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诬事(誣事)
虚妄不实的事情。韩非子·说疑:“是以羣臣居则修身,动则任力,非上之令不敢擅作疾言诬事。”
分類:虚妄不实
《漢語大詞典》:诬滥(誣濫)
虚妄泛滥。 晋 道恒 《释驳论》:“正曰:侯王得一而天下贞,莫议仙化;死而不亡者寿,不论无死。臆説诬滥,辞非而泽。”
分類:虚妄泛滥
《漢語大詞典》:谄妄(諂妄)
阿谀奉承,荒唐虚妄。 唐 刘承庆 《明堂灾后求直言疏》:“通事舍人 逢敏 奏称, 弥勒 成道时有天魔烧宫,七宝臺须臾散坏,斯实諂妄之邪言,非君臣之正论。”
《漢語大詞典》:浮疑
虚妄不实。拾遗记卷九引 晋武帝 《诏张华》:“今卿博物志惊所未闻,异所未见,将恐惑乱於后生,繁芜於耳目。可更芟截浮疑,分为十卷。”
《漢語大詞典》:宏诞(宏誕)
夸大虚妄。 南朝 宋 何承天 《重答颜光禄》:“至於济有生之类,入无死之地,广周兆物,尊冠百神,斯旨宏诞,非本论所及。” 南朝 宋 颜延之 《重释何衡阳》:“云尊冠百神,本议是争,曷云不及?夫论难之本,以易夺为体,失之己外,輒云宏诞,求理之涂,几乎塞矣。”
《漢語大詞典》:罔道
虚妄的说教。 清 方东树 《〈切问斋文钞〉书后》:“非惟汗牛充屋,不能尽载,且适以罔道迷人。”
分類:虚妄说教
《漢語大詞典》:诬谩(誣謾)
虚妄不实。 宋 叶适 《故枢密参政汪公墓志铭》:“后侍从相踵,至 纲 三世,卓然异材,宜於内外善类合一,追述祖德,销熄诬谩, 太史公 所谓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世家之流也。”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一篇:“ 唐 宋 而后,作者弥繁,中间诬谩失真,妖妄荧听者,固为不少,然寓劝戒,广见闻,资考证者,亦错出其中。”
《國語辭典》:闳诞(閎誕)  拼音:hóng dàn
誇大不实,大言无当。晋。郭璞 注山海经叙:「世之览山海经者,皆以其闳诞迂誇,多奇怪俶傥之言,莫不疑焉。」
《漢語大詞典》:谬诬(謬誣)
虚妄不实。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梅:“抵暮,媪来申谢, 王 咎其谬诬。” 清 宋永岳 《志异续编·曾允吉》:“ 太史公 取《左氏传》而作史记,见 子我 被杀,不能深究,便认以为 宰予 ,而有‘ 孔子 耻之’之説,其谬诬不亦甚乎?”
《漢語大詞典》:诬怪(誣怪)
虚妄怪异。 唐 柳宗元 《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夫为一书,务富文采,不顾事实,而益之以诬怪,张之以阔诞,以炳然诱后生,而终之以僻,是犹用文锦覆陷穽也。”
分類:虚妄怪异
《漢語大詞典》:诬漫(誣漫)
虚妄夸诞。漫,通“ 谩 ”。 南朝 宋 颜延之 《又释何衡阳达性论》:“象放其灵,非象其生,一之而已,无乃诬漫。”
分類:虚妄夸诞
《漢語大詞典》:险诞(險誕)
奸邪虚妄。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元年:“先是有佣书人 翟颖 者,性险诞,与知制誥 胡旦 狎。”
分類:奸邪虚妄
《漢語大詞典》:疏罔
亦作“疎罔”。 虚妄不实。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滱水:“又即俗説以 唐城 为 望都城 者,自北无城以拟之;假復有之,途程紆远,山河之状全乖,古证传为疎罔。”
分類:虚妄不实
《漢語大詞典》:坦谩(坦謾)
犹诞漫。荒诞虚妄。 三国 魏 嵇康 《明胆论》:“今子之论,乃引浑元以为喻,何辽辽而坦谩也。”
《國語辭典》:陶诞(陶誕)  拼音:yáo dàn
1.毁谤誇诞。《荀子。荣辱》:「陶诞突盗,惕悍憍暴。」
2.欺诈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