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0,分1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天须菩提
五菩提
五种菩提
方便菩提
文殊问菩提经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
文殊师利发菩提心愿文
未发菩提心授记
出生菩提心经
出到菩提
行愿胜义菩提心
金刚菩提三藏
金刚顶发菩提心论
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
佛类词典(续上)
上求菩提天须菩提
五菩提
五种菩提
方便菩提
文殊问菩提经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
文殊师利发菩提心愿文
未发菩提心授记
出生菩提心经
出到菩提
行愿胜义菩提心
金刚菩提三藏
金刚顶发菩提心论
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
上求菩提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下化众生而云上求菩提。向上而求菩提,向下而化众生也。上求菩提是自利,下化众生是利他,是为菩提心,菩萨之万行不出此二者。止观一上曰:「上求菩提,下化众生,发菩提心。」
(术语)对于下化众生而云上求菩提。向上而求菩提,向下而化众生也。上求菩提是自利,下化众生是利他,是为菩提心,菩萨之万行不出此二者。止观一上曰:「上求菩提,下化众生,发菩提心。」
天须菩提
【佛学大辞典】
(人名)三须菩提之一。佛弟子中有三须菩提,此其中之一人也。增一阿含经三曰:「喜著好衣,行本清净,天须菩提。」
(人名)三须菩提之一。佛弟子中有三须菩提,此其中之一人也。增一阿含经三曰:「喜著好衣,行本清净,天须菩提。」
五菩提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发心菩提,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发心者。二、伏心菩提,制伏烦恼而行诸波罗蜜者。三、明心菩提,观察诸法而行般若波罗蜜者。四、出到菩提,于般若波罗蜜中,得方便力,故得无生法忍而出三界,到一切智者。五、无上菩提,坐于道场,断烦恼之缘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见智度论五十三。
(名数)一、发心菩提,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发心者。二、伏心菩提,制伏烦恼而行诸波罗蜜者。三、明心菩提,观察诸法而行般若波罗蜜者。四、出到菩提,于般若波罗蜜中,得方便力,故得无生法忍而出三界,到一切智者。五、无上菩提,坐于道场,断烦恼之缘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见智度论五十三。
五种菩提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菩提)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发心菩提,十信之菩萨于无量生死中为无上菩提发大心也。二伏心菩提,十住十行十回向之菩萨于诸烦恼调伏其心,行诸波罗蜜也。三明心菩提,初地已上之菩萨观三世诸佛之诸法实相,其心明了也。四出到菩提,八地已上之菩萨,于般若中不著于般若能灭诸惑,见十方之佛,出三界而到佛果也。五无上菩提,等觉之菩萨。坐于道场,断尽诸烦恼得无上菩提也。见智度论五十三。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一、发心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十信菩萨,于无量生死中,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而发大心,名为发心菩提。(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华言无上正等正觉。)
〔二、伏心菩提〕,谓十住、十行、十回向位菩萨,折诸烦恼,降伏其心,行诸波罗蜜,利益众生,是名伏心菩提。(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十回向者,救护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
〔三、明心菩提〕,谓登地菩萨,观三世诸法,本末总相别相,分别筹量,得诸法实相,清净明了,与般若波罗蜜相应,是名明心菩提。(登地菩萨者,即登初欢喜地菩萨也。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四、出到菩提〕,谓第八不动地、第九善慧地、第十法云地三位菩萨,于般若波罗蜜中,得方便力故,亦不著般若波罗蜜,灭一切烦恼,见一切十方诸佛,得无生法忍,出离三界,到萨婆若,是名出到菩提。(无生法忍者,谓忍可一切诸法性相本空,毕竟无生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梵语萨婆若,华言一切智。)
