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相关人物
孔子
 
季孙


《论语·季氏》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脩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引东汉·郑玄注:「萧之言肃也;墙谓屏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屏而加肃敬焉,是以谓之萧墙。后季氏家臣阳虎果囚季桓子。」

例句

祸稔萧墙终不知,生人力屈尽边陲。 储嗣宗 长安怀古

一朝祸起萧墙内,渭水咸阳不复都。 王翰 饮马长城窟行

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胡曾 长城

典故
相关人物
冉有
 
孔子


《论语注疏·季氏》~46~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國語辭典》:萧墙(蕭牆)  拼音:xiāo qiáng
萧,肃敬。墙,屏风。古代君臣相见的礼节,到屏风之处而更加肃敬。故以萧墙比喻内部或至近之地。《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衅起他族,事在萧墙。」
《国语辞典》:乱作萧墙(乱作萧墙)  拼音:luàn zuò xiāo qiáng
比喻祸患起于自家内部。参见「祸发萧墙」条。《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赞曰》:「秦将吏外畔,贼臣内发,乱作萧墙,祸成二世。」
《国语辞典》:祸稔萧墙(祸稔萧墙)  拼音:huò rěn xiāo qiáng
比喻祸害起于内部。参见「祸发萧墙」条。唐。刘蕡〈对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策〉:「祸稔萧墙,奸生帷幄,臣恐曹节侯览,复生于今日矣。」
《国语辞典》:祸发萧墙(祸发萧墙)  拼音:huò fā xiāo qiáng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为内部。语本《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祸发萧墙指祸害起于内部。汉。袁绍〈与公孙瓒书〉:「兵兴州坏,祸发萧墙,将以定霸,不亦难乎?」也作「变起萧墙」、「乱作萧墙」、「祸稔萧墙」、「萧墙祸起」、「衅发萧墙」、「衅起萧墙」。
《国语辞典》:萧墙祸起(萧墙祸起)  拼音:xiāo qiáng huò qǐ
比喻祸害起于内部。参见「祸发萧墙」条。《旧五代史。卷七三。唐书。毛璋传》:「明年,萧墙祸起,继岌自西川至渭南,部下散亡。」
《国语辞典》:萧墙之祸(萧墙之祸)  拼音:xiāo qiáng zhī huò
比喻内乱。语本《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分类:内乱
《国语辞典》:衅发萧墙(衅发萧墙)  拼音:xìn fā xiāo qiáng
比喻祸害起于内部。参见「祸发萧墙」条。《后汉书。卷五八。傅燮传》:「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者也。」
《国语辞典》:衅起萧墙(衅起萧墙)  拼音:xìn qǐ xiāo qiáng
比喻祸害起于内部。参见「祸发萧墙」条。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碑〉:「时值乱离,衅起萧墙,遂终非命。」
《国语辞典》:变起萧墙(变起萧墙)  拼音:biàn qǐ xiāo qiáng
比喻祸害起于内部。参见「祸发萧墙」条。《晋书。卷二。文帝纪》:「乃者王室之难,变起萧墙,赖公之灵,弘济艰险。」明。汤显祖《南柯记》第四○出:「他书后明说著,衅生他族,变起萧墙。」
《國語辭典》:祸起萧墙(禍起蕭牆)  拼音:huò qǐ xiāo qiáng
萧墙,屏障大门的墙壁,比喻内部。祸起萧墙比喻灾祸或灾难发生于内部。语本《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如:「这次的危机纯粹是祸起萧墙,看来董事长得重新整顿一番了。」
《國語辭典》:萧墙(蕭牆)  拼音:xiāo qiáng
萧,肃敬。墙,屏风。古代君臣相见的礼节,到屏风之处而更加肃敬。故以萧墙比喻内部或至近之地。《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衅起他族,事在萧墙。」
《漢語大詞典》:事在萧墙(事在蕭墻)
谓祸乱出自内部。事,变故;萧墙,宫室内当门的小墙。语出论语·季氏:“吾恐 季孙 之忧,不在 顓臾 ,而在萧墻之内也。”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衅起他族,事在萧墻。”
《漢語大詞典》:萧屏(蕭屏)
(1).即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萧,通“ 肃 ”。 唐 刘禹锡 《和郴州杨侍郎玩郡斋紫薇花十四韵》:“緑阴交广除,明艳透萧屏。”
(2).指代朝廷。 唐 刘禹锡 《谢门下武相公启》:“诚知微生,不足酬德。捐躯之外,无地寄言。效节萧屏,虔然心祷。”旧唐书·哀帝纪:“虽萧屏之臣扼腕,巖廊之辅痛心,空衔毁室之悲,寧救丧邦之祸?”参见“ 萧墙 ”。
《國語辭典》:萧墙(蕭牆)  拼音:xiāo qiáng
萧,肃敬。墙,屏风。古代君臣相见的礼节,到屏风之处而更加肃敬。故以萧墙比喻内部或至近之地。《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衅起他族,事在萧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