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44,分70页显示 上一页 34 35 36 37 38 40 41 42 43 下一页
范梈(字 亨父、德机 世称 文白先生 )
释水盛(字 竺源 号 无住翁 世称 之为实录 范 )
范景文(字 焕卿 )
宋褧(字 显夫 文清 范阳郡侯 )
张宏范(字 仲畴 宪武、武烈、武烈张公、云尔 )
范栝
范思敬
释辅良(号 介庵 字 用贞 范 )
文均范
朱模(字 子范 )
王玄范(字 仲高 )
范敏
白范(字 以中 )
范瑾
其它辞典(续上)
赵必范(号 古一 )范梈(字 亨父、德机 世称 文白先生 )
释水盛(字 竺源 号 无住翁 世称 之为实录 范 )
范景文(字 焕卿 )
宋褧(字 显夫 文清 范阳郡侯 )
张宏范(字 仲畴 宪武、武烈、武烈张公、云尔 )
范栝
范思敬
释辅良(号 介庵 字 用贞 范 )
文均范
朱模(字 子范 )
王玄范(字 仲高 )
范敏
白范(字 以中 )
范瑾
人物简介
元诗纪事
必范号古一,宋太宗十世孙,桐江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2—1330 【介绍】: 元清江人,字亨父,一字德机。家贫,少孤,耽诗工文,用力精深。年三十六始客京师,以荐为翰林院编修官。擢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所至兴学教民,雪理冤滞甚众。选充翰林应奉,改福建闽海道知事,革其弊俗。移疾归,授湖南岭北道廉访司经历,以养亲辞。有《范德机诗集》。元诗选
梈字亨父,一字德机,临江清江人。家贫早孤,刻苦为文章,人罕知者。年三十六,辞家北游,卖卜燕市。荐为左卫教授,迁翰林院编修官。出为岭海廉访司照磨,历转江西湖东,选充翰林应奉,改闽海道知事,移疾归。徙家新喻百丈山,天历二年,授湖南岭北廉访经历,亲老不赴。其明年以母丧哀毁卒,年五十九。德机癯然清寒,若不胜衣,而持身廉正。为文雄健,追慕先汉古诗,尤好为歌行,工近体,蔼然见忠臣孝子之情焉。吴文正尝以东汉诸君子拟之。人称文白先生。所著有《燕然稿》、《东方稿》、《海康稿》、《豫章稿》、《侯官稿》、《江夏稿》、《百丈稿》,总十二卷,揭曼硕序之。以为虞伯生称德机如唐临晋帖,则终未逼真。改评之曰:范德机诗如秋空行云,晴雷捲雨,纵横变化,出入无朕。又如空山道者,辟谷学仙。瘦骨崚嶒,神气自若。又如豪鹰掠野,独鹤叫群。四顾无人,一碧万里。差可彷佛耳。德机诗学庐陵,杨中伯允得其骨,郡人傅若金与砺得其神,皆有盛名于时。欧阳原功曰:宋东都时,黄太史号江西诗派。南渡后,杨廷秀好为新体。宋末,刘会孟出于庐陵,而诗又一变。我元延祐以来,弥文日盛,京师诸名公一去宋金季世之弊,而趋于雅正。于是西江之士,亦各弃其旧习焉。盖以德机与曼硕为之倡也。人物简介
