者葭,壹发五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