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悠漾
荡漾。 元 吴莱 《海东洲磐陀石上观日赋》:“鮫鼉扬鬐拨鬣以悠漾兮,鸿鹤刷毛挟翅而陵薄。”
分類:荡漾
《漢語大詞典》:泱荡(泱蕩)
犹荡漾。 茅盾 《虹》三:“春季开学后,‘新思潮’更激烈地在各学校中泱荡着,并且反映到社会上的实生活里来了。”
分類:荡漾
《漢語大詞典》:滔瀁
犹荡漾。 晋 葛洪 抱朴子·勗学:“大川滔瀁,则虯螭羣游;日就月将,则德立道备。”
分類:荡漾
《漢語大詞典》:冲溶(沖溶)
犹荡漾。 明 汤显祖 《豫章揽秀楼赋》:“递菁荧其可悦,动冲溶而倍姿。”
分類:荡漾
《漢語大詞典》:幌漾
犹荡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罗刹海市:“遥见水云幌漾之中,楼阁层叠,贸迁之舟,纷集如蚁。”
分類:荡漾
《漢語大詞典》:掉瀁
摇荡;荡漾。 清 黎庶昌 《卜来敦记》:“时或一二小艇,掉瀁於空碧之中。”
分類:摇荡荡漾
《國語辭典》:潋滟(瀲灩)  拼音:liàn yàn
1.水满溢的样子。南朝梁。何逊 行经范仆射故宅诗:「潋滟故池水,苍茫落日晖。」元。李治〈摸鱼儿。为多情〉词:「香潋滟银塘,对抹胭指露,藕丝几缕。」
2.水波相连。唐。方干 题应天寺上方兼呈谦上人诗:「势横绿野苍茫外,影落平湖潋滟间。」
3.波光映照。宋。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二首之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4.月光明亮,如水般清澈。宋。苏轼〈中秋月寄子由〉诗三首之一:「殷勤去年月,潋滟古城东。」
《國語辭典》:澹澹  拼音:dàn dàn
1.水摇荡的样子。汉。曹操〈观沧海〉诗:「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2.恬静的样子。元。赵孟頫〈虞美人。潮生潮落何时了〉词:「消沉万古意无穷,尽在长空、澹澹鸟飞中。」
《漢語大詞典》:冲融(沖融)
亦作“冲融”。
(1).充溢弥漫貌。 唐 韩愈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魂翻眼倒忘处所,赤气冲融无间断。”《西游记》第八四回:“﹝ 行者 ﹞佇立在云端里,往下观看,只见那城中喜气冲融,祥光荡漾。”
(2).水波荡漾貌。 唐 杜甫 《渼陂行》:“半陂已南纯浸山,动影裊窕冲融间。” 杨伦 笺注:“冲融,谓水波溶漾。” 宋 王安石 《送吴显道》诗之一:“飞空结楼臺,影动杳裊冲融间。”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二:“是篇娓娓至数千言,浩浩荡荡,西起 崑崙 ,东注 溟 渤 ,冲融窈窕,异派分支,千态万状,姿媚横生。”
(3).冲和,恬适。 唐 杜甫 《寄司马山人十二韵》:“望云悲轗軻,毕景羡冲融。” 杨伦 笺注:“言以年暮,故羡山人颜色冲和。” 元 李裕 《摸鱼儿》词:“些儿淡沲冲融意,到处拈花著柳。” 清 侯方域 《宋牧仲诗序》:“吾则甚服其冲融大雅,油然悠然,从容自适,而工者自莫之及,未尝有孤臣寡妇之怨悲、鱷鱼鵩鸟之祲怪引藉为激壮也。”
《國語辭典》:舂容  拼音:chōng róng
1.重撞击声。《礼记。学记》:「待其从容而后尽其声」句下汉。郑玄。注:「舂容谓重撞击也」。
2.从容悠扬。唐。韩愈〈送权秀才序〉:「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
《國語辭典》:轻飏(輕颺)  拼音:qīng yáng
随风轻轻飘扬。如:「国旗在微风中轻飏。」
《漢語大詞典》:演漾
(1).水波荡漾。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七五:“汎汎乘轻舟,演漾靡所望。” 宋 贺铸 《减字浣溪沙》词:“秋水斜阳演漾金,远山隐隐隔平林。” 王闿运 《〈衡阳县志〉序》:“泉渠演漾。”
(2).飘摇貌。 唐 张籍 《登楼寄胡家兄弟》诗:“独上西楼尽日閒,林烟演漾鸟蛮蛮。” 宋 欧阳修 《龙溪》诗:“潺潺出乱峰,演漾緑萝风。”
《國語辭典》:招招  拼音:zhāo zhāo
1.用手招人,示意前来。《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清。许润 己巳六月拜别家慈之楚诗:「舟子招招促行李,残书数卷裹破被。」
2.摇摆荡漾的样子。南朝齐。谢朓〈始之宣城郡〉诗:「招招漾轻楫,行行趋岩趾。」唐。刘禹锡〈桃源行〉:「渔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
3.每一招。如:「他的剑法,招招夺命。」
《國語辭典》:容裔  拼音:róng yì
1.水流荡漾的样子。三国魏。曹丕〈济川赋〉:「临济川之鲁淮,览洪波之容裔。」宋。洪迈《容斋四笔。卷四。会合联句》:「维水容裔,维山巃嵷。」
2.随风飘荡。《文选。张衡。东京赋》:「建辰旒之太常,纷焱悠以容裔。」南朝宋。谢庄〈怀园引〉:「还流兮潺湲,归烟容裔去不旋。」
3.从容自适。《文选。左思。吴都赋》:「翕习容裔,靡靡愔愔。」《文选。江淹。杂体诗。谢光禄》:「行光自容裔,无使弱思侵。」
《漢語大詞典》:漪漪
(1).水波荡漾貌。 宋 苏轼 《裙靴铭》:“百叠漪漪,风縐六銖。”
(2).形容花木摇曳如水波。《随园诗话补遗》卷四引 清 李香林 《题竹》诗:“干霄修竹自漪漪,十载相违每繫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