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9,分38页显示 上一页 30 31 32 33 34 36 37 38 下一页
准提菩萨
实乘菩萨
权乘菩萨
日喻菩萨十善
月喻菩萨十善
地藏菩萨
泥菩萨落水,自身难保
菩萨心肠
二心──菩萨二心
三修学──菩萨三修学
三事胜──菩萨生兜率天三事胜
四事──菩萨四事入于法门
四净──菩萨四净
四难──菩萨行有四难
佛类词典(续上)
信位菩萨准提菩萨
实乘菩萨
权乘菩萨
日喻菩萨十善
月喻菩萨十善
地藏菩萨
泥菩萨落水,自身难保
菩萨心肠
二心──菩萨二心
三修学──菩萨三修学
三事胜──菩萨生兜率天三事胜
四事──菩萨四事入于法门
四净──菩萨四净
四难──菩萨行有四难
信位菩萨
【佛学常见辞汇】
證到十种信位的菩萨。
證到十种信位的菩萨。
准提菩萨
【佛学常见辞汇】
准提华译为清净,赞叹心性清净之称,禅宗以为观音部的一尊,东密以为六观音之一,现三目十八臂形像。
准提华译为清净,赞叹心性清净之称,禅宗以为观音部的一尊,东密以为六观音之一,现三目十八臂形像。
实乘菩萨
【佛学常见辞汇】
指藏通别圆四教中之圆教的菩萨。
指藏通别圆四教中之圆教的菩萨。
权乘菩萨
【佛学常见辞汇】
指藏通别三教的菩萨,因他们的功行尚浅,实在还没有达到真实菩萨的地位。
指藏通别三教的菩萨,因他们的功行尚浅,实在还没有达到真实菩萨的地位。
日喻菩萨十善
【佛学次第统编】
宝雨经云日喻菩萨十种善法:菩萨出世,能以智慧方便,令诸有情,改恶迁善,舍迷就悟,如日出现世间,照临万物,一切幽暗之处,悉皆明朗,故取为喻。
一、破无明暗 菩萨出现于世,以智慧之光,破除一切有情无明黑暗。如日行空,威光辉赫,能令世间一切幽暗之处,悉得明朗也。
二、能觉悟有情 菩萨出现于世,以智慧方便,开导有情,咸使觉悟。如日行空,融和明丽,能令一切池沼莲华,悉得开敷也。
三、光耀十方 菩萨出现于世,以智慧光明,普照十方世界一切有情,咸获利益。如日行空,光耀十方,一切万物,无不蒙照也。
四、出现善法 菩萨出现于世,以智慧力,开示善法,化导有情,咸登正觉。如日行空,以大光明,普照一切,飞潜蠢动,咸遂其生也。
五、诸漏灭尽 漏即漏落,谓漏落生死也。菩萨以智慧力,所有一切烦恼,悉皆灭尽,则永断生死诸漏。如日没时,光明隐灭,则群动皆息也。
六、能作光明 菩萨出现于世,放智慧光明,说种种法,破除一切有情愚痴暗障。如日行空,放大光明,破除幽暗,照临万象也。
七、映蔽外道 映,明相照也。蔽,障也,盖也。菩萨出现于世,凡所说法,莫不为令有情舍邪归正,则能映蔽外道诸邪异论。如日行空,赫然照临,萤爝之光,自然不现也。
八、能示高下 菩萨出现于世,于诸有情,若善若恶,无不摄受,令其瞻觐,示以正法。如日行空,照临万物,若高若下,悉能显示也。
九、发起善业 菩萨出现于世,方便开示,能令一切有情,发起善心,修行善业。如日出时,能令世人各营生业也。
十、善人爱乐 菩萨出现于世,一切聪慧之人,知有利益,心生爱乐,念念皈依,其无智愚人,及诸邪魔外道,未免憎嫉。如日行空,内外明朗,凡诸善人,无不忻爱,至若盗贼等辈,为恶之人,未免憎嫉也。
宝雨经云日喻菩萨十种善法:菩萨出世,能以智慧方便,令诸有情,改恶迁善,舍迷就悟,如日出现世间,照临万物,一切幽暗之处,悉皆明朗,故取为喻。
一、破无明暗 菩萨出现于世,以智慧之光,破除一切有情无明黑暗。如日行空,威光辉赫,能令世间一切幽暗之处,悉得明朗也。
二、能觉悟有情 菩萨出现于世,以智慧方便,开导有情,咸使觉悟。如日行空,融和明丽,能令一切池沼莲华,悉得开敷也。
三、光耀十方 菩萨出现于世,以智慧光明,普照十方世界一切有情,咸获利益。如日行空,光耀十方,一切万物,无不蒙照也。
四、出现善法 菩萨出现于世,以智慧力,开示善法,化导有情,咸登正觉。如日行空,以大光明,普照一切,飞潜蠢动,咸遂其生也。
五、诸漏灭尽 漏即漏落,谓漏落生死也。菩萨以智慧力,所有一切烦恼,悉皆灭尽,则永断生死诸漏。如日没时,光明隐灭,则群动皆息也。
六、能作光明 菩萨出现于世,放智慧光明,说种种法,破除一切有情愚痴暗障。如日行空,放大光明,破除幽暗,照临万象也。
