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巴士海峡(巴士海峡)  拼音:bā shì hǎi xiá
Bashi Channel
海峡名。介于台湾岛和菲律宾北方巴丹群岛之间。宽约一百五十公里,有很深的海沟。因台、菲两国均有二百浬经济海域的主张,形成海域重叠。西元二○一五年十二月五日台菲渔业协定生效,将重叠海域以「共管海域」方式处理。
《国语辞典》:巴丹半岛(巴丹半岛)  拼音:bā dān bàn dǎo
Bataan Peninsula
半岛名。位于菲律宾吕宋岛西南,马尼拉湾西岸。二次大战时,美军麦克阿瑟将军率军自巴丹南部登陆,与日军抗战。
《国语辞典》:吕宋岛(吕宋岛)  拼音:lǚ sòng dǎo
Luzon Island
岛名。位于菲律宾群岛北部,为该群岛的最大岛。沿海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以米、糖、麻、烟草等最著名。
《国语辞典》:马来人(马来人)  拼音:mǎ lái rén
Malaysian
泛称东南亚地区的民族。包括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爪哇、婆罗洲、东印度尼西亚群岛和菲律宾群岛等地区。从事水稻、橡胶的种植,部分从事渔业。受印度文化影响最大,今婚姻、继承多依回教律法。
《漢語大詞典》:菲律宾大学
菲律宾的国立大学。1908年创建于奎松城。设有文理、商业、教育、工程、建筑、美术、法学、公共管理、农业、森林、医学等学院。
《漢語大詞典》:比萨扬人
一译“米沙鄢人”。菲律宾人数最多的民族。约2270万人(1985年)。讲比萨扬语。多信天主教。主要从事农业和渔业。
《國語辭典》:吕宋烟(呂宋菸)  拼音:lǚ sòng yān
菲律宾的吕宋岛所产的雪茄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