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维基
赵曾重(1847年—1912年),字伯远,号蘅甫。安徽太湖人,晚清翰林、学者。其家族文风极盛,曾祖赵文楷为嘉庆元年(1796年)状元,祖父赵畇,父赵继元皆为进士出身。光绪二年(1876年)会试中第,成贡士,因假未及殿试。光绪六年(1880年)补殿试,朝考,取为二甲第七十九名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九年(1883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回乡,主讲安庆敬敷书院。著有《味琴山馆集》。
刘瞻汉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刘瞻汉(1864年12月3日—卒年不详),字叔南,号蘅士。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今常州市武进区)人。光绪十一年(1885年)乙酉科顺天乡试举人。十五年(1889年):考取内阁中书。光绪十六年(1890年)庚寅恩科第二甲第一百十六名进士出身。授刑部主事。刑部提牢厅安徽司、广西司主事。顺天赈粜案内保举加五品衔,赏戴花翎。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会试同考官。京察保送记名以直隶州用。选授陕西邠州直隶州知州。随扈案内加三品衔,以知府在任候补。充陕西武备学堂提调。奉旨交军机处存记。奏派陕西新军督操官。奏署陕西第一标新军统带官。1914年:陕西国税厅筹备处处长。陕西国税厅厅长。绥远财政厅厅长。陕西榆林道道尹。
金鉽 朝代:清末至现当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金鉽(1869年—1950年),字范才,一字式金,号蘅意,别号陶宦。祖籍安徽休宁,出生于泰兴,进士出身。光绪二十一年,登进士,此前参与公车上书;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四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光绪二十八年,任襟江学堂总教习,后担任南菁书院监督。民国初年后,不再出仕。

人物简介

简介
字理蘅、澧蘅、礼蘅,号荔垣,湘乡县潭市镇人。与陈尔锡至交,陈的《半隐庐诗草》中多次提及。晚清举人,湘乡人俗称为“萧六举人”,近代名士同盟会会员萧鸿钧之弟,父亲萧初芗为当地士绅,学识渊博,家境殷实。清末民初,萧鸿钧与弟萧仲祁的文章、品德与才华在湘乡名声极盛。有“掩藻湘中”之说(湖南省省长何健语)。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许宝蘅(1875-1961) 字季湘,号巢云,又号夬庐、耋斋。浙江仁和人。光绪举人。任学部主事、军机章京。民国时先后任总统府秘书、国务院秘书长,1927年任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副馆长,兼管掌故部。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被周恩来总理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有《说文形系》、《掌故丛编》、《巢云簃随笔》、《巢云簃楹帖》、《巢云簃诗稿》、《巢云簃词稿》、《咏篱仙馆别集》等。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许宝蘅,1875生,浙江仁和人。光绪壬寅举人。清末曾任学部主事,军机章京。民国时任总统府秘书、国务院秘书、铨叙局局长、内务部考绩司长、代理内务部次长、国务院秘书长等职。1927年任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副馆长,兼管掌故部。后任辽宁省政府秘书长、黑龙江省府顾问。1931年后在北京著述、教学。解放后,为中央文史馆研究馆馆员。
巢云簃词稿
1876-1961,杭州人,字季湘,清末举人。曾任军机处章京。入民国,历任北京政府国务院秘书,内务部司长、次长,图书馆副馆长,辽宁省政府秘书长等职。1927年任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副馆长,兼管掌故部。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被周恩来总理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是我国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