七、映蔽外道 映,明相照也。蔽,障也,盖也。菩萨出现于世,凡所说法,莫不为令有情舍邪归正,则能映蔽外道诸邪异论。如日行空,赫然照临,萤爝之光,自然不现也。
八、能示高下 菩萨出现于世,于诸有情,若善若恶,无不摄受,令其瞻觐,示以正法。如日行空,照临万物,若高若下,悉能显示也。
九、发起善业 菩萨出现于世,方便开示,能令一切有情,发起善心,修行善业。如日出时,能令世人各营生业也。
十、善人爱乐 菩萨出现于世,一切聪慧之人,知有利益,心生爱乐,念念皈依,其无智愚人,及诸邪魔外道,未免憎嫉。如日行空,内外明朗,凡诸善人,无不忻爱,至若盗贼等辈,为恶之人,未免憎嫉也。
月喻菩萨十善
【佛学次第统编】
除盖障菩萨所问经云月喻菩萨十种善法:菩萨尘缘净尽,体性圆明,慧光普照,有情归仰,咸令发菩提心,成就种智。如月天子,离诸翳染,圆明朗彻,光照一切,功德无边,故取以为喻焉。
一、皆生欢喜 菩萨初出世时,令诸有情,悉得远离烦恼,而生喜乐。如月初出,见者皆得清凉,心生悦乐也。
二、众所乐见 菩萨初出世时,诸根清净,种子洁白,于诸威仪,无不具足,令诸有情,目睹心乐。如月初出,皎洁圆明,见者无不爱乐也。
三、善法增长 菩萨从初发心,于一切善法,精进勤修,渐渐增长,乃至坐于道场,一切胜相,皆悉圆满,即智德成就也。如白分月,其光明增,至十五日,盛满圆具矣。
四、恶法损减 菩萨具出世智时,一切恶法,日减日损,乃至坐于道场,净尽一切,无复遗馀,即断德成就也。如黑月分,其光明日减日损,至于晦日,一切不现也。
五、咸皆称赞 菩萨初出世时,一切天人阿修罗等,咸悉称赞。如月初出时,世间一切大小人民,咸悉瞻仰,无不赞美也。
六、体相清净 菩萨修远离行,体相无染,清净化生,非假父母遗体,不净所生。如月天子胜业感果,体相清净,洁白无染也。
七、乘最上乘 最上即无上,乘犹车乘,有运载之义,是大乘菩萨所乘,名最上也。菩萨得最上乘,广为一切有情,转大法轮,使其开悟,超出三界。如月天子,乘清净轮,照四天下,令诸见者,离暗得明也。
八、常自庄严 菩萨所修胜妙功德,常自庄严,不假外饰。如月天子,本相清净,常自庄严,不待澡沐,而光洁也。
九、游戏法乐 法乐者,以法而自喜乐也。菩萨常所游戏胜妙法乐,不染世间诸欲境界。如月天子,常受天乐,而离去翳染也。
十、具大神通 菩萨神通自在,威德无量,普令有情,离诸垢暗。如月天子,清净圆明,具大神通,有大威德,遍四天下,无物不照也。
除盖障菩萨所问经云月喻菩萨十种善法:菩萨尘缘净尽,体性圆明,慧光普照,有情归仰,咸令发菩提心,成就种智。如月天子,离诸翳染,圆明朗彻,光照一切,功德无边,故取以为喻焉。
一、皆生欢喜 菩萨初出世时,令诸有情,悉得远离烦恼,而生喜乐。如月初出,见者皆得清凉,心生悦乐也。
二、众所乐见 菩萨初出世时,诸根清净,种子洁白,于诸威仪,无不具足,令诸有情,目睹心乐。如月初出,皎洁圆明,见者无不爱乐也。
三、善法增长 菩萨从初发心,于一切善法,精进勤修,渐渐增长,乃至坐于道场,一切胜相,皆悉圆满,即智德成就也。如白分月,其光明增,至十五日,盛满圆具矣。
四、恶法损减 菩萨具出世智时,一切恶法,日减日损,乃至坐于道场,净尽一切,无复遗馀,即断德成就也。如黑月分,其光明日减日损,至于晦日,一切不现也。
五、咸皆称赞 菩萨初出世时,一切天人阿修罗等,咸悉称赞。如月初出时,世间一切大小人民,咸悉瞻仰,无不赞美也。
六、体相清净 菩萨修远离行,体相无染,清净化生,非假父母遗体,不净所生。如月天子胜业感果,体相清净,洁白无染也。
七、乘最上乘 最上即无上,乘犹车乘,有运载之义,是大乘菩萨所乘,名最上也。菩萨得最上乘,广为一切有情,转大法轮,使其开悟,超出三界。如月天子,乘清净轮,照四天下,令诸见者,离暗得明也。
八、常自庄严 菩萨所修胜妙功德,常自庄严,不假外饰。如月天子,本相清净,常自庄严,不待澡沐,而光洁也。
九、游戏法乐 法乐者,以法而自喜乐也。菩萨常所游戏胜妙法乐,不染世间诸欲境界。如月天子,常受天乐,而离去翳染也。
十、具大神通 菩萨神通自在,威德无量,普令有情,离诸垢暗。如月天子,清净圆明,具大神通,有大威德,遍四天下,无物不照也。
地藏菩萨
【俗语佛源】
