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倒跌
谓人或物上下倒置着跌落下来。《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 正寅 照 小牛 头上一棍打下来, 小牛儿 打昏晕了,就从梯子上倒跌下来。”
《漢語大詞典》:嘀嗒
象声词。形容水滴落下或钟表摆动的声音。 白危 《被围困的农庄主席》:“办公室里陷入可怕的沉寂中,只有墙上的挂钟还在嘀嗒嘀嗒地响着。”如:雨点嘀嗒嘀嗒地落在窗外的芭蕉叶子上。
《漢語大詞典》:弃坠(棄墜)
脱落下坠。 唐 杜牧 《秋日偶题》诗:“荷花兼柳叶,彼此不胜秋……緑眉甘弃坠,红脸恨飘流。”
《國語辭典》:坠毁(墜毀)  拼音:zhuì huǐ
因掉落而摔毁。如:「飞机引擎故障,因而坠毁。」
《国语辞典》:掉落  拼音:diào luò
1.掉下、落下。如:「秋风瑟瑟,枯黄的树叶一片片掉落下来。」
2.遗漏、丢失。如:「昨天小明意外掉落皮夹,只好马上挂失身分證和信用卡。」
《漢語大詞典》:沾霔
同“霑霔”。
指雨水的洒落下降。
《漢語大詞典》:沈埃
落下的尘埃。列子·汤问:“鱼见臣之鉤饵,犹沉埃聚沫,吞之不疑。”
分類:落下尘埃
《漢語大詞典》:沈陷
亦作“沉陷”。
(1).沦陷。 清 侯方域 《定鼎说》:“ 熹皇 初御, 辽左 沉陷,弯弓跃马,仇讐是寻。”
(2).地面或建筑物的基础陷落下去。如:正桥基础没有位移的沉陷。
(3).沉沦,陷入不好的境地或不愉快的情绪之中。《花城》1981年第5期:“一位老迈的、心力交瘁的他正沉陷于回忆、反省、矛盾之中。”
《國語辭典》:摇摇欲坠(搖搖欲墜)  拼音:yáo yáo yù zhuì
摇摇晃晃得快要倒下来。形容岌岌可危,甚不稳固。《三国演义》第一○四回:「是夜孔明令人扶出,仰观北斗,摇指一星曰:『此吾之将星也。』众视之:见其色昏暗,摇摇欲坠。」或比喻地位不稳,就要垮台。如:「因内战迭起,致使政局摇摇欲坠。」
《國語辭典》:叶落知秋(葉落知秋)  拼音:yè luò zhī qiū
比喻由微小的迹象,可推知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参见「一叶知秋」条。《五灯会元。卷二○。天童咸杰襌师》:「动弦别曲,叶落知秋。举一明三,目机铢两。」
《国语辞典》:扑扑簌簌(扑扑簌簌)  拼音:pū pū sù sù
1.拟声词。形容风声。元。白朴《梧桐雨》第一折:「悄悄蹙蹙款把纱窗映,扑扑簌簌风飐珠帘影。」
2.物体轻轻的,不断的落下来。多用来形容流泪急而且多的样子。《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出》:「落叶辞柯,近睹得扑扑簌簌。」《九宫正始。商调。过曲。山坡羊》:「伤嗟!扑扑簌簌泪似麻,冤家多敢将人定害杀。」
《国语辞典》:手起刀落  拼音:shǒu qǐ dāo luò
手一提起,刀就落下。形容用刀动作乾净俐落。《水浒传》第三○回:「武松道:『原来恁地,却饶你不得。』手起刀落,也把这人杀了。」《儒林外史》第三九回:「那萧云仙腰插弹弓,手拿腰刀,奋勇争先,手起刀落,先杀了几个番子。」
《国语辞典》:上穷碧落下黄泉(上穷碧落下黄泉)  拼音:shàng qióng bì luò xià huáng quán
碧落,天上。黄泉,地里。上穷碧落下黄泉比喻到处寻找。唐。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宋。罗烨《醉翁谈录。卷二。王魁负心桂英死报》:「乃见桂英披发仗剑,指骂:王魁负义汉,我上穷碧落下黄泉,寻汝不见,汝却在此。」
《国语辞典》: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拼音:zì yóu luò tǐ yùn dòng
物体自空中落下时,若不计空气阻力及重力加速度因高度不同而造成的少许变化,在地面上高度相同处之所有物体,无论其大小、重量或成分如何,均以相同的加速度下落,这种物理现象,称为「自由落体运动」。
《国语辞典》:喜极而泣(喜极而泣)  拼音:xǐ jí ér qì
高兴到了极点,反而落下泪来。如:「上台领奖的那一刹那,她忍不住喜极而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