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二四
吴应奎,字文伯,号蘅皋,孝丰人。诸生。有《读书楼诗集》。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二
严蘅,字端卿,仁和人。钱塘陈元禄室。有《嫩想盦残稿》。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四
仰蘅,号青屿。杭州玄妙观道士。有《蕉叶山房吟草》。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一
姚若蘅,字芷湄,号沅碧,桐城人。江阴永年知县夏诒钰室。有《红香阁诗草》。
闺秀词钞·卷十五
字芷湄,桐城人,保申女,江阴夏诒钰室。有《香红阁词》。
云自在龛随笔
外姑姚宜人,与上元张雪鸿先生有戚谊,从张氏,受六法,笔墨超逸,不类闺阁中人。归外舅夏范卿先生,从宦廿年,主持内政,而不废绘事,晚年愈臻高格,诗词并工。

人物简介

闺秀词钞·卷十二
字蘅楼,归安人,贡生陈长孺室。
余蘅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一作俞蘅。清江苏常熟人,字芳洲,号药亭。善画,花鸟得余珣之法。长于泼墨写意,醉后放笔,尤纵逸有神。

人物简介

闺秀百家词选·莲因室词
郑兰孙,字娱清,钱唐人。扬州府经历仁和徐鸿谟室,琪母。
词学图录
郑兰孙,女,字娱清,号蘅洲,钱塘人。清仁和徐鸿谟妻。工诗画,善写兰,有《莲因室诗稿》。

人物简介

梁溪诗钞
侯文熺,字浴日,号蘅皋,无锡人,康熙二十三年举人,官长洲教谕等,著有《碧筠诗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仁和人,字天石,号蘅圃,晚号田居。龚佳育子。康熙二十年中顺天乡试乙榜。由工部主事累迁御史,有直声。致仕归。工词,与朱彝尊等称浙西六家。卒年六十二。有《田居诗稿》、《红藕庄词》。
词学图录
龚翔麟(1657-1718) 字天石,号蘅圃。浙江仁和人。致仕归。好藏书,所蓄为浙右之冠。其诗不囿于宗唐,喜学苏轼。词为"浙西六家"之一,负一时之名。大率以姜夔为宗,旁及南宋诸家。有《田居诗稿》。词集名《红藕庄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四川新繁人,字滋衡。费密次子。豪放不羁,自伤怀才不遇,尝登之罘,投其诗于海中,痛哭而返。其诗古体直接汉魏,近体追踪盛唐。有《掣鲸堂诗集》。
晚晴簃诗汇·卷四十
费锡璜,字滋衡,新繁人。有《掣鲸堂诗集》。
清诗别裁集
字滋衡,四川新繁人。○此此度次子,熟古乐府,诗中苍苍莽莽,时有古音,然亦不无粗率处,淘汰之,取其古而近雅者,迥异时流。
沧海遗珠
费锡璜(1664-?)字滋衡,一作滋蘅,四川新繁人,布衣,诗作古艳,著有《掣鲸堂诗集》《道贯堂文集》等。