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是中国民间熟悉的菩萨。也称为「地藏王菩萨」、「地藏」。如巴金《秋》四三:「这天(指农历七月三十日)是地藏王菩萨的生日」。又如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十六:「请来了便赞。从观音大士,玉帝,地藏,到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地藏菩萨,梵名Ksitigarbha。据《地藏十轮经》等记载,他「安忍不动如大地」,故名。传说他受佛的嘱托,在释迦佛已经入灭而弥勒佛尚未降生的这段时期度化众生。他曾发下大誓愿,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民间因有地藏王主幽冥之说。相传唐时航海来九华山的新罗国太子金乔觉是地藏化身,他住九华山数十年,化后肉身不坏,全身入塔,后建肉身殿。九华山遂成为地藏菩萨的道场。(李明权)
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是中国民间熟悉的菩萨。也称为「地藏王菩萨」、「地藏」。如巴金《秋》四三:「这天(指农历七月三十日)是地藏王菩萨的生日」。又如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十六:「请来了便赞。从观音大士,玉帝,地藏,到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地藏菩萨,梵名Ksitigarbha。据《地藏十轮经》等记载,他「安忍不动如大地」,故名。传说他受佛的嘱托,在释迦佛已经入灭而弥勒佛尚未降生的这段时期度化众生。他曾发下大誓愿,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民间因有地藏王主幽冥之说。相传唐时航海来九华山的新罗国太子金乔觉是地藏化身,他住九华山数十年,化后肉身不坏,全身入塔,后建肉身殿。九华山遂成为地藏菩萨的道场。(李明权)
泥菩萨落水,自身难保
【俗语佛源】
泥菩萨,泥塑的菩萨像,民间多泛指泥塑的神像等。「泥菩萨落水自身难保」比喻连自己也保不住,怎么顾得上别人。如《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我想江西不沉却好,若沉了时节,正是『泥菩萨落水,自身难保』,还保得别人?」这句俗语还有几种变式。如于逢《金沙洲》三部十七:「郭有辉病了,看来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又如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十三章四:「他们心里很踌躇,答应带路吗?在这兵荒时候,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李明权)
泥菩萨,泥塑的菩萨像,民间多泛指泥塑的神像等。「泥菩萨落水自身难保」比喻连自己也保不住,怎么顾得上别人。如《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我想江西不沉却好,若沉了时节,正是『泥菩萨落水,自身难保』,还保得别人?」这句俗语还有几种变式。如于逢《金沙洲》三部十七:「郭有辉病了,看来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又如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十三章四:「他们心里很踌躇,答应带路吗?在这兵荒时候,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李明权)
菩萨心肠
【俗语佛源】
本著「大慈大悲」的愿力,实施普度一切众生的大行,这就是「菩萨道」精神的主要特征。后因以「菩萨心肠」比喻仁慈善良之心。如《西湖佳话·放生善迹》:「吾弟以恩报仇,实是菩萨心肠。」(李明权)
本著「大慈大悲」的愿力,实施普度一切众生的大行,这就是「菩萨道」精神的主要特征。后因以「菩萨心肠」比喻仁慈善良之心。如《西湖佳话·放生善迹》:「吾弟以恩报仇,实是菩萨心肠。」(李明权)
