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明莹(明瑩)
光亮莹洁。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昔有神女於此擣衣,其石明莹,谓之玉女擣练碪。”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后:“宿 浄因 房,月色明莹。” 清 曹寅 《咏花信·水仙》:“夕窗明莹不容尘,白石寒泉供此身。” 叶圣陶 《冥世别》:“但是泪水含在冥王的眼眶里了,像两颗明莹的珠子。”
分類:光亮莹洁
《骈字类编》:珠莹(珠莹)
唐 权德舆 刘绍相访夜话因书即事 清露泫珠莹,金波流玉徽。
《漢語大詞典》:莹白(瑩白)
晶莹洁白。 唐 白居易 《荔枝图序》:“壳如红繒,膜如紫綃,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毁前朝玉玺:“独 唐 武氏 一璽,玉色莹白,製作如官印。”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闻水声潺潺,石色莹白与水称,则白潭也。” 茅盾 《子夜》二:“她的一身玄色轻纱的一九三○年式 巴黎 夏季新装,更显出她皮肤的莹白和嘴唇的鲜红。”
《漢語大詞典》:冰莹(冰瑩)
谓寒冰光亮透明。 唐 元稹 《谕宝》诗之二:“镜悬姦胆露,剑拂妖蛇裂,珠生照乘光,冰莹环坐热。” 唐 元稹 《送崔侍御之岭南》诗:“冰莹怀贪水,霜清顾痛巖。珠璣当尽掷,薏苡詎能谗。”
《漢語大詞典》:莹滑(瑩滑)
晶莹润滑。 唐 裴铏 《传奇·陶尹二君》:“肌肤莹滑,毛髮润泽。” 宋 欧阳修 《再和圣俞见答》:“石上紫毫家故有, 剡 藤莹滑如玻璃。”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五·慈姑﹝集解﹞引 苏颂 曰:“根大者如杏,小者如栗,色白而莹滑。”
《漢語大詞典》:精莹(精瑩)
晶莹,透明光亮。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敲冰煮茗:“逸人 王休 ,居 太白山 下,日与僧道异人往还,每至冬时,取溪氷敲其精莹者煮 建 茗,共宾客饮之。”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杂志》:“以清水入土鼎中,其下以火然之,少日则水渐凝结如金玉,精莹骇目。” 明 谢肇浙 《五杂俎·地部一》:“吾 闽 玉华洞 石似 崑山 而精莹过之,小者如拳,大者二三尺许。”《天讨·相如〈四川革命书〉》:“该地盐精莹而味佳, 黔 楚 最行销,而商贩卖,亦因时市以定价。”
《漢語大詞典》:雪莹(雪瑩)
雪白晶莹。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顷之,復杖屨西上。厓北转,有大石方丈餘,雪莹掌平,枕溪,号石席。” 元 岑安卿 《题张彦明所藏剪纸惜花春起早图》:“谁将妙意寄工巧,溪藤雪莹金刀小。”
分類:雪白晶莹
《韵府拾遗 庚韵》:如莹(如莹)
扬子如玉如莹
《漢語大詞典》:磨莹(磨瑩)
磨治光亮。西京杂记卷一:“ 高祖 斩白蛇剑……十二年一加磨莹,刃上常若霜雪。”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一:“又有石牀,长八尺,磨莹鲜明,叩之声闻远近。” 唐 黄滔 《丈六金身碑》:“我公神之而露其梦,於是迎入府之别亭,磨莹雕饰,克尽其妙,朝夕瞻拜,时不之怠。” 明 张居正 《贺少司寇少崖傅公三品奏最序》:“古之所为学道术者,将以礱琢其理性,而磨莹其瑕纇。”
分類:磨治光亮
《骈字类编》:月莹(月莹)
三水小牍赵知微有道术中秋无月知微曰可备酒肴登天柱玩月既出天开月莹饮至月落方归下山则阴晦如前下卢仝月下诗见天心
《漢語大詞典》:神莹(神瑩)
心地明彻。 唐 唐彦谦 《寄徐山人》诗:“一室清羸鹤体孤,气和神莹爽冰壶。”
分類:心地明彻
《漢語大詞典》:莹静(瑩静)
(1).晶莹洁白。 唐 刘禹锡 《和令狐相公玩白菊》:“莹静真琪树,分明对玉堂。”
(2).谓皮肤莹润、神态娴静。《老残游记》第八回:“里面出来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子……相貌端庄莹静,明媚閒雅。”
《韵府拾遗 径韵》:不莹(不莹)
林藻冰池照寒月赋斯乃以净临净不莹自莹精气交而上浮光彩融而入瞑
《國語辭典》:莹润(瑩潤)  拼音:yíng rùn
形容洁白光滑。《红楼梦》第四回:「还有一女比薛蟠小两岁,乳名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
《漢語大詞典》:莹骨(瑩骨)
(1).彻骨。形容寒气侵人。 唐 韦应物 《冰赋》:“含皎皎兮琼玉姿,气凄凄兮夺天时,饮之莹骨兮何所思。” 唐 韩愈 《李花》之二:“清寒莹骨肝胆醒,一生思虑无由邪。”
(2).犹玉骨。 宋 苏轼 《减字木兰花·赠润守许仲途且以郑容落籍高莹从良为句首》词:“高山白早,莹骨冰肤那解老。从此 南徐 ,良夜清风月满湖。”
分類: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