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传说中人。高辛氏之才子。八元之一。舜举之,使布五教于四方。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传说中远古时人。舜命益为掌山泽之官,益让之朱虎。舜乃命朱虎等为益之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商代人。有崇氏国君,纣臣。纣残虐,无罪而醢九侯,脯鄂侯。西伯姬昌(周文王)闻而窃叹。崇侯虎知之而谗于纣。纣囚姬昌。后姬昌脱归,伐崇而筑丰邑。
滕侯虎 朝代:西周

人物简介

简介
滕侯虎,一作孟虎,是青铜器“滕虎簋”记载的滕国国君,滕命仲之子,滕伯文的叔父,为西周昭、穆时期人物。生卒年及在位时段不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或作召伯虎。西周人,名虎。召公奭后裔。封于召。周厉王虐,虎谏,王不听,以卫巫监谤。虎再谏,又不听。终为国人所逐,流于彘。太子靖避居于召虎家,虎以己子替死。厉王死,拥立靖为宣王。时淮夷不服,宣王命虎率师讨平之。宣王加封申伯地,虎为之经营。卒谥穆,称召穆公。

人物简介

维基
召穆公西周时代召国国君,姬姓,召氏,名虎,谥穆,也称召穆公,召幽伯之子,母为召姜。召公奭第十六世孙。《毛诗正义·卷十八(十八之四)》:正义曰:经言召公,皆召康公也,嫌此亦为康公,故辨之。经云“王命召虎”,是名虎也。于《世本》,穆公是康公之十六世孙。西元前841年,周厉王暴虐,引发国人暴动。召穆公把太子静(一作靖)藏匿在家,并用其子作为太子的替身,太子于是脱险。厉王太子静匿召公之家,国人闻之,乃围之。召公曰:「昔吾骤谏王,王不从,以及此难也。今杀王太子,王其以我为雠而怼怒乎?夫事君者,险而不雠怼,怨而不怒,况事王乎!」乃以其子代王太子,太子竟得脱。后来周厉王出逃,召穆公与周定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周厉王死后,太子即位为周宣王,共和结束。召穆公曾率军曾以七千周师战胜四万淮夷。

人物简介

全上古三代文·卷二
虎,襄王卿士。一称王叔。谥曰文公,其后为王叔氏。
解扬 朝代:春秋晋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春秋时晋国人,字子虎,亦称霍虎。大夫。晋灵公二年,奉命归匡、戚之田于卫。晋景公六年楚围宋,告急于晋。奉命赴宋,使无降楚。为郑人所囚,献诸楚,楚厚赂之,嘱言晋不救宋。解扬登楼车而告宋人云晋方出兵救宋。楚人怒,将杀之。因有人进谏,得赦归。
羊舌虎 朝代:春秋晋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552 【介绍】: 春秋时晋国人,字叔虎。羊舌肸庶弟。初,羊舌肸之母不欲羊舌虎之母得幸,羊舌肸谏。后羊舌虎之母得幸而生叔虎,美而有勇力,羊舌肸母以为祸将及族。后得栾盈宠,党栾氏与范宣子为恶。招祸被杀,而羊舌氏之族及于难。
庆虎 朝代:春秋陈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550 【介绍】: 春秋时陈国人。和其弟庆寅合称二庆,擅国政,与公子黄争权。鲁襄公二十年告公子黄谋背楚附晋,楚以此欲伐陈,公子黄赴楚辩解。二十三年,陈哀公至楚,公子黄向楚告二庆。楚人召二庆,二庆畏楚,乃遣使者赴楚,为楚所杀,遂据陈以叛。是年夏,楚屈建和陈哀公围陈,与其弟寅为役人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530 【介绍】: 春秋时楚国人,字虎。成得臣孙。大夫,为楚灵王所杀,托词为若敖之馀逆。
罕虎 朝代:春秋郑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529 【介绍】: 春秋时郑国人,字子皮。公孙舍子。嗣父为上卿。时郑饥,乃以父遗命赠国人粟,每户一钟,因得民心。知子产贤,授之以政。及卒,子产哭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529 【介绍】: 春秋时郑国人,又称罕虎,子展之子。鲁襄公二十九年,继父位为郑执政。时值饥荒,遂送给国人以粮食。次年,见子产贤而有才,将执政让于子产,并助子产理政。死后,子产为之痛哭。
子虎 朝代:春秋秦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春秋时秦国人。周敬王十五年“柏举之战”后,吴军进入楚郢都,其与子蒲应楚臣申包胥之请,率秦师战车五百乘救援楚国,大败吴师。
阳虎 朝代:春秋末鲁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一作货。春秋末鲁国人。季氏家臣。事季平子。平子卒,虎遂专权。曾囚季桓子,迫使结盟。鲁定公八年,谋除“三桓”(孟孙、叔孙、季孙),欲尽杀三桓嫡子,更立其所善庶子。被击败,出奔阳关。次年,三桓攻阳关,奔齐,后又奔晋,依附赵盾,为赵简子谋臣。
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一
虎字货(见《孟子疏》引《论语》孔注)鲁季氏家臣,以谋去三桓事败奔齐,齐囚之。逃奔宋,又奔晋,赵鞅迎为相。
微虎 朝代:春秋鲁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春秋时鲁国人。鲁哀公时大夫。哀公八年,吴攻鲁,驻军泗水。微虎欲夜袭吴王之舍,选善跳跃者三百人。有人言于鲁季孙,此举不足以害吴,反多死国士。乃止之。吴王闻之,一夕三迁其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