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7,分8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苏玄朗(号 青霞子 )
苏涣(号 白蹠 行第 大 )
苏晓(字 表东 号 酷吏 )
苏滨(字 颍叟 号 耕堂 )
苏氏
苏舜钦(字 子美 号 沧浪翁 )
苏洵(字 明允 号 老泉 )
苏随(号 紫云先生 )
苏轼(世称 苏东坡、东坡、苏端明、眉山公、坡老、坡公、坡仙、髯苏、老髯苏、玉局翁、雪堂翁、黄州迁客、儋耳翁、玉局仙、老坡、苏密州 别称 苏长公、狂副使、眉山先生苏公、内翰太师文忠公 号 雪堂、雪堂居士、东坡居士 字 子瞻、和仲 文忠 )
苏辙(世称 颍滨翁 字 子由、同叔 号 颍滨遗老 文定 )
苏澥(字 浩然 号 支离居士 )
苏坚(字 伯固 号 后湖居士 )
苏庠(字 养直 号 后湖居士、眚翁 )
苏过(字 叔党 号 斜川居士 )
其它辞典
赫胥氏(别称 赫苏氏 )苏玄朗(号 青霞子 )
苏涣(号 白蹠 行第 大 )
苏晓(字 表东 号 酷吏 )
苏滨(字 颍叟 号 耕堂 )
苏氏
苏舜钦(字 子美 号 沧浪翁 )
苏洵(字 明允 号 老泉 )
苏随(号 紫云先生 )
苏轼(世称 苏东坡、东坡、苏端明、眉山公、坡老、坡公、坡仙、髯苏、老髯苏、玉局翁、雪堂翁、黄州迁客、儋耳翁、玉局仙、老坡、苏密州 别称 苏长公、狂副使、眉山先生苏公、内翰太师文忠公 号 雪堂、雪堂居士、东坡居士 字 子瞻、和仲 文忠 )
苏辙(世称 颍滨翁 字 子由、同叔 号 颍滨遗老 文定 )
苏澥(字 浩然 号 支离居士 )
苏坚(字 伯固 号 后湖居士 )
苏庠(字 养直 号 后湖居士、眚翁 )
苏过(字 叔党 号 斜川居士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一作赫苏氏。传说中远古帝王。其治世,尊民而重事。人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至,鼓腹而游,含脯而嬉,昼而动,夕而息,渴则求饮,饥则求食,莫知作善作恶。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5 【介绍】: 唐人。少喜剽盗,善用白弩,巴中号为白蹠。后折节向学,及进士第。累迁侍御史。湖南观察使崔瓘辟为从事。瓘遇害,涣走交广,与哥舒晃反,兵败被杀。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5 排行大,蜀人,少年时往来剽盗,善放白弩,巴蜀商人称之为“白蹠”。后折节读书,代宗广德二年(764),进士及第,累迁至监察御史。大历四年(769),湖南观察使崔瓘召为从事。五年,崔被杀,涣南奔广州,依广帅李勉。八年,岭南部将哥舒晃据广州反,苏涣为谋主。十年,路嗣恭率军破广州,斩晃、涣。生平散见《中兴间气集》、《新唐书·艺文志四》之《苏涣诗》注、权德舆《赠太子太保伊公(慎)神道碑铭》、《唐诗纪事》卷二六、《唐才子传》卷三。大历四年,杜甫漂泊至潭州,涣与之交游。杜甫称其“才力素壮,词句动人”,赞其诗“突过黄初诗”、“殷殷留金石声”(《苏大侍御访江浦赋八韵纪异》)。高仲武选其诗三首入《中兴间气集》,评曰:“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有诗1卷,已佚。《全唐诗》存诗4首。唐诗汇评
苏涣(?-775),里贯未详。少喜剽盗,善用白弩,巴蜀商人号为“白蹠”,以比盗蹠。后折节读书。广德二年登进士第。大历四年,以侍御佐崔瓘湖南幕,与杜甫交游,甫赞其诗作“突过黄初”。次年,减玠杀崔瓘,据潭州,涣亡走岭南。哥舒晃杀广州刺史吕崇贲反,涣为之谋主。晃败,死之。有《苏涣诗》一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三首。
作品评论
杜甫《苏大侍御访江浦赋八韵纪异》
苏大侍御涣,静者也,旅于江侧,不交州府之客,人事都绝久矣。肩舆江浦,忽访老夫舟楫,已而茶酒内,余请诵近诗。肯吟数首,才力素壮,辞句动人。接对明日,忆其浦思雷出,书箧儿杖之外,殷殷留金石声。赋八韵记异,亦见老夫倾倒于苏至矣。诗云:“庞公不浪出,苏氏今有之。再闻诵新作,突过黄初时。乾坤几反复,扬马宜同时。今晨清镜中,胜食斋房芝……”中兴间气集
