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西打  拼音:xī dá
一种发泡的蘋果酒。为英语cider的音译。现泛指清凉的饮料。如:「蘋果西打」。
《国语辞典》:吐司  拼音:tǔ sī
烤过的面包片。英语toast的音译。现在我们通常把长条形可以切片的面包称为「吐司」。也作「土司」。
《国语辞典》:雅痞  拼音:yǎ pǐ
居住于都市中的专业人员。为英语yuppy的音译。通常这些青年有专科以上的学历,属白领阶层,收入较高,甚至为双薪。其共同特点为单身、独居、较注重生活品质及休閒生活。在金钱的运用方面,常做多方面的投资,如股票、期货、公债、定期存款等。
《国语辞典》:梭哈  拼音:suō hā
一种朴克牌的游戏方式。为英语show hand的音译。每人得到固定数目的牌,最后一起摊牌比较大小顺序。也译作「沙蟹」。
分类:游戏英语
《国语辞典》:巴波亚(巴波亚)  拼音:bā bō yà
1.人名。(Vasco Nunez Balboa, 西元1475~1517)西班牙探险家,是欧洲第一个发现太平洋的人。西元一五○○年随船前往美洲探险,垦荒失败后转往现今的巴拿马,担任总督和军事指挥官。经由印第安人得知南方有一大海,大海之滨遍地黄金,遂于一五一三年九月一日出发探险,终于在九月二十九日发现太平洋。今巴拿马运河的巴波亚港,即纪念巴波亚发现太平洋而命名。
2.巴拿马货币名称。为英语Balboa的音译。
《国语辞典》:阿哥哥  拼音:ā gē gē
一种舞蹈。为英语a-go-go 的音译。西元一九六五年在美国兴起,属奔放粗野的舞蹈。据说原指一种播放唱片,客人可随音乐跳舞的小型夜总会,后来由此发展出的舞蹈称为「阿哥哥」舞。
《国语辞典》:爱罗斯(爱罗斯)  拼音:ài luó sī
希腊神话中的爱神。为英语Eros的音译。相传为携带弓箭的天使。被他爱情之箭所射中的人,将陷入情网。
《国语辞典》:爱洛娜(爱洛娜)  拼音:ài luò nà
罗马神话中代表晓日的女神。为英语Aurora的音译。为黎明的化身,双手各提一只水罐,用来分洒清晨的露水。
《国语辞典》:洋基  拼音:yáng jī
美国人。为英语Yankee的音译。本指节俭保守而精明的新英格兰人,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指美国北部各州的美国佬。
《国语辞典》:油令  拼音:yóu lìng
油圈滑油环。由英语oil ring翻译得名。一种内燃机引擎活塞环,能使机油平均括抹到汽缸内壁,减少磨损。
分类:英语翻译
《国语辞典》:高尔夫(高尔夫)  拼音:gāo ěr fū
一种球类运动。为英语golf的音译。在辽阔的球场地面,设置距离不等的小洞穴及种种地形障碍物,球员用各式的长、短铁杆或木杆,自开球区将球击入洞内,而以最少杆数,将球按次击滚入洞者为优胜。也译作「高而富」。
《国语辞典》:葛巴丁  拼音:gé bā dīng
一种布料。为英语gabardine的音译。葛巴丁是密织的毛、绵或人造丝的防水布料,表面有斜纹,可做雨衣、礼服等。也译作「轧别丁」、「甲巴甸」、「甲别丁」。
《国语辞典》:簧乐器(簧乐器)  拼音:huáng yuè qì
泛指藉空气振动簧片而发声的乐器。为英语reed instrument的意译。如口琴、风琴、单簧管、双簧管、笙、巴乌等。
《国语辞典》:华尔滋(华尔滋)  拼音:huá ěr zī
一种交际舞蹈。为英语Waltz 的音译。起源于奥地利民间的一种三拍子舞蹈。十七、八世纪后被引入宫廷及社交舞中。用圆舞曲伴奏,舞蹈时两人成对旋转,分快步与慢步两种。
《国语辞典》:吉鲁巴(吉鲁巴)  拼音:jí lǔ bā
一种典型的美式舞蹈。为英语jitterbug的音译。西元一九四○年流行于美国南部,二次世界大战后风行于全世界。为四分之四拍的快节奏舞蹈,基本步有点、踏、点、踏、前进、后退大步。舞者的肢体动作十分誇张,且不断与舞伴换位、转圈、旋转。也译作「吉特巴」、「吉拖爬」、「吉尔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