范梈(pēng),1272—1330,元代官员、诗人,与虞集、杨载、揭傒斯齐被誉为“元诗四大家”。字亨父,一字德机,人称文白先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历官翰林院编修、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福建闽海道知事等职,有政绩,后以疾归。其诗好为古体,风格清健淳朴,用力精深,有《范德机诗集》。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亨父,一字德机,临江清江人,徙新喻,累迁翰林编修官,出历幕僚,入充应奉翰林文字,改闽海道知事。有燕然、东方、海康、豫章、侯官、江夏、百丈诸槁,凡十二卷。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水盛。字竺源。自号无住翁。饶之乐平范氏子。十七依罗山院尝公。尝使从儒者学。而师每习禅定。且针指出血。书金刚经。尝呵之。师云。学儒可敌生死耶。从度走。谒月庭忠公于蒋山。端坐一室。以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毫窍。及山河大地。咸摄入一念。始觉变易。继凝定。双瞳与合为一。污从眦流。亦不知所楚。后三四日。见色闻声。渐摇撼不动。遂发愿云。吾此生不能作佛。当入无间地狱也。傍观者。为之吐舌。俄过匡庐。止东林。复奋云。今夕必就蒲茵上死尔。即正襟趺坐。加精进力。夜参。半至极切孤危之际。捐命一跃不觉。如出荆棘之丛。所履之地忽尔平沉。而秋空素月。连娟独炤。返观自身。湛湛澄澄。唯一念不忘耳。洎归罗山。方全体顿现。偶阅妙喜明心见性。非桑门事之辞。又复致疑。越五载。会孤舟济公于蒋山。有所言不契。复往无为。见无能教公。举济言质之。无能云。为汝不解故也。师忽大省。尽脱去玄妙知解。历观从前所悟。皆梦中尔。无能。抚其背而记之云。尔后当大弘吾宗也。师辞去。东游四明天童。已而归息浮梁。既隐于南巢。巢民柳氏。割山地建兰若。以栖师。地当五峰之下。旧有龙潭五所。闻师至。悉乘风雷徙去。天历己巳。遣官以聘起师。主西湖之妙果。师弘阐宗旨。震撼四方。学徒一集。至有不远万里而来者。时已行役僧之令。师引退。返南巢故隐。而向慕者。愈众。宗藩宣让王。累遣使者致师。师以老病固辞。淮西廉访使斡公王伦徒。监察御史常公道夫。尤极趍仰。集贤学士傅公立。月湾先生吴公存。与师为世外交甚笃。月湾至有晚始闻道之叹。师常瞩学徒云。凡剃发染衣。当洞诸佛心宗。行解相应。以正悟之境。灵灵自炤。岁久月深。具大无畏。如透水月华。万浪千波。触之不散。方不被生死阴魔所惑。此师生平实證实悟者。故亦用是以诲人也。师制行峻绝。有壁立万仞之意。广信祝蕃远尝云。番阳竺源。吴中断崖。其人类孤峰悬崖。可仰望而不可攀跻。人称之为实录。至正丁亥夏四月。召四众戒饬之。引纸膝上书偈。端坐而逝。将葬。是夜有光。如匹练自天际下烛。交相通贯。未几。散布五峰之顶。复合于塔中。弥三夕乃止。巢之居民。凡数十里聚观骇异之。世寿七十有二。僧腊五十又三。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七
释水盛,字竺源,自号无住翁,姓范氏,乐平人也。母氏徐,生盛时,祥光照室。及成童,以嬉戏为佛事。年十七依罗山院僧常。初就塾师讲习文义,而盛每从静坐习禅定,且刺指濡血书《金刚经》。常呵之曰:“汝不先明文理,顾能深入禅关耶。”盛曰:“学佛了明生死,岂若儒者拘守章句乎。”及受度,谒月庭忠于蒋山,而孤舟济方居首庭,以皖山诲蒙山者诲之。盛抚几叹曰:“吾已见二老矣。”乃端坐一室,以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豪窍,及河山大地咸摄入一念,始觉变易,继凝定双眸,与念为一,汗从背出,亦不知所楚。