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晦伪
隐晦与虚假。 唐 高彦休 唐阙史·赵和:“至於疑似晦伪之事,悉能以情理之。”
分類:隐晦虚假
《國語辭典》:货真价实(貨真價實)  拼音:huò zhēn jià shí
1.货品真确而价格实在。如:「他卖东西,一向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清。徐珂《清稗类钞。棍骗类。骗人参》:「至某行,谓行主曰:『宝号货真价实,太夫人已至,必饵佳品,今且择至佳者与我。』行主乃奉以最上者四十两,命一夥携往易银。」
2.泛指事物真实不假。《儿女英雄传》第一七回:「这喜怒哀乐四个字,是个货真价实的生意,断假不来。」
《漢語大詞典》:诡言浮说(詭言浮説)
虚假不实的话。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元年:“﹝ 侯景 ﹞衅暴恶盈,侧首无託,以 金陵 逋逃之藪, 江 南流寓之地,甘辞卑礼,进孰图身,诡言浮説,抑可知矣。”
分類:虚假不实
《國語辭典》:去伪存真(去偽存真)  拼音:qù wèi cún zhēn
去除虚伪的,保留真实的。《续传灯录。卷一二。和州褒禅溥禅师》:「权衡在手,明镜当台,可以摧邪辅正,可以去伪存真。」
《國語辭典》:弄虚作假(弄虛作假)  拼音:nòng xū zuò jiǎ
耍花招,以虚伪面目或虚假事物行骗。如:「别在行家面前弄虚作假,徒遭人讪笑而已。」
《國語辭典》:泡沫经济(泡沫經濟)  拼音:pào mò jīng jì
一种因国内游资过多,资金大量进入房地产与股市,造成经济景气繁荣假象。一旦游资抽离,繁荣景象顿时冷却,故称为「泡沫经济」。
《國語辭典》:实打实(實打實)  拼音:shí da shí
极言其实在不虚假。如:「实打实的硬功夫」。《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姑娘就是照师傅的话,实打实的这么一点头,算你瞧得起这个师傅了。」
《國語辭典》:空头情(空頭情)  拼音:kōng tou qíng
不实惠的人情。多指虚情假意。《红楼梦》第二二回:「罢!罢!这空头情我不领。你不盘察我就够了,我还怪你!」
分類:虚假情意
《漢語大詞典》:空头人情
虚假的情意。例如:贾琏笑道“罢,罢!这空头人情我不领;你不盘察我,就够了。”——《红楼梦
分類:虚假情意
《漢語大詞典》:诳报(誑報)
(1).虚假骗人的报告。《官场现形记》第十三回:“地方文武官听了这个誑报,居然信以为真,雪片文书到省告急。”
(2).谎报,虚假欺骗地报告。 郭沫若 《孔雀胆》附录《〈孔雀胆〉的故事》:“根据元史·顺帝纪 车力特穆尔 生擒 明二 的那个记载,我想到这 车力特穆尔 分明有诳报军情及冒功求赏的嫌疑。”
《漢語大詞典》:假誉驰声(假譽馳聲)
传播虚假的名声。《旧唐书·薛登传》:“比来举荐,多不以才,假誉驰声,互相推奬。”
《國語辭典》:假仁假义(假仁假義)  拼音:jiǎ rén jiǎ yì
虚伪的善心,故意装出来的好意。如:「你别瞧他对你殷勤有礼,其实全是假仁假义,另有图谋。」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七。唐昭宗》:「至仁大义者起,则假仁假义者不足以动天下,商、奄之所以速灭也。」
《國語辭典》:谬采虚声(謬採虛聲)  拼音:miù cǎi xū shēng
错误地相信虚假的名声。《官场现形记》第五六回:「制台又谬采虚声,拿他当作了一员,先委了他几个好差使。」
《漢語大詞典》:朦混
用欺骗手段使人相信虚假的事物。 清 林则徐 《晓谕速戒鸦片告示稿》:“惟不许以新枪假土朦混搪塞,倍干重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虽是他外母代他连恳求带朦混的求出信来,他却不争气,误尽了事!” 鲁迅 《二心集·“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为什么倒称‘民族主义’来朦混读者,那是因为他们自己觉得有时好像 腊丁 民族, 条顿 民族了的缘故。”
《國語辭典》:蒙混  拼音:méng hùn
假冒欺骗。如:「他居然想用假护照蒙混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