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杨颐 朝代:清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4—1899 【介绍】: 清广东茂名人,字子异,号蓉浦,晚号蔗农。同治四年进士。授编修。光绪间官至兵部左侍郎。甲午战争时,疏请严惩败将,颇得时誉。
维基
杨颐(1824年—1899年),字子异,号蓉浦,晚号蔗农,广东茂名县(今属高州市)城西广潭村人。清末政治人物。杨颐幼孤,九岁通经史,十岁能文,十六岁得学使戴熙赏识,补为生员。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学使李崇阶荐以优贡进京。咸丰二年(1852年),杨颐中式壬子科顺天乡试举人。此后回乡办理团练,抵抗陈金缸反清军队。同治四年(1865年)中进士,点翰林院庶吉士。同治七年(1868年)散馆,授编修,任武英殿总纂、国史馆纂修。历升詹事府左右赞喜、翰林院侍讲、侍读。光绪十年(1884年)八月任顺天府丞,次年改奉天府丞兼学政。光绪十三年(1887年)正月,授大理寺少卿。光绪十四年(1888年)提督江苏学政。光绪十七年(1891年)任光禄寺卿、太常寺卿。次年任都察院左都副御史。杨颐任内敢于直言不讳,不畏权贵。屡次弹劾包括曾国荃、李鸿章、刘坤一等封疆大吏。猜测其是因为直言而被调离都察院。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五月,任兵部左侍郎。次年兼署工部右侍郎,承修东陵风水围墙,直到慈禧重新接掌此事为止。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三月兼署工部左侍郎。同年,告假回乡修墓,次年二月病卒于家。

人物简介

简介
李寿蓉,字均裳, 号篁仙, 生于道光五年 (1825) 十月初一日。祖居长沙河西杉木桥 (今望城区白洲街道) ,乃一方书香世家。年少时,李寿蓉受表兄丁叙忠 (时掌教城南书院) 影响,与二兄锡蕃一道入读长沙城南书院, 师从陈本钦先生门下, 攻八股文。锡蕃尤长算学,积多年心血,草成《借根方勾股细草》,刊行海内,与丁取忠等同被誉为湖湘算学界之精英。(彭晓玲《李闰:前尘往事不可追》,《时代报告(奔流)》2019)
维基
李寿蓉(1825年—1894年),字篁仙,湖南长沙河西都赤岗村人(今望城区白沙洲街道赤岗村)。咸丰元年(1851年)中恩科乡试举人,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科进士,用为户部主事。咸丰九年(1859年),李寿蓉受肃顺严查户部银库亏空案的牵连而入狱。同治元年(1862年)因辛酉政变后肃顺被诛,而得以官复原职。后捐升郎中,加捐道员,署为湖北江汉关道及安徽芜湖道道台,诰授资政大夫,晋授荣禄大夫。
盛植型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维基
盛植型(1829年-1887年),晚清政治人物、书法家。字钧士,号蓉洲,浙江宁波府镇海县人。出自宁波府镇海县骆驼桥盛氏,咸丰六年(1856年)登进士,任吏部主事。光绪元年(1875年),充任《穆宗实录》详校官。书成后,升任吏部员外郎,掌吏部考功司印,后补任吏部文选司员外郎。光绪九年,任湖北安襄郧荆兵备道道员,赴任后大力革除弊政,裁撤十八路差役,兴办义学、书院,创设水龙所(相当于今消防局),扩建粥厂,修复襄阳隆中祠宇。致仕回乡后兴办教育,曾任宁波府定海县景行书院掌教(相当于今校长)。1887年正月,卒于任上,享年59岁,身后葬于鄞县西面南乡柴家山之麓,学生晚辈陈三立作墓志铭。擅长书,尤擅楷书,工整端丽。行书、草书宗唐宋名家,深研古人笔法,自成一格。二子盛炳纬,亦考中进士,是为“父子进士”。
邓蓉镜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Redirect 屏山邓氏宗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91 【介绍】: 清江苏兴化人,字蓉裳。廪贡生,少颖悟,精熟《左氏传》。对列国世族旧说,多所举正。光绪十年,年六十余,闻黄以周建南菁书院,渡江肄业,署为斋长。有《左传服义述》、《谷梁诂义》。
童兆蓉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8—1905 【介绍】: 清湖南宁乡人,字绍甫,一字芙初。同治六年举人。从军陕西,积功至知府。光绪间署榆林,岁饥,运粟于包头、宁夏,单骑临赈。调西安,摄督粮道,定征粮改折,上下称便。官终浙江温处道。
张惟俊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维基
张惟俊(1838年—1914年),字子镕,一字怡伯,号友谔,晚号平园,又号芙蓉山人,亦曰知畏斋,行七。湖南善化人。晚清政治人物,授奉政大夫,晋授中宪大夫。张惟俊生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戊戌八月二十二日卯时,咸丰十年(1860年)庚申岁试补县学附生,同治三年(1864年)甲子并补行辛酉科乡试中举人,同治七年(1868年)戊辰科考中进士,签分吏部文选司兼稽勋司主事员外郎衔,辛未会试对读官,考试中书提调官,历派陪祀天坛及护送陵差、总理同乡官印结、奏办保甲局。民国三年(1914年)1月1日即阴历癸丑十二月初六日辰时卒,寿七十六岁,葬本邑六都官冲庄山丁山癸向。
戴蓉生 朝代:近现代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李镜蓉 朝代:近现代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江昶荣(1841~1895),原名上蓉,字树君,号秋舫,清六堆竹围庄(今屏东县内埔乡)人。同治九年(1870)举人,光绪九年(1883)登进士第。在朝廷派为四川即用知县后,因中法战争爆发,闽台海道受阻,隔年始抵达四川,竟被朝廷误认为抗命而遭革职。江昶荣复官无望欲返台湾,成都好友为其饯行,即席赋诗〈逾限被议自蜀旋里留别诸同仁〉四首,四川道台杨春樵评曰:「一字一泪,不觉同声一哭。」此诗因而传扬四川,前来拜谒者不断,饯宴无数,旅费遂不筹而足。光绪十三年(1887)返回台湾,曾至恒春、台南一带任教。屏东隘寮溪经年泛滥,力倡修筑堤防,关心公益,为乡里称道。二十一年(1895)割台之役,闻讯忧愤,因病卒 。江昶荣的诗作目前辑录发表的有吴浊流〈江昶荣的遗稿〉 、钟壬寿〈江进士昶荣公事迹〉 两文。据《屏东县志‧江昶荣传》记载,江昶荣有遗诗三十首,以及福建乡试朱卷一份。目前已知共有三十三首,吴浊流〈江昶荣的遗稿〉收录二十九首,缺〈癸未年会试旅费无措亲朋漠然聊赋七律以见志〉、〈偶然〉、〈偶成〉、〈赋得山翠万重当槛出得山字五言八韵〉四首。前三首见钟壬寿〈江进士昶荣公事迹〉,后一首见《福建乡试朱卷》。今依据上述资料,予以汇整校录。
维基
江昶荣(1841年—1895年),原名上蓉,字树君,号春舫、秋舫,谥号诚睿兼谨。高屏六堆客家人。清领时期生于福建省台湾府凤山县(今属屏东县内埔乡竹围村),同进士出身。光绪九年(1883年),参加癸未科殿试,登进士三甲137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四川即用知县任用。唯赴川途中遇中法战争受阻,以致延迟赴任,开罪于朝廷,被朝廷罢职而赋归。归乡后任教于后堆(今内埔乡)昌黎祠。民国六十年(1971年)一月,六堆乡民有感于江昶荣对地方之奉献,于西势忠义亭(今六堆忠义亭)建碑纪念。