二心──菩萨二心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一、大慈心〕,慈名爱念,即与乐之心也。谓菩萨爱念一切众生,常求乐事,随彼所求而饶益之,是名大慈心。
〔二、大悲心〕,悲名悯伤,即拔苦之心也。谓菩萨悯念一切众生受种种苦,常怀悲心,拯救济拔,令其得脱,是名大悲心。
(出大智度论)
〔一、大慈心〕,慈名爱念,即与乐之心也。谓菩萨爱念一切众生,常求乐事,随彼所求而饶益之,是名大慈心。
〔二、大悲心〕,悲名悯伤,即拔苦之心也。谓菩萨悯念一切众生受种种苦,常怀悲心,拯救济拔,令其得脱,是名大悲心。
三修学──菩萨三修学
【三藏法数】
(出菩萨缨络本业经)
〔一、百劫顶寂定中修诸三昧〕,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三昧,华言正定。顶寂定者,在众定之上,故名顶也。谓等觉菩萨住顶寂定,以大愿力,住寿百劫,修一切三昧已,入金刚三昧,与一切法性相应相冥而得一合相也。(等觉者,去佛之位一等也。金刚三昧者,金刚最坚至利,谓入此三昧,则一切诸惑无不断也。)
〔二、千劫金刚定中学诸威仪〕,谓等觉菩萨复住寿千劫,学佛一切威仪,象王观视,师子游步,修佛无量不可思议神通化导之法,皆现在前,入佛行处,坐佛道场也。
〔三、万劫大寂定中学佛化行〕,谓等觉菩萨复住寿万劫,学佛教化之行,现诸色相,教化众生。复现同诸佛常行中道大乐无为也。
(出菩萨缨络本业经)
〔一、百劫顶寂定中修诸三昧〕,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三昧,华言正定。顶寂定者,在众定之上,故名顶也。谓等觉菩萨住顶寂定,以大愿力,住寿百劫,修一切三昧已,入金刚三昧,与一切法性相应相冥而得一合相也。(等觉者,去佛之位一等也。金刚三昧者,金刚最坚至利,谓入此三昧,则一切诸惑无不断也。)
〔二、千劫金刚定中学诸威仪〕,谓等觉菩萨复住寿千劫,学佛一切威仪,象王观视,师子游步,修佛无量不可思议神通化导之法,皆现在前,入佛行处,坐佛道场也。
〔三、万劫大寂定中学佛化行〕,谓等觉菩萨复住寿万劫,学佛教化之行,现诸色相,教化众生。复现同诸佛常行中道大乐无为也。
三事胜──菩萨生兜率天三事胜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菩萨当补佛处,故生兜率。梵语兜率,华言知足。谓于五欲境界知止足故。(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一、命胜〕,菩萨已离三界生死,虽不修命业,而于彼天托生。天数寿命四千岁。天寿毕已,降生中国,以补佛处,是名命胜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色胜〕,菩萨虽不修色业,既生兜率,而妙色身光明照耀,自然庄严,异诸天众,是名色胜也。
〔三、名胜〕,佛本行集经云:菩萨既生兜率,其诸天众,即唤菩萨名为护明,展转称唤,其声上彻净居,乃至色界天顶,是名名胜也。(护明,释迦佛也。从迦叶佛时,护持禁戒,梵行清净,命终生天,不失本心,不忘宿行,故曰护明。)
(出涅槃经)
菩萨当补佛处,故生兜率。梵语兜率,华言知足。谓于五欲境界知止足故。(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一、命胜〕,菩萨已离三界生死,虽不修命业,而于彼天托生。天数寿命四千岁。天寿毕已,降生中国,以补佛处,是名命胜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色胜〕,菩萨虽不修色业,既生兜率,而妙色身光明照耀,自然庄严,异诸天众,是名色胜也。
〔三、名胜〕,佛本行集经云:菩萨既生兜率,其诸天众,即唤菩萨名为护明,展转称唤,其声上彻净居,乃至色界天顶,是名名胜也。(护明,释迦佛也。从迦叶佛时,护持禁戒,梵行清净,命终生天,不失本心,不忘宿行,故曰护明。)
四事──菩萨四事入于法门
【三藏法数】
(出大宝积经)