后三四日,见色闻声渐撼摇不动,乃自信法决可證。因取所携帙,以火焚之,且发愿云:“吾生非深入佛海,当入无间狱也。”闻者惊叹。俄过匡庐,止东林,闻有僧所见不异云门,盛往叩焉。僧以无诚心让之。盛复自厉曰:“今夕必就蒲茵上死尔!”即正襟趺坐,加精进力,如临万人敌,如操滩上舟,不遑他接,夜牛参至极切孤危之际,捐命一跃,不觉如出荆棘,所履之地,忽尔平沈,而秋空素月,娟娟独照,返观自身,湛湛澄澄。唯一念之不忘,犹以坠于断灭,益进弗懈,或静或动,未尝间断。洎归罗山,方全体顿见,十方世界,举皆现前,参之诸祖契證,如镜照镜,坦然明白,自以为开悟。及掌藏钥东林,偶阅“妙喜明心见性非桑门事”之辞,又复致疑,不能释者数日。或谓之曰:“法离唇吻,道绝言诠。子何太滞也。”于是胸中又荡然如洗,然不敢谓已至也。越五年,重晤济于蒋山,济曰:“蒙山尝言栽松道者不具二缘而生,达摩葬熊耳后只履西归,果神通耶,抑法如是也?”盛云:“此形神俱妙而已。”济云:“不然,子他日当知之。”复往无为(州)见无能,教以济所举之言质之。 无能云:“为汝弗解故也。”盛忽大省,尽脱去玄妙知解,历观从前所悟如通宵一梦,梦时非无,及至觉后,绝无所得矣。无能抚其背而祝之曰:“尔后当大弘吾宗也。”盛复辞去,游四明天童。已而归息浮梁之凤游山。时海印如方长荐福,请分座说法。久之,往隐于南巢,巢民柳氏割山地建兰若,延盛居之。地当五峰之下,旧有龙潭五,及盛至,悉乘风雷徙去。元天历己巳,起主西湖之妙果寺,弘阐宗旨,震憾四方,学侣云蒸,有不远数千里而来者。郡守戍将虚己求道,日不暇给。时军书旁午,令僧充役,盛请于郡守刘公,特免其科繇。未几,返南巢故隐,而向慕者愈众,宗藩宣让王累遗使者欲邀致之,以老病固辞。至正丁亥夏四月二十四日黎明,召四众戒勖之,且云:“世尊有言,我今背痛,将入涅槃。吾其时矣。”引纸书偈,端坐而逝。初盛尝自营葬塔于山下,是夜有光如匹练,交烛通贯,顷之,散布峰顶,复合于塔中,弥三夕乃止,巢之居民数十里聚观,骇之。弟子慧月、慧观等奉遗骨瘗焉。寿七十三,腊五十三。 盛制行峻绝,有壁立万仞之意。每垂三关语以示人,多有不契其机者。然其淬砺学徒,必使洞明诸佛心宗,行解相应,以正悟之境自照,久之如透水月华,万浪千波,触之不散,方不被生死阴魔所惑。此盖一生实證实悟,故以之诲人,真切如此。所著语录,虞公邵庵既为之序而行之。宋文宪公濂,复捃其事而铭其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5—1343 【介绍】: 元真定人,字焕卿。文宗天历二年累迁松江府知事。后至元四年除平江路推官,改湖州路。以杭州路治中致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4—1346 【介绍】: 元大都人,字显夫。宋本弟。泰定帝泰定元年进士,除秘书监校书郎。顺帝至元初,历监察御史,遇事敢言。累拜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与修宋辽金三史,以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卒,谥文清。有《燕石集》。元诗选
