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鲁缟薄
《史记》卷一○八《韩长孺列传》
「且彊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鲁之缟尤薄。」
「且彊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鲁之缟尤薄。」
《汉书》卷五十二《韩安国传》
「力不能入鲁缟。」唐·颜师古注:「缟,素也,曲阜之地,俗善作之,尤为轻细,故以取喻也。」
「力不能入鲁缟。」唐·颜师古注:「缟,素也,曲阜之地,俗善作之,尤为轻细,故以取喻也。」
《庄子》外篇·卷四中《胠箧》
「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楚宣王朝诸侯,鲁恭公后至而酒薄,宣王怒,欲辱之。恭公不受命,乃曰:『我周公之胤,长于诸侯,行天子礼乐,勋在周室。我送酒已失礼,方责其薄,无乃太甚!』遂不辞而还。宣王怒,乃发兵与齐攻鲁。梁惠王常欲击赵,而畏楚救。楚以鲁为事,故梁得围邯郸。言事相由也,亦是感应。」
「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楚宣王朝诸侯,鲁恭公后至而酒薄,宣王怒,欲辱之。恭公不受命,乃曰:『我周公之胤,长于诸侯,行天子礼乐,勋在周室。我送酒已失礼,方责其薄,无乃太甚!』遂不辞而还。宣王怒,乃发兵与齐攻鲁。梁惠王常欲击赵,而畏楚救。楚以鲁为事,故梁得围邯郸。言事相由也,亦是感应。」
《淮南子》卷十〈缪称训〉~335~
福祸之始萌微,故民嫚之,唯圣人见其始而知其终,故传曰:「鲁酒薄而邯郸围,羊羹不斟而宋国危。」
福祸之始萌微,故民嫚之,唯圣人见其始而知其终,故传曰:「鲁酒薄而邯郸围,羊羹不斟而宋国危。」
典故
相关人物
裴子野倾薄糜
相关人物
裴子野
《梁书》卷三十《裴子野传》
大通元年,转鸿胪卿,寻领步兵校尉。子野在禁省十馀年,静默自守,未尝有所请谒,外家及中表贫乏,所得俸悉分给之。无宅,借官地二亩,起茅屋数间。妻子恒苦饥寒,唯以教诲为本,子侄祗畏,若奉严君。末年深信释氏,持其教戒,终身饭麦食蔬。
大通元年,转鸿胪卿,寻领步兵校尉。子野在禁省十馀年,静默自守,未尝有所请谒,外家及中表贫乏,所得俸悉分给之。无宅,借官地二亩,起茅屋数间。妻子恒苦饥寒,唯以教诲为本,子侄祗畏,若奉严君。末年深信释氏,持其教戒,终身饭麦食蔬。
例句
中忆裴子野,泰然倾薄糜。 权德舆 丙寅岁苦贫戏题
典故
相关人物
魏豹俘
相关人物
薄姬
魏豹
《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传·薄姬传》
汉使曹参等虏魏王豹,以其国为郡,而薄姬输织室。豹已死,汉王入织室,见薄姬,有诏内后宫,岁馀不得幸。始姬少时,与管夫人、赵子儿相爱,约曰:「先贵毋相忘!」已而管夫人、赵子儿先幸汉王。汉王四年,坐河南成皋灵台,此两美人侍,相与笑薄姬初时约。汉王问其故,两人俱以实告。汉王心悽然怜薄姬,是日召欲幸之。对曰:「昨暮梦龙据妾胸。」上曰:「是贵徵也,吾为汝成之。」遂幸,有身。岁中生文帝,年八岁立为代王。自有子后,希见。高祖崩,诸幸姬戚夫人之属,吕后怒,皆幽之不得出宫。而薄姬以希见故,得出从子之代,为代太后。太后弟薄昭从如代。
汉使曹参等虏魏王豹,以其国为郡,而薄姬输织室。豹已死,汉王入织室,见薄姬,有诏内后宫,岁馀不得幸。始姬少时,与管夫人、赵子儿相爱,约曰:「先贵毋相忘!」已而管夫人、赵子儿先幸汉王。汉王四年,坐河南成皋灵台,此两美人侍,相与笑薄姬初时约。汉王问其故,两人俱以实告。汉王心悽然怜薄姬,是日召欲幸之。对曰:「昨暮梦龙据妾胸。」上曰:「是贵徵也,吾为汝成之。」遂幸,有身。岁中生文帝,年八岁立为代王。自有子后,希见。高祖崩,诸幸姬戚夫人之属,吕后怒,皆幽之不得出宫。而薄姬以希见故,得出从子之代,为代太后。太后弟薄昭从如代。
例句
织室魏豹俘,作汉太平基。 杜牧 杜秋娘诗
典故
五陵少年
五陵轻薄儿
《汉书》卷九十二《游侠传·原涉传》
「先是涉季父为茂陵秦氏所杀,涉居谷口半岁所,自劾去官,欲报仇。谷口豪桀为杀秦氏,亡命岁馀,逢赦出。郡国诸豪及长安、五陵诸为气节者皆归慕之。涉遂倾身与相待,人无贤不肖阗门,在所闾里尽满客。或讥涉曰:『子本吏二千石之世,结发自修,以行丧推财礼让为名,正复取仇,犹不失仁义,何故遂自放纵,为轻侠之徒乎?』涉应曰:「子独不见家人寡妇邪?始自约敕之时,意乃慕宋伯姬及陈孝妇,不幸壹为盗贼所污,遂行淫失,知其非礼,然不能自还。吾犹此矣!」唐·颜师古注:「五陵,谓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也。」
「先是涉季父为茂陵秦氏所杀,涉居谷口半岁所,自劾去官,欲报仇。谷口豪桀为杀秦氏,亡命岁馀,逢赦出。郡国诸豪及长安、五陵诸为气节者皆归慕之。涉遂倾身与相待,人无贤不肖阗门,在所闾里尽满客。或讥涉曰:『子本吏二千石之世,结发自修,以行丧推财礼让为名,正复取仇,犹不失仁义,何故遂自放纵,为轻侠之徒乎?』涉应曰:「子独不见家人寡妇邪?始自约敕之时,意乃慕宋伯姬及陈孝妇,不幸壹为盗贼所污,遂行淫失,知其非礼,然不能自还。吾犹此矣!」唐·颜师古注:「五陵,谓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