〔五、无上菩提〕,谓等觉、妙觉,坐于道场,断诸烦恼,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无上菩提。(等觉者,去后妙觉佛位犹有一等,胜前诸位,得称为觉。妙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
(名数)(参见:菩提)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发心菩提,十信之菩萨于无量生死中为无上菩提发大心也。二伏心菩提,十住十行十回向之菩萨于诸烦恼调伏其心,行诸波罗蜜也。三明心菩提,初地已上之菩萨观三世诸佛之诸法实相,其心明了也。四出到菩提,八地已上之菩萨,于般若中不著于般若能灭诸惑,见十方之佛,出三界而到佛果也。五无上菩提,等觉之菩萨。坐于道场,断尽诸烦恼得无上菩提也。见智度论五十三。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一、发心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十信菩萨,于无量生死中,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而发大心,名为发心菩提。(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华言无上正等正觉。)
〔二、伏心菩提〕,谓十住、十行、十回向位菩萨,折诸烦恼,降伏其心,行诸波罗蜜,利益众生,是名伏心菩提。(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十回向者,救护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
〔三、明心菩提〕,谓登地菩萨,观三世诸法,本末总相别相,分别筹量,得诸法实相,清净明了,与般若波罗蜜相应,是名明心菩提。(登地菩萨者,即登初欢喜地菩萨也。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四、出到菩提〕,谓第八不动地、第九善慧地、第十法云地三位菩萨,于般若波罗蜜中,得方便力故,亦不著般若波罗蜜,灭一切烦恼,见一切十方诸佛,得无生法忍,出离三界,到萨婆若,是名出到菩提。(无生法忍者,谓忍可一切诸法性相本空,毕竟无生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梵语萨婆若,华言一切智。)
〔五、无上菩提〕,谓等觉、妙觉,坐于道场,断诸烦恼,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无上菩提。(等觉者,去后妙觉佛位犹有一等,胜前诸位,得称为觉。妙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
菩提
【佛学大辞典】
(术语)Bodhi,旧译为道,新译为觉。道者通义,觉者觉悟之义。然所通所觉之境,有事理之二法,理者涅槃,断烦恼障而證涅槃之一切智,是通三乘之菩提也,事者一切有为之诸法,断所知障而知诸法之一切种智,是唯佛之菩提也,佛之菩提,通于此二者,故谓之大菩提。智度论四曰:「菩提名诸佛道。」同四十四曰:「菩提,秦言无上智慧。」注维摩经曰:「肇曰:道之极者,称曰菩提,秦无言以译之。菩提者,盖是正觉无相之真智乎。」止观一曰:「菩提者,天竺音也,此方称道。」大乘义章十八曰:「菩提胡语,此翻名道。果德圆通,名之为道。」安乐集上曰:「菩提者,乃是无上佛道之名也。」唯识述记一本曰:「梵云菩提,此翻为觉。觉法性故,古云菩提道者非也。」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觉,是指能觉法性的智慧说的,也就是漏尽人的智慧。
【三藏法数】
梵语菩提,华言道。即诸佛所得清净究竟之理也。以其无灭无生,不变不迁,是为常住果。
(术语)Bodhi,旧译为道,新译为觉。道者通义,觉者觉悟之义。然所通所觉之境,有事理之二法,理者涅槃,断烦恼障而證涅槃之一切智,是通三乘之菩提也,事者一切有为之诸法,断所知障而知诸法之一切种智,是唯佛之菩提也,佛之菩提,通于此二者,故谓之大菩提。智度论四曰:「菩提名诸佛道。」同四十四曰:「菩提,秦言无上智慧。」注维摩经曰:「肇曰:道之极者,称曰菩提,秦无言以译之。菩提者,盖是正觉无相之真智乎。」止观一曰:「菩提者,天竺音也,此方称道。」大乘义章十八曰:「菩提胡语,此翻名道。果德圆通,名之为道。」安乐集上曰:「菩提者,乃是无上佛道之名也。」唯识述记一本曰:「梵云菩提,此翻为觉。觉法性故,古云菩提道者非也。」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觉,是指能觉法性的智慧说的,也就是漏尽人的智慧。
【三藏法数】
梵语菩提,华言道。即诸佛所得清净究竟之理也。以其无灭无生,不变不迁,是为常住果。
方便菩提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菩提之一。(参见:三菩提)
【佛学常见辞汇】
三菩提之一。
【三藏法数】
谓善巧随机,化用自在,名为方便。以此方便为道,故名方便菩提。
(术语)三菩提之一。(参见:三菩提)
【佛学常见辞汇】
三菩提之一。
【三藏法数】