褧字显夫,正献公本之弟也。擢泰定甲子进士,除秘书监校书郎,安南使者朝贡归,选充馆伴使,改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詹事院立,选为照磨,寻辟御史台掾,辞。转大禧宗禋院照磨,迁翰林修撰。至元初,擢监察御史,遇事敢言。出佥山南廉访司事,改陕西行台都事。月馀,召拜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与修宋、辽、金三史,拜翰林直学士,寻兼经筵讲官。卒年五十有三,赠国子祭酒范阳郡侯,谥曰文清。显夫自少敏悟,出语惊人。延祐中,挟其所作诗歌,从其兄入京师,清河元明善、济南张养浩、东平蔡文渊、王士熙方以文章显于朝,争慰荐之。至治辛酉,诚夫登进士第一,后三年而显夫亦擢第,出于曹元用、虞集、孛朮鲁翀之门,士论荣之。所著有《燕石集》若干卷。欧阳元功谓其诗务去陈言,虽大堤之谣,出塞之曲,时或驰骋乎江文通、刘越石之间。而燕人凌云不羁之气,慷慨赴节之音,一转而为清新秀伟之作,齐鲁老生不能及也。苏伯修亦谓其诗清新飘逸,间出奇古,若卢仝、李贺之流,益喜其词以模拟之。危太朴曰:公之于诗,精深幽丽,而长于讽谕,用成一家之言。显夫之诗,于诸公之评尽之矣。钦定四库全书·燕石集·提要
(臣)等谨案:燕石集十五卷,元宋褧撰。褧字显夫,大都人。泰定元年进士。历官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谥文清。褧博览群籍,与兄本后先入馆阁,并有集行世。时人以大宋、小宋拟之。褧集为其侄太常奉礼郎彍所编,凡诗十卷,文五卷。首载至正八年御史台咨浙江行中书省,刊行咨呈一道,欧阳元、苏天爵、许有壬、吕思诚、危素五序,末附谥议、墓志、祭文、挽诗,又有洪武中何之权、吕荧二跋,盖犹旧本。欧阳元序称其诗务去陈言,燕人凌云不羁之气,慷慨赴节之音,一转而为清新秀伟。苏天爵序称其诗清新飘逸,间出奇古,若卢仝、李贺。危素序则称其精深幽丽,而长于讽谕。核其所说,亦约略近之。至其词藻焕发,时患才多,句或不检,韵或牵缀。如正献公坟所寒食诗有高坟白打钱句。案:韦庄诗上相閒分白打钱,非纸钱也。张女挽诗却是真魂埋不得句,序称其女工于属对,十岁而夭。案:李商隐诗万古贞魂倚暮霞,非十岁未字之女也。如斯之类,大扺富赡之过,贪多务得,遂不能刮垢磨光。然武库之兵,利钝互陈,论其大体,足为一家,固不以字句累之矣。其文为作诗之馀事,然温润而洁净,亦不失体裁焉。乾隆四十二年三月恭校上。燕石集·序
汉初诗学方兴,燕人韩婴作外传数万言,史称其言与齐、鲁殊。又言婴尝传易,燕、赵间人喜诗,故诗传而易微。余读是有以知燕之为诗,盖千有馀年于此。外传言奇诡卓荦,而诗之为教,本乎山川之风气,人物之性情者也。燕东并辽海,通蓬莱,西北控并塞。自昭王好神仙,往往招致畸人方士于其国,至若豪侠,则易水之歌,渐离之筑。楚汉间安期生蒯通两人者,则又尝合二者之奇为一矣。其风声气习,岁月之郁湮,世故之感发,不激为变宫变徵之流,则溢出为骚雅歌行之盛。一气机之宣流耳。翰林蓟门宋君显夫视予诗若干首,余读尽卷,求一言之陈无有也。虽大堤之谣,出塞之曲,时或驰骋乎江文通、刘越石诸贤之间,而燕人凌云不羁之气,慷慨赴节之音,一转而为清新秀伟之作。吾知齐鲁老生之不能及是也。奈何犹以燕石自名其集耶。显夫年强仕,所作当日富,所造诣未易窥。姑序余所睹记如是云。 