〔一、入禅思门〕,谓菩萨说法开导众生,必先入定,思惟观其根器或大或小;大者即说大法,小者即说小法。方便随宜,称机合道,是为入禅思门。(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入智慧门〕,谓菩萨说法,以智慧照了,于诸章句义理,通达无碍,悉令一切众生,悟解明了,破诸痴暗,生法喜心,是为入智慧门。
〔三、入总持门〕,谓菩萨入诸善法,持令不忘;遮诸恶法,持令不生。于诸众生,运大慈与乐之心,即持善也;起大悲拔苦之心,即遮苦也,是为入总持门。
〔四、入辩才门〕,谓菩萨于诸佛法之义,分明决了,辩说无碍,开发一切众生之心,令得皆入正道,是为入辩才门。
(出大宝积经)
〔一、入禅思门〕,谓菩萨说法开导众生,必先入定,思惟观其根器或大或小;大者即说大法,小者即说小法。方便随宜,称机合道,是为入禅思门。(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入智慧门〕,谓菩萨说法,以智慧照了,于诸章句义理,通达无碍,悉令一切众生,悟解明了,破诸痴暗,生法喜心,是为入智慧门。
〔三、入总持门〕,谓菩萨入诸善法,持令不忘;遮诸恶法,持令不生。于诸众生,运大慈与乐之心,即持善也;起大悲拔苦之心,即遮苦也,是为入总持门。
〔四、入辩才门〕,谓菩萨于诸佛法之义,分明决了,辩说无碍,开发一切众生之心,令得皆入正道,是为入辩才门。
四净──菩萨四净
【三藏法数】
(出菩萨善戒经)
〔一、身净〕,谓菩萨断除惑业,身器清净,成无上道,生灭自在,是名身净。(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缘净〕,谓菩萨为摄化众生,故现种种神通,出没自在,诸缘无碍,是名缘净。
〔三、心净〕,谓菩萨修习梵行,离诸烦恼,于一切法不生取著之心,是名心净。
〔四、智净〕,谓菩萨善知世间、出世间之法,得清净智,无有挂碍,是名智净。
(出菩萨善戒经)
〔一、身净〕,谓菩萨断除惑业,身器清净,成无上道,生灭自在,是名身净。(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缘净〕,谓菩萨为摄化众生,故现种种神通,出没自在,诸缘无碍,是名缘净。
〔三、心净〕,谓菩萨修习梵行,离诸烦恼,于一切法不生取著之心,是名心净。
〔四、智净〕,谓菩萨善知世间、出世间之法,得清净智,无有挂碍,是名智净。
四难──菩萨行有四难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背己利世难〕,谓修菩萨行者,其心专为利益一切众生,而无一毫为己之念;非如世人,但求自利,而不能利他,是为背己利世难。(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行相唯苦难〕,谓修菩萨行者,不乐世间种种欲乐爱护身命,唯为利益众生,以满本愿,修行苦行,是为行相唯苦难。
〔三、处经诸有难〕,谓修菩萨行者,其心但为利益众生,诸有苦处,无不经历,示现出生,代受其苦,是为处经诸有难。
〔四、时劫无量难〕,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华梵双称,故名时劫。谓修菩萨行者,唯求无上佛果,兼修利他之行,所经时劫,不可限量,是名时劫无量难。
(出华严经疏)
〔一、背己利世难〕,谓修菩萨行者,其心专为利益一切众生,而无一毫为己之念;非如世人,但求自利,而不能利他,是为背己利世难。(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行相唯苦难〕,谓修菩萨行者,不乐世间种种欲乐爱护身命,唯为利益众生,以满本愿,修行苦行,是为行相唯苦难。
〔三、处经诸有难〕,谓修菩萨行者,其心但为利益众生,诸有苦处,无不经历,示现出生,代受其苦,是为处经诸有难。
〔四、时劫无量难〕,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华梵双称,故名时劫。谓修菩萨行者,唯求无上佛果,兼修利他之行,所经时劫,不可限量,是名时劫无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