人物简介

维基
刘纶襄(1843年—1905年),原名刘中策,字蓉舫,山东省沂州府沂水县刘家店子村人。光绪二年(1876年),参加丙子恩科会试,得贡士第162名。殿试登进士二甲第5名。同年五月(6月3日),改庶吉士。光绪三年四月(1877年6月9日),散馆,授翰林院编修。掌河南道监察御史。因得罪吏部尚书麟书罢官,光绪十年(1894年)起为陕西试用道员,光绪三十四年(1905年)殁于陕西任所。诗工书,楷行草均精。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二
杨晨,字定夫,黄岩人。光绪丁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给事中。有《崇雅堂集》。
维基
杨晨(1845年—1922年),名保定,字定孚,又字蓉初,号定夫,晚年号月河渔隐,浙江省台州府黄岩县(台州路桥区)人。同治四年,乡试中举。光绪三年,登进士。光绪三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六年四月,散馆后,授翰林院编修。光绪十一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光绪十四年,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光绪十九年,任江南道监察御史、四川道监察御史。光绪二十一年,任会试同考官、刑科给事中。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五
陈遹声,字蓉曙,诸暨人。光绪丙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四川川东道。有《畸园老人诗集》。
维基
陈遹声,字蓉曙、骏公,号悔门,浙江省绍兴府诸暨县(今浙江省诸暨县)人,进士出身。
逯蓉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逯蓉,直隶省大名府东明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十二年(1886年),参加光绪丙戌科殿试,登进士三甲44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江联蓉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江联蓉,安徽省宁国府旌德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十二年(1886年),参加光绪丙戌科殿试,登进士三甲41名。光绪十五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