至正元年三月丙子,奉政大夫、艺文少监长沙欧阳玄序。 延祐中,朝廷大兴文治,予友宋显夫从其兄诚夫自江南始还,莫识其面,而大小宋之名,隐然传播于京都。未几,诚夫果魁多士。久之,显夫亦赐同进士出身。初,显夫兄弟从亲宦游于江汉之间,日益贫窭,衣食时或不充。故其为学精深坚苦,下至稗官传记,亦无不览。诗尤清新飘逸,间出奇古,若卢仝、李贺之流,益喜其词以摸拟之。及闻贡举诏下,始习经义策问。既擢第,遂入馆阁为校书、编修、修撰、待制。又尝为太禧掌故、中台御史、山南佥宪,最后由国子司业入翰林为直学士。至正丙戌之春,年五十三以卒,谥曰文清。诚夫累官至礼部尚书、国子祭酒,谥曰正献。始者诚夫之卒,显夫属予序其文后。今显夫之亡,其子国子生吁复汇其稿,徵序于予。夫宋氏文学之伟,固不待予言而传也。苐念伯仲方以才能进用,不极其至,相继而逝,此中外有识之士重悼惜也。昔者仁皇开设贡举,本以敷求贤才,作兴治化。今观累举得人之盛,或才识所长,裨益国政,或文章之工,黼黻皇猷,议者不得尽以迂疏巽懦诋訾之也。呜呼!去古虽远,士之卓然能有所见,毅然能有所守,又岂无其人哉?彼或訹之利害,视之以祸福,事弗合义,言不中度,诡随而或不能尽识也。予以交游之久,故深知之。知之深,则哀之也切。是则国家升平百年,德泽涵濡,而庠序乐育多士之功,岂苐求其文章言语之工而已。显夫家本京师,故题其集曰燕石云。 至正六年冬十月朔,集贤侍讲学士、通奉大夫兼国子祭酒赵郡苏天爵序。 予卧病田庐,有禁近之擢,迫命就道。惶汗无措,而复窃自喜。幸故人宋君显夫,实直学士,协恭侍从,自公论文,亦一乐也。比予入京前十五日,而显夫卒矣。予病亟,归不得省。其孤承诏复来。显夫已赠国子祭酒,谥文清。思而不可见,惜哉。孤吁奉燕石集拜泣,且曰:此先子所遗兄彍编次者也。世父至治集,公实序之。敢援例以请。予序诚夫文不一纪,又序其弟,人之生世,其可悲也夫。昔显夫兄弟入京,首与予游,尽视予所著,暌离有作必寄,故知其长蚤且悉也。及阅显夫稿,则未相识时,歌诗已尝及予,重以三十年分谊之笃,可辞乎。国家设贡举,陶天下以经术,馀三十年矣。文当日昌,而名能著见者,何其指之不多屈也,积储之不厚也,造诣之不远也。取而随竭,发而自柅,拘拘规仿,而伥伥乎所适者,欲昌得乎?惟其有所本也,有所参也,该洽沈潜,心有所得,济以定力而熟之,则于文也,决渊渟而灌沟浍,策坚良而走康庄,庶乎其达矣。显夫登甲子科,考其作,未有贡举前,已汨汨矣。视诱利禄而重失得,忽于播而急于穫者,不有间乎。人知其才,而不究其积储造诣之有素也。故予序其集而原其得,俾后之观者有激焉。集凡若干卷,文若干首,诗乐府若干首,自名燕石,然世皆信其为玉也。彍由奉礼郎为丞相东曹掾,汇从父之文,不使遗逸,不愧显夫之犹子矣。吁甫襄事,即谋刻父文,宋之后其益昌矣哉! 至正六年,岁在丙戌,冬十一月既望,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知经筵事安阳许有壬序。维基
宋褧(1294年—1346年),字显夫。大都宛平(现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一部分)人。泰定元年(1324年)宋褧考中进士,并出任秘书监校书,后来又担任翰林编修。至元三年(1337年)担任监察御史,后来又担任西台都事以及翰林待制、国子监司业、翰林直学士兼任经筵讲官。去世后朝廷追封他为范阳郡侯,谥号为文清。宋褧的著作有《燕石集》。
