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苦苦  拼音:kǔ kǔ
1.不厌其烦,执意。《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出》:「爹娘见儿苦苦要去,不免与他数两金银,以作盘费。」《三国演义》第一一回:「他好意相让,何必苦苦推辞?」
2.痛苦、忧苦。《董西厢》卷一:「莺莺泣谢曰:『今当改过自新,不必娘自苦苦。』」
3.佛教用语。指经验可以感受到的苦。《瑜伽师地论》卷四二:「若诸有情大兴盛者,尚为三苦常所随逐,所谓:行苦、坏苦、苦苦。」
《国语辞典》:苦苦相逼  拼音:kǔ kǔ xiāng bī
不断的逼迫。如:「他借的钱总会还的,又何必苦苦相逼呢?」
分类:不断逼迫
《国语辞典》:辛辛苦苦  拼音:xīn xīn kǔ kǔ
非常困苦劳累。如:「父母辛辛苦苦的把我们养大成人。」《红楼梦》第六七回:「大哥哥辛辛苦苦的带了东西来,姐姐留著使罢,又送我们。」
《國語辭典》:苦苦哀求  拼音:kǔ kǔ āi qiú
再三地恳求。如:「禁不住妹妹苦苦哀求,爸爸终于答应带她出国一游。」
《漢語大詞典》:苦苦切切
形容十分悲伤的样子。儒林外史第三八回:“ 尤公 看那妇人是要回故乡的意思,心里不忍……自己取一块白綾,苦苦切切做了一篇文。”
分類:悲伤
《漢語大詞典》:苦苦孜孜
辛苦貌。 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一折:“幼习儒业,颇看诗书,受十年苦苦孜孜,博一任欢欢喜喜。”
分類:辛苦
《國語辭典》:苦死  拼音:kǔ sǐ
1.无论如何。《水浒传》第二二回:「众公人都是和宋江好的,明知道这个是预先开的门路,苦死不肯做冤家。」也作「苦杀」。
2.极力、执意。《水浒传》第六一回:「你这厮苦死要来,一路上殴死我也!」
3.刻苦至极。如:「即使苦死了,我也会让你们受教育。」
分類:苦苦
《國語辭典》:哀求  拼音:āi qiú
悲哀痛苦的乞求。元。无名氏《临潼斗宝》第二折:「大王,论展雄英雄,不可力斗,只可哀求。」《三国演义》第五四回:「主公只是哀求乔国老,早早毕姻,免生别事。」
《漢語大詞典》:哀叩
比喻苦苦推敲。 唐 孟郊 《奉报翰林张舍人见遗之诗》诗:“鸑鷟应蟋蟀,丝毫意皆申。况於三千章,哀叩不为神?”
分類:苦苦推敲
《國語辭典》:死告活央  拼音:sǐ gào huó yāng
苦苦哀求。《金瓶梅》第二一回:「当下,二人死告活央,说的西门庆肯了。」
分類:苦苦恳求
《漢語大詞典》:哀丐
哀求。苦苦请求。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一》:“达官之祖父,不入名贤不已也。达官之子孙……哀丐不已,请托行之。”
《國語辭典》:冥思苦索  拼音:míng sī kǔ suǒ
形容动脑筋,反覆思考。如:「为了这次劳资纠纷问题,他冥思苦索了好几天,希望能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好方法。」也作「冥思苦想」。
苦苦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Duh!kha-duh!khata%之译。三苦之一。苦众生身心之苦,从饥饿疾病风雨寒热鞭打劳役等苦缘而生之苦也。大乘义章三曰:「从彼苦缘逼而生恼,名为苦苦。刀杖等缘能生内恼,说之为苦。从苦生苦,故曰苦苦。」法界次第中之下曰:「苦受从苦缘生,情觉是苦,即苦苦也。」【又】有情之心身,本来是苦,更加刀杖等之苦,故云苦苦。大乘义章三曰:「心性是苦,依彼苦上。加以事恼,苦上加苦,故云苦苦。」止观七上曰:「四大成身,(中略)如箧盛四蛇。痈疮刺箭,常自是苦。有何可乐?加以饥渴寒热鞭打系缚生老病死,是为苦苦。」三藏法数十二曰:「有漏五阴之身,性常逼迫名苦。又与苦受相应,即苦上加苦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三苦之一。(参见:三苦)
【三藏法数】
谓有漏五阴之身,性常逼迫,名苦。又与苦受相应,即苦上加苦,故名苦苦。(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三苦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苦苦,由苦事之成而生苦恼者。二、坏苦,由乐事之去而生苦恼者。三、行苦,行者迁流之义,由一切法之迁流无常而生苦恼者。欲界有三苦。色界有坏苦行苦。无色界有行苦。无量寿经上曰:「以诸法药救疗三苦。」法华经信解品曰:「以三苦故,于生死中,受诸热恼。」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苦苦,自寒热饥渴等苦缘所生之苦。二坏苦,乐境坏时所生之苦。三行苦,为一切有为法无常迁动之苦。见俱舍论二十二,三藏法数十二。【又】数论三苦,依内,依外,依天也。依内者,身心之苦。依外者,由人物害来之苦。依天者,由风雪等来之苦。见金七十论上。
【佛学常见辞汇】
苦苦、坏苦、行苦。苦苦是心身受苦时所生的苦;坏苦是偶现之乐境失去时所感受的苦;行苦是诸行无常迁流不息不得安定的苦。欲界三苦俱全,色界只有坏行二苦,无色界则只有行苦。
【三藏法数】
(出析玄记)
〔一、苦苦〕,谓有漏五阴之身,性常逼迫,名苦。又与苦受相应,即苦上加苦,故名苦苦。(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二、坏苦〕,谓乐相坏时,苦相即至,名为坏苦。即乐极悲生是也。
〔三、行苦〕,行苦者,即有漏之法,四相迁流,常不安隐故也。(四相者,生相、住相、异相、灭相也。)
苦苦对欲界
【三藏法数】
谓三界受生,无非是苦。欲界诸境逼迫,苦中复苦,故云苦苦对欲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