谓善巧随机,化用自在,名为方便。以此方便为道,故名方便菩提。
三菩提
【佛学大辞典】
(术语)Sam%bodhi,又作糁帽地。译作正等觉。希麟音义四曰:「糁帽地,旧云三菩提,此云正等觉也。」(参见:菩提)
【佛学常见辞汇】
1。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简称,华译为正等觉,即无上正等正觉的意思。2。真性菩提、实智菩提、方便菩提。真性菩提是真性不变的菩提;实智菩提是具得真实智慧的菩提;方便菩提是善巧随机化用自在的菩提。3。声闻菩提、缘觉菩提、诸佛菩提。声闻菩提是修四圣谛的行者所得到的正觉;缘觉菩提是修十二因缘的行者所得到的正觉;诸佛菩提是佛果位上所得到的最高菩提。
【佛学次第统编】
三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真性菩提 真名不伪,性名不改,不伪不改,名为真性,以此真性为道,故名真性菩提。
二、实智菩提 谓能照真性之智,称理不虚,名为实智,以此实智为道,故名实智菩提。
三、方便菩提 谓善巧随机,化用自在,名为方便,以此方便为道,故名方便菩提。
【三藏法数】
(出金光明经玄义)
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真性菩提〕,真名不伪,性名不改。不伪不改,名为真性。以此真性为道,故名真性菩提。
〔二、实智菩提〕,谓能照真性之智,称理不虚,名为实智。以此实智为道,故名实智菩提。
〔三、方便菩提〕,谓善巧随机,化用自在,名为方便。以此方便为道,故名方便菩提。
【三藏法数】
(出出生菩提经)
梵语菩提,华言道。经云:婆罗门白佛言:若已发菩提心,有退失否?佛言:发菩提心已,则无退失。当知有三种菩提。(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
〔一、声闻菩提〕,谓声闻之人发菩提心也。经云:若人在于声闻行中,虽已自发菩提之心,而不劝化众生发菩提心,亦不习学大乘经义。以是行故,独得解脱,是名声闻菩提。
〔二、缘觉菩提〕,谓缘觉之人发菩提心也。经云:若人在于缘觉行中,虽已自发菩提之心,而不劝化众生发菩提心,亦不习学大乘经义。以是行故,独得解脱,是名缘觉菩提。
〔三、诸佛菩提〕,谓诸佛于因中发菩提心也。经云:若人自发菩提心已,复能劝诸众生发菩提心,习学大乘法义,自既解脱,亦令众生解脱,是名诸佛菩提。
(术语)Sam%bodhi,又作糁帽地。译作正等觉。希麟音义四曰:「糁帽地,旧云三菩提,此云正等觉也。」(参见:菩提)
【佛学常见辞汇】
1。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简称,华译为正等觉,即无上正等正觉的意思。2。真性菩提、实智菩提、方便菩提。真性菩提是真性不变的菩提;实智菩提是具得真实智慧的菩提;方便菩提是善巧随机化用自在的菩提。3。声闻菩提、缘觉菩提、诸佛菩提。声闻菩提是修四圣谛的行者所得到的正觉;缘觉菩提是修十二因缘的行者所得到的正觉;诸佛菩提是佛果位上所得到的最高菩提。
【佛学次第统编】
三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真性菩提 真名不伪,性名不改,不伪不改,名为真性,以此真性为道,故名真性菩提。
二、实智菩提 谓能照真性之智,称理不虚,名为实智,以此实智为道,故名实智菩提。
三、方便菩提 谓善巧随机,化用自在,名为方便,以此方便为道,故名方便菩提。
【三藏法数】
(出金光明经玄义)
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真性菩提〕,真名不伪,性名不改。不伪不改,名为真性。以此真性为道,故名真性菩提。
〔二、实智菩提〕,谓能照真性之智,称理不虚,名为实智。以此实智为道,故名实智菩提。
〔三、方便菩提〕,谓善巧随机,化用自在,名为方便。以此方便为道,故名方便菩提。
【三藏法数】
(出出生菩提经)
梵语菩提,华言道。经云:婆罗门白佛言:若已发菩提心,有退失否?佛言:发菩提心已,则无退失。当知有三种菩提。(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
〔一、声闻菩提〕,谓声闻之人发菩提心也。经云:若人在于声闻行中,虽已自发菩提之心,而不劝化众生发菩提心,亦不习学大乘经义。以是行故,独得解脱,是名声闻菩提。
〔二、缘觉菩提〕,谓缘觉之人发菩提心也。经云:若人在于缘觉行中,虽已自发菩提之心,而不劝化众生发菩提心,亦不习学大乘经义。以是行故,独得解脱,是名缘觉菩提。
〔三、诸佛菩提〕,谓诸佛于因中发菩提心也。经云:若人自发菩提心已,复能劝诸众生发菩提心,习学大乘法义,自既解脱,亦令众生解脱,是名诸佛菩提。
文殊问菩提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文殊师利问菩提经之略名。
(经名)文殊师利问菩提经之略名。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秦罗什译。佛初得道在伽耶山,入诸佛甚深三昧谛观诸法之性相,文殊知之,问云何发心?佛答无发是发。次月净光德天子,与文殊问答菩提之义。
(经名)一卷,秦罗什译。佛初得道在伽耶山,入诸佛甚深三昧谛观诸法之性相,文殊知之,问云何发心?佛答无发是发。次月净光德天子,与文殊问答菩提之义。