人物简介
钦定四库全书·淮阳集·提要
《淮阳集》一卷;附录《诗馀》一卷。元·张宏范撰。宏范,字仲畴,易州定兴人,汝南忠武王柔之第九子也。官至镇国上将军、蒙古汉军都元帅。将兵入闽广,灭宋于厓山。师还而卒。累赠太师、淮阳王,谥宪武。事迹具《元史》本传。其遗诗一百二十篇,词三十馀篇。燕山王氏尝刻之敬义堂,故宋礼部侍郎庐陵邓光荐为之序。光荐,即宏范南征时被获不屈,因命其子圭,事以为师者也。后其曾孙监察御史旭重刋。明正德中公安知县周钺又重刋之。此本即从钺刻传录,盖犹旧帙。 宏范尝从事于郝经,颇留心儒术。其诗皆五七言近体,虽沿南宋末派,然大抵爽朗可诵,如“中酒未醒过似病,搜诗不得胜如愁”,置之江湖集中不辨也。亦无愧曹景宗之赋竞病矣。淮阳集·原序
曩者,天兵克季宋于崖山时,则淮阳献武王实以元帅统师,爰振其武用,熸赵烬,勋劳之大,载在史册,藏之金匮,天下后世知其功高。 乃若词章之盛,人或不能尽知也。王之里人金台王氏尝以王之诗歌、乐府刻于其家敬义堂。虽特其仅存之稿,然,于是足以知王之词章为优为耳。盖王以事业之馀,适其性情而聊以见之吟咏,往往托物感兴为多,而在于射猎击毬之事者无几。况夫,雅韵清辞,雍容谐协,固非服介胄者之所能及。至其读韩信、李广传诸作,英气伟论,卓荦发扬,又岂拘拘律度之士所能道哉。 惟王世在名门,天资超迈,幼尝学于郝公伯常,而友邓公光荐,恒与钜儒学士大夫交,故属意文字为甚。王之子恒阳忠献王历事累朝,弼成文治,为世文臣。平生立朝,大节若汉之丙魏、唐之房杜,皆王所素教焉。今其曾孙旭为江南诸道行御史台监察御史访求先世遗文,得敬义堂所刻。顾其集,犹王之旧谥“武烈”题其首,欲重梓之,从宣因僭为之叙,以著王之好儒尚文,辞章祇其馀事,且使天下后世之人知王之世家不独高于武功也。 至正十年庚寅九月吉日 中宪大夫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治书侍御史 许从宣 谨叙 故都元帅赠平章谥武烈张公,讳宏范,字仲畴,河内人,蔡国武康公第九子也。天分英特。少从郝经学士,虽观书大略率意,吐辞往往踔厉奇伟,据鞍纵横,横槊酾酒,叱咤风生,豪快天纵。其诗类楚汉间烈士语。余尝谓气,文章之主,诗笔特功名馀。豪曹氏父子,气雄建安。刘越石悲愤之作,犹度越晋人远甚,斛律金《敕勒》、六朝文士所无,唐刘幽求、严武、张建封辈,一联半句音节豪宕,自别是。固难以常人捡押翰墨,径畦论也。中原,文献荒芜,士少有,得辄自有馀。惟武烈公所作,未尝属稿,篇什随手散落,后亲友网罗遗失,得其仅有者,为诗词若干。将传于后,属余序。惟立功立言,自古难并勋业,盖世往往掩其他长。矧公文章,赫赫照映,非出偏长以与文士角逐者,然英英在纸,略见其人决非营度出吻,笔下辄止者所能学,亦非凌烟阁上进贤冠、大羽箭所能尽存之穹壤。要是:古今一奇。 庐陵邓光荐序淮阳集·后序
胜国淮阳张献武王,初以中州著姓,臣事蒙古,为之奔走效力,逼宋海隅,遂灭其国,功业虽盛,君子弗取,独其诗集之仅存者。尝取读之,据鞍撗槊,意气豪放。由军中雅歌而下,少见其比况。时,方驰逐金戈铁马间,自非有志于投戈讲艺,息马论道,奚暇及此,是则为可取焉者也。诗集首题【淮阳张献武王】,元人盖侈其爵谥云尔。乃今僭易之曰《张淮阳诗集》。若唐之韦苏州以诗鸣、宋之秦淮海以乐府鸣之类是已。乐府仍附于其后。顾旧本,触首随落,且传之者复甚钞。于是拾遗补阙,重加校正,命工翻刻,庶备元诗之一家。张讳宏范,字仲畴,中州河内人,履历之详,具载《元史本传》云。 时正德辛未岁孟冬之吉知公安县事宿人 周钺 书
