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地藏经科注
【佛学大辞典】
(书名)六卷,昙乘撰。师自撰缘起云:予自幼失奉严慈,既长游学,尤疏定省。后将迎侍,业已化去。临风徒戚,欲养奚徒。(中略)顾此圆经,宁容冷视。遂综品题而释题,仍辑科注以销句。大要显我佛之悲心,昭地藏之本愿。补法门之阙典,启初学之孝思而已。
如来藏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具名大方等如来藏经,一卷,东晋佛陀跋陀罗译。举九喻而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性。
如来秘密藏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之略名。
佛藏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四卷,秦罗什译。说三念之法及净戒净法等,属于戒律部。
金藏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部补注五曰:「金藏经者,昔宇文邕残酷释氏时,有论师,采集众经要义,流布于世,号为金藏。」义疏六帖中往往引之,今不传。
胎藏经
【佛学大辞典】
(杂名)无垢贤女经之异名。又菩萨处胎经之异名。
秘藏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之略名。
虚空藏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虚空藏菩萨经之略名。
菩萨藏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梁僧伽婆罗译。舍利弗问忏悔随喜劝请回向,佛具答之,初明十世界之十佛,使结坛受持,后明过去大光明聚如来时,世尊为竭伽陀天女受持此经即转女身。
撰三藏及杂藏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撰集三藏及杂藏传之略名。
藏经
【佛学大辞典】
(术语)隋书经籍志记梁武帝于华林园中,总集释氏经典,凡五千四百卷。沙门宝唱撰经目录,按此是佛经有藏之始。南史姚察传遂有读一藏经之说。开元释经录。列五千四十八卷。其后宋元明日本高丽公私刻板多至二十馀副。然存者无多。略举存者:则一为高丽本,六千四百六十七卷,此本最古。一为宋本,五千七百十四卷。一为元本,五千三百九十七卷。日本天海僧正,由南宋藏翻刻六百六十五帙。一为明本,六千七百七十一卷。明万历年间密藏禅师,依当时北藏(当时明有南北二藏)初刻缀本者。日本黄檗山翻刻之。清代重刻明本,且刊行绩藏九十函又续藏三十函。日本弘教书院根据丽藏,校合天海本,元藏,铁眼本,增以其国古钞本,出缩印藏经四十帙,千九百十六部,八千五百三十四卷。其后藏经书院,又由铁眼本,刊行卐字藏经千六百六十八部,及引续续藏经千七百五十七部。最近频伽精舍主人罗诗氏,据弘教本,略加增减,益以清刊龙藏及乾隆续藏千一百二十七卷。刊行藏经四十帙,四百十四册,凡一千九百十六部,八千四百十六卷。馀(参见:一切经)
【佛学常见辞汇】
搜集佛教所有的经律论三藏,及历代后贤的著作,聚集在一处,好像佛经的库藏一样,所以叫做藏经。
石经山藏经
【佛学大辞典】
(术语)房山县石经山,峰峦秀拔名小西天。隋大业间,僧静琬。惧本教有难,不能流通,发愿募工凿石,刊造一大藏经。积于此山。至唐贞观初,仅成大涅槃一部。静琬没后,其弟子处刊造馀部,历辽金,始完一大藏。贮于岩洞者七。地穴者三。洞键以石门穴镇以浮图。自来兵燹不之及。见人海记上。
藏经纸
【佛学大辞典】
(物名)海监金粟寺。为唐宋以来古刹。有藏经千轴。用硬黄茧祇书之。纸背每幅有小红印。曰金粟山藏经纸。纸上间有元丰年号。知为宋时物也。见金粟笺说。此纸本有黄白两种。今仿造为笺对斗方等用。惟黄色斑驳者。名为藏经笺。
杂藏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晋法显译。记饿鬼与目连之问答。
杂宝藏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十卷,元魏吉迦夜译。举王子以肉济父母等百二十一条之因缘。劝人作福与持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