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羁虏(羈虜)
谓俘虏而羁留。汉书·金日磾传赞:“ 金日磾 夷狄亡国,羈虏 汉 庭。”
分類:俘虏羁留
《漢語大詞典》:仆虏(僕虜)
奴仆。古以俘虏为家奴,故亦谓奴仆为仆虏。列子·周穆王:“吾昼为僕虏,苦则苦矣;夜为人君,其乐无比。” 汉 刘向 说苑·尊贤:“任庖人钓屠,与仇讐僕虏,非阿之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兵兴之世,武贵文寝,俗人视儒士如僕虏,见经誥如芥壤者,何哉?由於声名背乎此也。”
《漢語大詞典》:禽虏(禽虜)
擒捉敌人。韩非子·显学:“境内必知介,而无私解,并力疾鬭所以禽虏也,而以上为暴。”
分類:擒捉敌人
《漢語大詞典》:剧虏(劇虜)
势力强大的敌寇。后汉书·耿弇传:“ 陈俊 谓 弇 曰:‘剧虏兵盛,可且闭营休士,以须上来。’” 明 朱鼎《玉镜台记·召太真》:“剧虏驍夷皆授首,狂夫犯顺敢攖锋。”
《漢語大詞典》:虏役(虜役)
(1).奴隶;奴仆。 汉 刘向 列女传·邹孟轲母:“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
(2).谓奴役。后汉书·岑彭传:“ 彭 见诸耆老,为言大 汉 哀愍 巴 蜀 久见虏役,故兴师远伐,以讨有罪,为人除害。”
《韵府拾遗 黠韵》:虏黠(虏黠)
司空图上卢相诗虏黠虽多变兵骄即易乘
《漢語大詞典》:淘虏(淘虜)
谓掠夺。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天下有奇士:“ 王先成 往説其将 王宗侃 曰:‘民入山谷,以俟招安,今乃从而掠之,与盗贼无异。旦出淘虏,薄暮乃返,曾无守备之意。’”
分類:掠夺
《国语辞典》:虏饵(虏饵)  拼音:lǔ ěr
诱敌的东西。《资治通鉴。卷二二三。唐纪三十九。代宗永泰元年》:「彼,虎狼也;大人,国之元帅,奈何以身为虏饵?」
分类:诱敌东西
《漢語大詞典》:钞虏(鈔虜)
抢劫掳掠。 宋 王安石 《澶州》诗:“城中老人为予语, 契丹 此地经钞虏。”
分類:抢劫掳掠
《漢語大詞典》:抄虏(抄虜)
抢劫虏掠。瑜伽师地论卷十八:“或遭凶猾窃劫抄虏,或遇非人来相嬈逼,便生惊怖,身毛为竪。” 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武昌起义》:“始则寇边抄虏,盗我财物,继则羡我膏腴,耽我文绣,利我国土,遂窥神器。”
分類:抢劫虏掠
《漢語大詞典》:轻虏(輕虜)
轻捷剽悍的敌人。 唐 卢纶 《送史兵曹判官赴楼烦》诗:“中有重臣承霈泽,外无轻虏犯旌旗。”
《漢語大詞典》:赀虏(貲虜)
古时对 匈奴 的蔑称。三国志·魏志·乌丸鲜卑东夷传论“使译时通,记述随事,岂常也哉”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西戎传》:“ 貲虏 ,本 匈奴 也。 匈奴 名奴婢为貲。”南齐书·河南传:“ 河南 , 匈奴 种也。 汉 建武 中, 匈奴 奴婢亡匿在 凉州 界杂种数千人,虏名奴婢为貲,一谓之‘貲虏’。”
分類:匈奴
《漢語大詞典》:亡国虏(亡國虜)
因国破而逃亡的人。 明 张凤翼 《红拂记·侠女私奔》:“我是个公门将佐,休猜做亡国虏。”
《漢語大詞典》:徒虏(徒虜)
犹徒奴。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山东之徒虏,遂起而王天下。由此视之,穷达詎可知耶?”
《國語辭典》:索头虏(索頭虜)  拼音:suǒ tóu lǔ
南北朝时,北朝人编发为辫,状似绳索,南朝人讥诋其为「索头虏」。《宋书。卷九五。索虏传》:「索头虏姓托跋氏,其先汉将李陵后也。陵降匈奴,有数百千种,各立名数,索头亦其一也。」也称为「索头」、「索虏」。
《國語辭典》:索头(索頭)  拼音:suǒ tóu
1.绳头。如:「他深怕狗儿跑了,紧抓著索头不松手。」
2.南北朝时,北朝人编发为辫,状似绳索,南朝人讥诋其为「索头」。也称为「索头虏」、「索虏」。
分類:北方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