人物简介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范县人。至正中知保定府雄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全椒人。有志操,能文章。顺帝至正初,献治平十二策,不用,遂隐居梁庄,以诗酒自娱。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辅良。字用贞。介庵其号。苏州吴县范氏子。文正公之十叶孙也。年十五。依迎福院薙染圆具。时笑隐。住集庆之龙翔。法道宣振。师往见之。问答之际。棒喝兼施。凡情顿丧。他日笑隐拈语诘之。师发言愈厉。笑隐哂曰。得则得矣。奈第二义何。师弗懈益虔。久之。乃契入。云空川流。了无留碍。笑隐曰。乃知吾不尔欺。出世秀之资圣。越之天章。移杭之中天竺。时海内大乱。兵燹相仍。南北两山诸刹。皆化为烈焰。灵隐古称绝胜觉场。凉烟白草。凄迷于夕照之间。过者为之兴叹。康里公。为浙行省丞相。妙拣名僧能任起废者。莫师为宜。恳命居之。师既至。剪剔荆丛。葺茅为庐。以栖四方学者。虽当凋零之秋。开示徒众。语尤激切。其言有曰。达磨一宗。陵夷殆尽。汝等用力。如救头然可也。然百千法门。无量妙义。于一毫端。可以周知。如知之变。大地为黄金。受之当无所让。否则遗素餐之愧矣。岁月流电。向上之事。汝等急自进修。参学之士。多有因其语而入者。化缘既周。手疏衣赀。入公帑散交游。顾谓左右曰。翌日巳时吾逝矣。及期澡浴。坐而寂。师性简直。虽面折人过。而胸中无留物。与人交。无少长。一以诚相遇。所造偈词。初不经意。而语出浑成。有若宿搆。举扬大法。不务缘饰。而西来之旨自明。复以净土观门。若海舟航时。兼修之未尝少怠。其所见。盖卓然云。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辅良,字用贞,号介庵。姓范氏,吴人也。为文正十世孙,父伯和,母郑氏。秉性慈祥,素怀善愿。及诞良,聪悟夙发,妙意天成。见浮图书,跃然朗诵,若所故习。有相者见之,谓其父母曰:“是子骨格清耸,非世间法可缚,若使之学佛,必能弘大宗乘。”父母方钟爱,未之信也。里故多兰若,良稍长,日与群童遨游其间,徘徊爱慕,终日不忍去。父察其志,与相者言合,乃许之,从同里迎福院僧寿弥薙落。及受戒具,慨然曰:“学佛将以明心,心非师无以示肯綮,终日面墙可乎。”去从北禅泽法师,习天台教观,所谓三乘十二分,研其精华,摄其密微,充然若有所契。时士瞻杓主天平山白云寺。寺盖范氏所建,以奉先者。良数至其间,士瞻谓之曰:“教乘固当学,若沈溺不返,如入海算沙,徒自困耳。何不更衣,以事禅习乎?”良曰:“吾将焉适?”曰:“笑隐䜣主龙翔集庆,其道大被东南,缁白信从,如子归母。朝廷嘉之,赐以‘广智全悟’之号。汝何不往依之?”良于是往见,䜣即以全器法宝期之,问答之间,棒喝兼施,弦发箭驰,霆迅电扫,刹那顷,凡情顿丧,虽未至清净觉地,而所入正途,超然出于物表。他日再有所问,良应声若响。䜣曰:“得则得矣,终居第二义也。”良益弗懈,久之,遂契其心法,云空川流,了无留碍。寻掌藏钥于四明阿育王山,与石室瑛纵横叩击,石室极推誉之。