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防小
谓当错误或坏事处于萌芽状态时即加以遏止。晋书·陈頵传:“古人防小以全大,慎微以杜萌。”
《漢語大詞典》:谷牙(穀牙)
谷的萌芽。 宋 苏轼 《答王幼安宣德启》:“如焦穀牙,如伏櫪马,非吹嘘之所及,纵鞭策以何加,藏之不忘,永以为好。”
分類:萌芽
《漢語大詞典》:烬萌(燼萌)
火的馀烬和草的萌芽。比喻祸根。 唐 杜牧 《感怀诗》:“蟠联两 河 间,烬萌终不弭。” 冯集梧 注:“唐书·藩镇传: 安 史 乱天下,至 肃宗 ,大难略平,君臣皆幸安,故瓜分 河 北地付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
《國語辭典》:文艺复兴(文藝復興)  拼音:wén yì fù xīng
十四至十六世纪发源于义大利,有关思想、历史、艺术等方面的文化运动。中古时期欧洲的政教学术,因受日耳曼民族入侵的破坏、基督教会的压抑,致使古代希腊罗马的灿烂文明几乎湮没。西元一四五三年东罗马帝国灭亡后,希腊学者多避难义大利,讲授古典文化,文艺复兴运动由此发展,自此文学艺术渐及于一般生活及思想,史家以为其时代特徵为人文思想的发扬。
《漢語大詞典》:文艺复兴艺术
欧洲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和初步发展时期的艺术。开始于意大利,后扩大到尼德兰、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国,并席卷全欧洲。以贯彻现实主义和体现反封建反宗教的人文主义思想为主要特征。代表人物有画家达·芬奇、拉斐尔,雕塑家米开朗琪罗等。作为西方近代艺术源头的文艺复兴艺术,其基本风格和表现技法构成了西方近代艺术的主要传统,影响极其深远。
《漢語大詞典》:天赋观念
指人生来就有的观念。古希腊柏拉图已有这一思想的萌芽。在近代,笛卡儿明确提出这一观念。它否认观念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因而一直受到唯物主义者的反对。
《国语辞典》:一年生植物  拼音:yī nián shēng zhí wù
从种子萌芽、生长到开花结实、死亡,皆在一年内完成,而其根亦同时枯死的植物。如稻、麦、凤仙花、牵牛花等。
《国语辞典》:开化史(开化史)  拼音:kāi huà shǐ
人类知识从萌芽到兴盛的发展过程。
《国语辞典》:契约说(契约说)  拼音:qì yuē shuō
一种学说思潮。萌芽于希腊时代,经洛克、卢梭等发扬光大。主张宇宙万物为人民所共有,国家必经由人民的同意成立。也称为「民约说」。
《国语辞典》:天然林  拼音:tiān rán lín
凡未经人为介入,藉著植物自身的播种、萌芽或地下茎等繁殖或再生能力,自然形成的森林。
《漢語大詞典》:勾达甲坼(勾達甲坼)
谓草木种子皮裂而萌芽。 宋 苏舜钦 《复辨》:“及乎雷奋雨润,勾达甲坼,其仁则著矣,心则散而莫见矣。”亦省作“ 勾甲 ”。 宋 沈辽 《德相惠新茶复次前韵奉谢》:“百草尚勾甲,灵芽已先捷。”
《國語辭典》:杜渐防萌(杜漸防萌)  拼音:dù jiàn fáng méng
杜绝乱源的开端,以防备祸患的发生。比喻防患于未然。《后汉书。卷三七。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也作「防萌杜渐」、「防微杜渐」、「杜渐防微」、「杜渐除微」。
《漢語大詞典》:落叶阔叶林
由落叶阔叶树种组成的森林。春季萌芽时长出叶子,降霜叶子变色脱落。一般能适应寒冷和干旱的气候条件。如杨树林、麻栎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