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生虏(生虜)
俘虏。《战国策·韩策一》:“ 秦 人捐甲徒裎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史记·韩长孺列传:“ 安国 捕生虏,言 匈奴 远去。”
分類:俘虏
《漢語大詞典》:征虏亭(征虜亭)
亭名。在今 江苏省 江宁县 东。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支道林 还东,时贤并送於 征虏亭 。” 刘孝标 注引《丹阳记》:“ 太安 中,征虏将军 谢安 立此亭,因以为名。” 唐 刘禹锡 《金陵怀古》诗:“潮满 冶城 渚,日斜 征虏亭 。” 宋 徐铉 《送吴郎中为宣州推官知泾县》诗:“ 征虏亭 边月,鷄鸣伴客行。”
《漢語大詞典》:塞虏(塞虜)
指塞外之敌。 唐 李白 《塞下曲》之五:“塞虏乘秋下,天兵出 汉 家。”
分類:塞外
《漢語大詞典》:白虏(白虜)
东晋 时 秦 人对 鲜卑 的蔑称。晋书·苻坚载记下:“ 坚 大怒曰:‘吾不用 王景略 ( 王猛 )、 阳平公 ( 苻融 )之言,使白虏敢至於此。’” 宋 叶廷圭 海录碎事·夷狄:“ 秦 人呼 鲜卑 为白虏。”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四章第四节:“ 慕容部 人皮肤洁白, 晋 士人多买 慕容部 妇女作婢妾。 东晋 明帝 母 荀氏 是 慕容部 人, 晋明帝 须发黄色。 慕容部 被称为白虏或白贼。”
分類:鲜卑
《高级汉语词典》:虏暴
残害暴虐他人,一如奴隶
《漢語大詞典》:虏官(虜官)
古时 蜀 人对北人仕 蜀 者的贬称。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 晁子止 为 三荣 守,民有讼 资官县 尉者,曰:‘县尉虏官,不通民情。’ 子止 为穷治之,果负寃。民既得直,拜谢而去。 子止 笑諭之曰:‘我亦虏官也,汝勿谓虏官不通民情。’闻者皆笑。”参见“ 虏子 ”。
《漢語大詞典》:虏子(虜子)
古 蜀 人对中原人的贬称。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今 蜀 人谓中原人为虏子, 东坡 诗‘久客厌虏饌’是也。因目北人仕 蜀 者为‘虏官’。”
《漢語大詞典》:逋虏(逋虜)
逃寇,流寇。 晋 陆云 《盛德颂》:“逋虏雾散,遗寇云彻。”
分類:流寇
《漢語大詞典》:财虏(財虜)
财产和奴仆。 明 陆树声 《清暑笔谈》:“财虏不足言矣,多蓄珍玩,未免落富贵相。”
分類:财产奴仆
《漢語大詞典》:虏夺(虜奪)
掠夺。后汉书·陈敬王羡传:“是时诸国无復租禄,而数见虏夺,并日而食,转死沟壑者甚众。”《后汉书·宦者传·侯览》:“虏夺良人,妻略妇子,及诸罪衅,请诛之。”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吏司奔驰,遇便虏夺,市廛离散,商旅靡依。”
分類:掠夺
《高级汉语词典》:虏民
胡族的人民
《漢語大詞典》:敌虏(敵虜)
亦作“ 敌卤 ”。 对敌人的蔑称。 三国 魏 曹丕 《至广陵于马上作》诗:“不战屈敌虏,戢兵称贤良。”一本作“ 敌卤 ”。
分類:对敌敌人
《漢語大詞典》:虏略(虜略)
虏掠。史记·货殖列传:“ 秦 破 赵 ,迁 卓氏 。 卓氏 见虏略,独夫妻推輦,行诣迁处。”汉书·韩安国传:“ 匈奴 虏略千餘人及畜产去。”资治通鉴·汉淮阳王更始元年:“诸将多暴横,独 刘将军 所到不虏略,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
分類:虏掠
《漢語大詞典》:人虏(人虜)
俘虏。六韬·练士:“有赘婿人虏,欲掩迹扬名者,聚为一卒,名曰励钝之士。”史记·天官书:“卒虽众,将为人虏。”
分類:俘虏
《漢語大詞典》:通虏(通虜)
与北方的外族勾结。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果报·现报:“ 嘉靖 末年, 宣 大 总督 杨顺 ,以媚 分宜 之故,诬 沈鍊 左道通虏,绞之於市。” 鲁迅 《〈二心集〉序言》:“ 宋 末有所谓‘通虏’, 清 初又有所谓‘通海’,向来就用了这类口实,害过许多人们的。”
《骈字类编》:南虏(南虏)
后汉书南匈奴传论还南虏于阴山归河西于内地注河西虏众居之于时遂为边境若还南虏于阴山即为内地也兵晋书马隆传时南虏成奚每为边患隆因其无备进 击破之
又凉武昭王传筑城于敦煌南子亭以威南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