元至正壬午,行宣政院檄良出主嘉兴资圣寺,年才二十有六。众颇易之,良杀衣黜食,为修建计,崇基广构,文甓雕甍,金碧烨然,前后相照,往来观者,始皆信服。居十三年,迁越之天章,阅四寒暑,移杭之中天竺,倾向者益多,教且远敷。会海寇兴乱,兵燹相仍,南北两山,名蓝梵宇,皆化于烈焰。灵隐古称绝胜,乃寒烟白草,凄凉夕照之中,过者为之慨然。康里公为江浙行省丞相,妙柬名僧,能任起废者莫良为宜,命使居之。既至,剪剔荆丛,葺茅为庐,以栖学侣。虽凋零之秋,开示徒众,语尤激切。尝谓“达摩一宗,陵夷殆尽,汝等用力,如救头然可也。然百千法门,无量妙义,于一毫端,可以周知。如知之,变大地为黄金,受之当无所让,否则贻素餐之愧。岁月流电,汝等急自进修。”参学之士,多有因其语而入者。化缘既周,手疏衣赀入公帑,散交游,及治丧敛之事,顾谓左右曰:“明日巳时,吾将逝矣。”及期,澡身端坐,书偈而灭。明洪武四年六月十六日也,报年五十又五,僧夏四十。龛留五日,顶有暖气。阇维,设利罗珠圆玉皦,捧将盈升,弟子等以馀骨入归云塔中,于寺东偏瘗焉。同门天界善世宗泐辑其行事,乞金华宋濂为之铭,云:“良性简直,虽面折人过,而胸中无留物。与人交,无少长,一以诚相遇。所造偈辞,初不经意,而语出浑成,有若宿构。举扬大法,不务缘饰,而西来之旨自明。复以净土观门,苦海航舟,时兼修之,未尝少怠。四坐道场,解结发覆,如利刃之破罥索,甘露之洒稠林。盖道行无迹,妙极无象,求而即之,吻契本真。未定之先,则万缘鼎沸。发慧之后,则一性洞虚。所谓不用其力,而无所不力。则神器化于玄冥,而忠信发乎天光,而良和粹外形,渊懿内朗。造请之间,因言悬解,證不染不迁之域,泯差别次弟之门。非上智宿植,恶至此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东安人。少聪敏,善属文,诗有唐调。顺帝至正时被征不起。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维基
王玄范,字仲高,福建福清县(今福清市)人。明初官员。洪武四年(1371年)辛亥,明朝首开会试,王玄范考中吴伯宗榜三甲第二名进士。官湖广桃源县县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河南阌乡人。洪武八年举秀才。擢户部郎中。十三年试吏部尚书,本年任户部尚书。帝以徭役不均,命编造黄册。敏以百一十户为里,丁多者十人为里长,纠一里之事以供岁役,十年一周,余百户为一甲,后遂仍其制不废。明年以不职罢。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山阴人,字以中。学行为世所推。洪武中被荐,教授勋戚公侯子弟。诸弟子能服从其教,服装朴素,革除纨裤淫靡之习。擢青州府同知,为政宽简。有诗文集。明诗纪事·甲签·卷二十一
范字以中,钱塘人。(《列朝诗集》、明诗综作山阴人,馀据万历《钱塘县志》改正。)洪武中黄州府同知。有《虚室集》。 田按:以中为岐阳王客,岐阳府第有西塘之胜,以中作《西塘八景诗》。徐大章称其清切精致,吐辞有尽,含意无穷,诚为雅制。惜《虚室集》不传。
人物简介
维基
范瑾,浙江黄岩人,进士出身。洪武十八年,登进士,官至监察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