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菩提乐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种乐之一。五乐之一。(参见:乐)。【又】乐曲名。
【三藏法数】
梵语菩提,华言道。谓菩萨无漏果成,自受菩提之乐,以慈心故,复以此乐转施众生也。(无漏者,不漏落生死也。)
菩提场
【佛学大辞典】
(杂名)菩提道场也。华严经一曰:「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始成正觉。」
菩提讲
【佛学大辞典】
(修法)为求菩提讲说法华之法会也。
菩提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文殊师利问菩提经之略名。
菩提树
【佛学大辞典】
(植物)Bodhidruma,又Bodhivr!ks!a,释尊于此树下成道,故名菩提树,译曰道树,又云觉树。然此树之本名,法苑珠林八云阿沛多罗树,法显传云贝多树,观佛三昧经云阿输陀树As/vattha,西域记八云毕钵罗树(Pippala)。见毕钵罗条。谓贝多罗为菩提树者误也。酉阳杂俎曰:「菩提树出摩伽陀国,在摩诃菩提寺。盖释伽如来成道时树,一名思惟树,茎干黄白,枝叶青翠,经冬不凋。至佛入灭日,变色凋落,过已还生。至此日,国王人民,大作佛事,收叶而归,以为瑞也。树高四百尺,已下有银塔周回绕之。彼国人四时常焚香散花,绕树作礼。唐贞观中,频遣使往,于寺设供,并施袈娑。至显庆五年,于寺立碑,以纪圣德。此树梵名有二:一曰宾拨梨力叉,二曰阿湿曷咃婆力叉。西域记谓之卑钵罗,以佛于其下成道,即以道为称,故号菩提婆力叉,汉翻为树。」翻译名义集曰:「西域记云:即毕钵罗树也。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屡经残伐,犹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觉,因谓之菩提树。」广东新语曰:「诃林有菩提树,萧梁时智药三藏自西竺持来。今大可百围,作三四大柯,其根自上倒垂以千百计,大者合围,小者拱把,岁久根包其干,惟见根而不见干。叶似柔桑,二月凋落,五月而生,僧采而沤之,惟馀细筋如丝,霏微荡漾,比于纱谷,俗谓之菩提纱是也。」按诃林即今番禺之光孝寺,寺有西番诃黎勒树,故名。粤东笔记曰:「菩提树子,可作念珠。面有大圈,文如月周罗,细点如星。谓之星月菩提。」光孝寺志曰:「嘉庆二年六月二十五夜,飓风吹倒。陈中丞大文命工培护。越年枯萎。寺僧乔庵离相同诣南华接一小枝归,植旧地。今扶疏犹昔。」雷州府志曰:「菩提果色白者,味甜,五月熟。」案菩提树为常绿亚乔木,多产于粤东,高二丈馀。叶卵形,端甚尖长,花隐于花托中。实圆质坚不朽。今琼山县谓之金刚子。亦可作念珠。
【佛学常见辞汇】
原名毕钵罗树,因释尊在此树下成道,故又名菩提树。
菩提心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昧耶戒之异名。以菩提心之自性清净为戒性也。
【佛学常见辞汇】
以菩提心之自性清净为戒,是三昧耶戒的别名。
菩提心义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著者不详。以五门分别明菩提心之要义。
菩提心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之略名。
菩提心经
【佛学大辞典】
(书名)庄严菩提心经之略名。
菩提树神
【佛学大辞典】
(神名)守护菩提树之天女也。金光明经中佛对此天女说流水长者子之昔缘。天女赞曰:「我常念佛。乐见世尊。常作誓愿。不离佛日。佛赞叹曰:善哉善哉,树神善女。汝于今日。快说此言。一切众生。若闻此法。皆入甘露无生法门。」
【三藏法数】
梵语菩提,华言道。谓由此神尝守护如来成道处菩提之树,因以立名。宿世因中,自云:我常念佛,乐见世尊,常作誓愿,不离佛日。是知大权示迹,微妙难思,覆荫群生,现身利益,故诸经赞护,功德不可量也。
菩提流支
【佛学大辞典】
(人名)又作菩提留支Bodhiruci,菩提鹘露支,译曰道希。北天竺人,魏宣武帝时来洛阳多翻诸经。续高僧传一曰:「菩提流支,魏言道希,北天竺人也。」十地经序曰:「三藏法师菩提留支,魏言觉希。」二十唯识述记上曰:「菩提鹘露支,此云觉爱,先云觉喜,即魏时菩提流支法师。」
菩提流志
【佛学大辞典】
(人名)Bodhiruci,译曰觉爱。南天竺人,唐朝武后时来,译三藏。开元释教录九曰:「沙门菩提流志,本名达磨流支,唐言法希,天后改为菩提流志,唐言觉爱。南印度人。」宋高僧传三曰:「释菩提流志,南天竺国人也。净行婆罗门种,姓迦叶氏。」
菩提萨埵
【佛学大辞典】
(术语)Bodhisattva,同菩萨。大日经疏一曰:「菩提萨埵,阿阇梨云:具据正义当云菩提索多,此索多者,是忍乐修行坚持不舍义也。然声明有如是法,若论文字,其义虽正,音韵或不流便者,得取便安之。故世论师谓为萨埵,传习者随顺其辞。」(参见:菩萨)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菩萨)
菩提金刚
【佛学大辞典】
(人名)金刚智三藏也。
菩提分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菩提分)
菩提分
【佛学大辞典】
(术语)Bodhyan%ga,总为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八正三十七道品之名,别为三十七道品中七觉支之名。分者支分之义,七种或三十七科之道行支分,故名分。又分者因之义,七种或三十七科之道行,皆顺趣菩提,故名菩提分。阿弥陀经曰:「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俱舍论二十五曰:「道亦名为菩提分法。(中略)三十七法顺趣菩提,是故皆名菩提分法。」大乘义章十六曰:「言道品者,经中亦名为菩提分,亦名觉支。」仁王经上曰:「修习无边菩提分法。」同良贲疏上一曰:「菩提分法者,菩提云觉,正是所求。分者因也,亦支分义。三十七法顺趣菩提,菩提之分名菩提分。」
【佛学常见辞汇】
1。佛陀从四谛的道谛中,开示出三十七种修习基本圣道的法门,叫做三十七道品,也叫做三十七菩提分法。2。即七菩提分,又名七觉分。(参见:七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