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簠簋  拼音:fǔ guǐ
古代祭祀盛稻粱黍稷的器皿。青铜制,长方形,有四短足,有盖。
《國語辭典》:簠簋不饰(簠簋不飾)  拼音:fǔ guǐ bù shì
比喻做官不廉洁。《汉书。卷四八。贾谊传》:「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废者,不谓不廉,曰:『簠簋不饰』。」也作「簠簋不饬」。
《漢語大詞典》:包苴
苞苴。借指贿赂或馈赠。南史·何敬容传:“﹝ 敬容 ﹞拙於草隶,浅於学术,通包苴餉餽,无贿则略不交语。”新唐书·裴宽传:“ 宽 义不以包苴污家,适有人以鹿为餉,致而去,不敢自欺,故瘞之。”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讥省台:“包苴贿赂尚公行,天下承平德未能。”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符二年:“包苴满门,私謁踵路,阴交不逞,密结禁庭,谓之姦可也。”参见“ 苞苴 ”。
《國語辭典》:苞苴  拼音:bāo jū
1.包裹。《礼记。曲礼上》:「凡以弓剑苞苴箪笥问人者,操以受命如使之容。」
2.馈赠。《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唐。孔颖达。正义:「于木瓜,见苞苴之礼行。」
3.贿赂。古代行贿恐怕为人所知,故以草苇包裹掩饰。《荀子。大略》:「苞苴行与?谗夫兴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苞苴流行,财入公辅。」
《漢語大詞典》:包纳(包納)
(1).包含容纳。 唐 李白 《赠从弟宣州长史昭》诗:“君心亦如此,包纳无小大。” 宋 沈括 《梦溪续笔谈》:“有干将之器,不露锋芒;怀照物之明,而能包纳。”
(2).接受。金史·外国传上·西夏:“所进帐本非珍异,使人亦已到边,若不蒙包纳,则下国深诚无所展效。”
(3).谓承担代缴。《元典章·圣政二·恤流民》:“逃户差税,已尝戒飭,毋令见在人户包纳。”
(4).苞苴纳贿。谓受礼受贿。明史·宣宗纪:“禁司仓官包纳,戒法司慎刑狱。”
《国语辞典》:苞苴竿牍(苞苴竿牍)  拼音:bāo jū gān dú
苞苴,行贿的礼物。竿牍,请托信。苞苴竿牍指行贿请托。《庄子。列禦寇》:「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
《国语辞典》:苞苴公行  拼音:bāo jū gōng xíng
苞苴,贿赂。苞苴公行指公开贿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