文殊师利发菩提心愿文
【佛学大辞典】
(经名)圣者文殊师利发菩提心愿文之略名。
(经名)圣者文殊师利发菩提心愿文之略名。
未发菩提心授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授记)
【三藏法数】
谓诸佛世尊,观诸众生根机利钝。其有具增上信者,佛则令其发菩提心,而为授记当得作佛,是名未发菩提心授记。(梵语菩提,华言道。增上,犹增胜也。)
(术语)(参见:授记)
【三藏法数】
谓诸佛世尊,观诸众生根机利钝。其有具增上信者,佛则令其发菩提心,而为授记当得作佛,是名未发菩提心授记。(梵语菩提,华言道。增上,犹增胜也。)
出生菩提心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隋阇那崛多译。说发菩提心之功德,四摄法及天行梵行圣行。后说破魔众会陀罗尼。
(经名)一卷。隋阇那崛多译。说发菩提心之功德,四摄法及天行梵行圣行。后说破魔众会陀罗尼。
出到菩提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种菩提之一。(参见:菩提)
【三藏法数】
谓第八不动地、第九善慧地、第十法云地三位菩萨,于般若波罗蜜中,得方便力故,亦不著般若波罗蜜,灭一切烦恼,见一切十方诸佛,得无生法忍,出离三界,到萨婆若,是名出到菩提。(无生法忍者,谓忍可一切诸法性相本空,毕竟无生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梵语萨婆若,华言一切智。)
(术语)五种菩提之一。(参见:菩提)
【三藏法数】
谓第八不动地、第九善慧地、第十法云地三位菩萨,于般若波罗蜜中,得方便力故,亦不著般若波罗蜜,灭一切烦恼,见一切十方诸佛,得无生法忍,出离三界,到萨婆若,是名出到菩提。(无生法忍者,谓忍可一切诸法性相本空,毕竟无生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梵语萨婆若,华言一切智。)
菩提
【佛学大辞典】
(术语)Bodhi,旧译为道,新译为觉。道者通义,觉者觉悟之义。然所通所觉之境,有事理之二法,理者涅槃,断烦恼障而證涅槃之一切智,是通三乘之菩提也,事者一切有为之诸法,断所知障而知诸法之一切种智,是唯佛之菩提也,佛之菩提,通于此二者,故谓之大菩提。智度论四曰:「菩提名诸佛道。」同四十四曰:「菩提,秦言无上智慧。」注维摩经曰:「肇曰:道之极者,称曰菩提,秦无言以译之。菩提者,盖是正觉无相之真智乎。」止观一曰:「菩提者,天竺音也,此方称道。」大乘义章十八曰:「菩提胡语,此翻名道。果德圆通,名之为道。」安乐集上曰:「菩提者,乃是无上佛道之名也。」唯识述记一本曰:「梵云菩提,此翻为觉。觉法性故,古云菩提道者非也。」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觉,是指能觉法性的智慧说的,也就是漏尽人的智慧。
【三藏法数】
梵语菩提,华言道。即诸佛所得清净究竟之理也。以其无灭无生,不变不迁,是为常住果。
(术语)Bodhi,旧译为道,新译为觉。道者通义,觉者觉悟之义。然所通所觉之境,有事理之二法,理者涅槃,断烦恼障而證涅槃之一切智,是通三乘之菩提也,事者一切有为之诸法,断所知障而知诸法之一切种智,是唯佛之菩提也,佛之菩提,通于此二者,故谓之大菩提。智度论四曰:「菩提名诸佛道。」同四十四曰:「菩提,秦言无上智慧。」注维摩经曰:「肇曰:道之极者,称曰菩提,秦无言以译之。菩提者,盖是正觉无相之真智乎。」止观一曰:「菩提者,天竺音也,此方称道。」大乘义章十八曰:「菩提胡语,此翻名道。果德圆通,名之为道。」安乐集上曰:「菩提者,乃是无上佛道之名也。」唯识述记一本曰:「梵云菩提,此翻为觉。觉法性故,古云菩提道者非也。」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觉,是指能觉法性的智慧说的,也就是漏尽人的智慧。
【三藏法数】
梵语菩提,华言道。即诸佛所得清净究竟之理也。以其无灭无生,不变不迁,是为常住果。
行愿胜义菩提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龙树之菩提心论分别菩提心之相为行愿,胜义,三摩地三种。第一起利益一切众生而使成佛之愿谓之行愿菩提心。论曰:「行愿者,谓修习之人,常怀如是心:我当利益安乐无馀有情界,观十方含识,犹如己身。」
(术语)龙树之菩提心论分别菩提心之相为行愿,胜义,三摩地三种。第一起利益一切众生而使成佛之愿谓之行愿菩提心。论曰:「行愿者,谓修习之人,常怀如是心:我当利益安乐无馀有情界,观十方含识,犹如己身。」
金刚菩提三藏
【佛学大辞典】
(人名)金刚智三藏也。
(人名)金刚智三藏也。
金刚顶发菩提心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之略名。
(书名)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之略名。
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龙树菩萨作。唐不空译。常略曰菩提心论。乃真言宗十卷书之一。
(书名)一卷,龙树菩萨作。唐不空译。常略曰菩提心论。乃真言宗十卷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