人物简介

简介
刘学玑(1672-1736),字锦玉,号璇蘅,江阴人,国学生。
昌龄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昌龄 (?—?),字晋蘅,号谨斋,富察氏,满洲镶白旗人。雍正癸卯进士,后官翰林院庶吉士、侍讲学士。著有《时名集》。礼亲王昭梿《啸亭杂录》载:富察太史昌龄,傅阁峰尚书子。性耽书史,筑谦益堂,丹铅万卷。锦轴牙签,为一时之盛。通志堂藏书虽多,其精粹蔑如也。今其遗书多为余所购,如宋末江湖诸集,多公自手钞者,亦想见其风雅也。
孙洙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11—1778 【介绍】: 清江苏金匮人,字临西,号蘅塘退士。乾隆十六年进士。曾任上元县教谕。编《唐诗三百首》,著《蘅塘漫稿》、《异闻录》。
维基
孙洙(1711年—1778年),字临西,一字苓西,别号蘅塘退士,清朝文人、政治人物。江苏无锡县(今无锡市)人。乾隆辛未进士,官直隶、山东知县。著名的《唐诗三百首》一书是其选编。家贫,隆冬读书,手中握有一块木头,谓“木生火”可禦寒。乾隆九年(1744年)中举人,担任过上元县儒学教谕。乾隆十六年(1751年)辛未科进士,任顺天府大城县知县,历改直隶卢龙县、山东邹平县知县。后改江宁府儒学教授,退职归里。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卒于无锡,葬城南陈湾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会稽人,字左南,号蘅洲。乾隆十九年进士。官柳州知府。其学源出毛奇龄。有《三家诗拾遗》、《环渌轩诗草》、《诗沈》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30—1797 【介绍】: 清江苏镇洋人,字纕蘅,一字秋帆,小字潮生,自号灵岩山人。乾隆二十五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官至湖广总督。经史小学金石地理之学,无所不通。好著书。续司马光书,成《续资治通鉴》。又有《传经表》、《经典辨正》、《灵岩山人诗文集》等。
晚晴簃诗汇·卷八十九
毕沅,字纕蘅,一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镇洋人。乾隆庚辰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官至湖广总督,赠太子太保。有《灵岩山人集》。
词学图录
毕沅(1730-1797) 字纕蘅,号秋帆,因从沈德替学于灵岩山,自号灵岩山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进士,廷试第一,状元及第,援翰林院编修。乾隆五十年累官至河南巡抚,第二年擢湖广总督。精通经史,旁及语文学、金石学、地理学,并善诗文,一生著作颇丰。撰修《续资治通鉴》二百二十卷。抚陕期间,《关中胜迹图志》三十卷六十余万字,并绘有地图。又整修西安碑林、华岳庙,翻修史马迁祠,修缮苏东坡祠,重建灞桥等。主编《经训堂丛书》,撰《灵岩山人诗集》、《灵岩山人文集》、《中州金石志》、《河间书画录》、《晋书地理志校注》、《山海经新校注》等。
黄鹤楼志·人物篇
毕沅(1730—1797) 清代官员、文人、学者。字纕蘅、秋帆,号灵岩山人。江苏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殿试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官陕西、河南巡抚,湖广总督。主持纂辑《续资治通鉴》三百二十卷,“取材宏博,考证谨严”。曾为黄鹤楼景点仙枣亭(太白亭)作楹联一副:“揽胜我长吟,碧落此时吹玉笛;学仙人渐老,白头何处觅金丹。”在任期间曾重修楚观楼并改题为南楼。学者汪中曾为其代撰《黄鹤楼铭并序》。
维基
毕沅(1730年—1797年),字纕蘅,号秋帆,自号灵岩山人。江苏镇洋县(今太仓市)人。清朝状元、学者、政治人物。毕沅幼年失父,由母亲张藻养育成人,深受其母的熏陶。后至苏州灵岩山,拜沈德潜从学。乾隆十八年(1753年),顺天乡试中举,授内阁中书,入值军机处。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乾隆三十年(1765年),升翰林院侍读。历升左春坊左庶子,改甘肃巩秦阶道、安肃道。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摆陕西按察使。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擢陕西布政使。历任陕西、甘肃、河南巡抚等。晚年筑馆于灵岩山,腹地有三十亩,内有“御书楼”、“九曲廊”、“澄怀观”、“画船云壑”、“砚石山房”、“张太夫人祠”等,费时五年乃成。乾隆五十五年,和珅四十寿辰,“自宰相而下皆有币帛贺之”,毕沅赋诗相赠,“并检书画铜瓷数物为公相寿”。乾隆六十年,授湖广总督,当时福宁为湖北巡抚,陈淮为湖北布政使,三人官官相护,索敛民财。百姓形容说:“毕如蝙蝠,身不动摇,惟吸所过虫蚁;福如狼虎,虽人不免;陈如鼠蠹,钻穴蚀物,人不知之。”湖南石三保造反,赴常德、荆州督饷。嘉庆元年(1796年),枝江(今属湖北)人聂人杰等起义,毕沅自辰州(州治今湖南沅陵)赶赴枝江镇压,攻克当阳,擒获石三保、吴半生、吴八月等人,赴湖南镇抚。嘉庆二年(1797年)六月,手足麻木不仁,帝赐活络丸,七月,病逝于湖南辰州大营,归葬于灵岩山的东北麓。诏赠太子太保,未加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