人物简介

维基
江绍杰(1877年—1932年)字汉珊,号季英,一号梦蘅,安徽宁国府旌德人。江绍杰是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进士。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历任吏部学治馆教习,京师高等审判厅推事,江苏高等检察厅检察长,苏州府知府。中华民国成立后,他历任江苏苏州民政长,江苏高等审判厅厅长,政治会议议员,参议院议员。1914年任肃政厅肃政史。1925年3月至7月,任安徽芜湖道道尹。同年10月,调任安徽安庆道道尹,1927年去职。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刘蘅(1895-1998) 女,字蕙愔,号修明。福建长乐人。长期居福州。幼失怙恃,依兄生存,民国元年嫁螺洲陈氏,随居北平,与陈宝琛、严复时相过从,得从陈衍习古文,从何振岱习诗词、国画,颇有成就。20世纪30年代归里,时陈衍、何振岱亦回福州,得从二人求教二十余年。与叶可羲、王真等九人为何振岱门下女弟子,是当时“福州八才女”之一。有《蕙愔阁集》。
蕙愔阁词
1895-1998,字蕙愔,号修明,福州人,民国时期福建八大才女之一。黄花岗烈士刘元栋胞妹,师从陈衍、何振岱。解放后任教福州业余大学,1952年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1953年被选为福建国画研究会常务理事,1955年被聘为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87年被选为福建逸仙诗社社长。有《蕙愔阁诗词集》。
蕙愔阁词·陈序
词者诗之余,诗不能达者,词以达之。情之至者,无论所感之大小,其词皆洽于人人之心,故历久而不可废。必欲尊词之体,如幛皋文词选之论,抑拘矣。词莫盛于两宋,苏辛之豪宕激楚,玉田碧山之幽咽凄断,乃至二晏秦柳恻艳之作,虽所感不同,其为惊心动魄,回肠荡气,固各极其致。后人为之者,未尝不工,而其韵味相远,则袭貌遗神之过也。近世彊村、半塘力矫此弊,彊村尤肆力梦窗,词境为之一变,不可谓非起衰之健者。而今之承流从风者,昧于梦窗缜密沈著,意内言外之旨,但求貌似,堆砌结塞,至不可句读,又岂彊村所及料哉。吴蕙愔夫人以所为词一卷见示,气息深静,无近世纤薄晦涩之病,即境别有会心,常语转为妙谛,庶几善学古人者。属为之序,因妄抒所见以质之。 戊子夏五月陈曾寿
蕙愔阁词·何序
蕙愔词笔清妙,较所选古今体诗尤近自然。诚以填词一道,肇自晚唐,至赵宋姜张诸子拓而充之,更觉能事悉备。窃谓此事须聪明学历兼具无缺,乃可成一家言。兹既取所作加以批点,佳处已显,然个中境界,犹有宜用浚求者。蕙愔尚其勉之,勿囿其所已至也。 戊子孟夏南华何振岱,时年八十有二
徐行 朝代:现当代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徐行(1904-1984) 字绿蘅。浙江温岭人。厦门大学中文系毕业,长期从事教育。有《双樱楼诗稿》、《双樱楼词稿》。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1922-2012.3.6,江苏省兴化白驹镇(今大丰白驹镇)人,字楚芗,号若水,晚年自号邯翁。复旦大学教授。
延目词稿·序
岁壬申予负笈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课程有诗词写作,一为作文不计分,但观思路与笔致而已。同窗课余习作者多时风,以能诗词为荣。况学校即在■宫之东庑。予谓之得大气候者也。尔后楚芗先生就读南雍,予则饥驱四方,相违千里,莫接音尘。顷■以复旦校友会上海诗词会之缘,得陪谈燕,频涌倍亲。昨承寄示延目词稿一卷,展读其首篇浣溪沙,追念师恩,和泪而作,因思师友之分,或为父兄,或同襟抱,观此词可知其得益于师之既深且厚,尤在自得之也。萧斋有词集多种,平居讽咏及同好讨论,谓不宜偏嗜,谓之婉约自佳,谓之豪放亦可,首要在一腼字,尤要在一韵字。每见作者命意甚新而造语枯涩,俗谓之乾巴巴者,盖由少读书,故其步趋窘迫也。又或语若雅饬而格调单纯,百篇如出一辙,则偏嗜之故也。谓宜如云际飞龙,一鳞半爪,莫窥首尾而可得端倪。若于甘苦之中,酸咸之外,反复寻绎,其味弥深者循览终卷,如对和光,为之一快。更思今日文坛寂寞,诗词之作者无多,以视当年之大气候,不胜盛衰之感。先生身在上庠,如能登高一呼,俾后生闻风而起,诵卿云之章,赓歌复旦,继先贤之绪,益见光华。振雅诵于千秋,树东南之一帜。予以草莱垂暮,得逢其盛,先生其其有意乎。二千三年秋分。丹徒胡邦彦。时年八十有九。
延目词稿·编后记
是集所辑,为余自上世纪癸未(1943)弱冠在金陵南雍从龙榆生、吕贞白二先生学词以来之部分词课及迄本世纪癸未(2003)浮生梦影,兴感纪事之零缣片楮。文革前原已积词二百篇,丙丁之年,视诗词为四旧,九·五行动尽行搜缴,投入洪炉,并日记、学习笔记毁弃者十八册。拨乱反正后,余在太湖大箕山疗养百日,身心舒健,山窗多暇,苦忆灾劫中毁弃之诗词作品,得诗六百八十余首,词五十余阕。后洎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又复不断创作,尤癖耽近体绝律,所积竟逾千首,而于词因搁笔已久,则相形生疏矣。甲戌(枫注:当为“戌”字。)春(1995),曾选辑三百首厘为《延目》、《壮采》、《夕秀》、《词稿》四种,辑入《藿场喻门诗词》付印。复于乙卯《1999)春,辑近十八年来花甲后所作诗词三百四十六首为《桑榆集》,以古籍线装本刊行。癸未春,又辑四十余年来之题画、论书、跋印诗四百首为《诗书画缘》正式出版。现复董理此六十年代丙丁烬余长短句及近二十年来赏心乐事之词作,总成一百另八阕,为《延目词稿》。嗟予文革以还,词艺久荒,幸自八十年代末得接席四明周石窗、济南田遨、台北张寿平诸词长,藉吟咏以破寂,假推敲以祛病,重阳三叠临江,鱼唱百篇乐水,邮筒往还,几无虚日。诸公不我菲弃,宠赐题词,褒勉有加。爰继前述各编,付梓以志鸿泥。昔龙吕二师曾于遗翰中寄“乐苑传灯”之望者,惜皆不及呈此集以求诲矣。 甲申正月元宵。邯翁喻蘅谨识于复旦玖园,时年八十三岁。
延目词稿·跋
吾师喻蘅先生继《艺文随笔》、《霍场喻门诗词》、《桑榆集》、《诗书画缘》印行后,近又整理历年所作词为《延目词稿》,并将初稿分寄石窗、田遨两丈,两丈读后称赞备至,各题《金缕曲》一阙,并建议词集付梓问世,遨丈并先后寄函致以笃评云:“捧读历年词作,不胜欣喜。觉吾兄词风雅畅,风格在半塘老人、大鹤山人之间,将来可出一词集,为词学延长一脉……”、“词情凄婉,词笔雅畅,的是词人之词,深得白石、玉田风韵……”。从遨丈“词人之词”的评语揣度,《延目词稿》所收108阙词,均为邯翁师自1943(癸未)年迄2003(癸未)年六十年间人生风雨,沧桑幻梦之感事心声,词境深沉,非独以文采隽美、韵律精严见胜。如题郑廑师《廑庐词》有“仿佛残英伴雨丝,片片飘香砌”、“苕上春又回,词馆人何寄。底事丙丁只字无,欲问双溪水”。造意深微,余韵荡漾,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是词之本色。 甲申元宵后,邯翁师以定稿本寄示,遵嘱跋数语以志端倪。 安吉弟子金翔于抱甓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