涣本不平者,善放白弩,巴中号曰“白蹠”,賨人患之,以比盗蹠。后自知非,变节从学。乡赋擢第,累迁至御史……二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故善之。兰丛诗话
杜所称赏之苏涣,据《唐书》有为“白蹠”者,不知即此人否?其诗有古律二十余首,不知即杜所称“殷殷几席者”否?其事其人皆不足以深究,其诗非古非律,不知何所据而创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4—976 【介绍】: 宋京兆武功人,字表东。后唐明宗长兴初为邓州从事。历仕后汉、后周,以谳狱有功,迁大理少卿、屯田郎中。宋初,诏与窦仪等详定《刑统》、《编敕》。累官左谏议大夫。太祖开宝七年,监在京商税。深文少恩,世人号为酷吏。全宋文·卷一二
苏晓(九○四——九七六),字表东,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人。后唐长兴初辟邓州从事,历后汉、周,官至屯田郎中。宋初,与窦仪等同详定《刑统》。乾德三年,以度支郎中出为淮南转运使。开宝三年,改西川,仍掌京城市征。累迁左谏议大夫。九年六月卒,年七十三。《宋史》卷二七○有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苏氏,苏洵女,适程之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8—1049 【介绍】: 宋绵州盐泉人,字子美,号沧浪翁。苏舜元弟。仁宗景祐元年进士。少有大志,当天圣中,学者为文多病偶对,独其与穆修好为古文歌诗,一时豪杰多从之游。初以父荫补官,累迁大理评事。庆历中,范仲淹荐其才,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岳父杜衍与仲淹主新政,多遭谗陷,舜钦坐售故纸钱召妓乐会宾客除名。流寓苏州,买水石作沧浪亭以自适。工诗文,其体豪放,时发愤于歌诗中。又善草书,每酣酒落笔,为时人所传。后为湖州长史卒。有《苏学士集》全宋诗
苏舜钦(一○○八~一○四九),字子美,原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东南),自曾祖起移家开封(今属河南)。仁宗景祐二年(一○三五)进士(《隆平集》卷六),历任蒙城、长垣县令,入为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时杜衍、富弼、范仲淹执政,主持“庆历新政”。苏舜钦为杜衍婿,因进奏院祠神,以出售废纸公钱宴会,为人所劾,以监守自盗罪削职为民,闲居苏州。后复为湖州长史,庆历八年(一○四八)十二月卒(《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一《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年四十一。有《苏学士文集》十六卷。《宋史》卷四四二有传。 苏舜钦诗,以沈文倬点校《苏舜钦集》为底本。沈氏点校本以清康熙中宋荦校定徐惇复刊印本为底本,曾参校清黄丕烈过录何焯校本(简称黄本)、陈乃乾过录何焯校本(简称陈本)、清光绪中李星根等重编校刊十卷本(简称李本)、黄丕烈过录顾广圻校记(简称顾校)、陈乃乾过录钱泰吉校记(简称钱校)等。此次据《全宋诗》体例,对底本校语作若干删节、调整,并据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苏学士集》(简称四库本)予以补正。辑录所得集外诗,另编一卷词学图录
苏舜钦(1008-1048) 字子美。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人,迁居开封。苏易简孙。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庆历革新,见嫉于守旧党,罢职闲居苏州。后复起为湖州长史,不久病故。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有词见《花庵词选》。全宋文·卷八七四
苏舜钦(一○○八——一○四八),字子美,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东南)人。舜元弟。少慷慨有大志,以父荫补太庙斋郎,调荥阳县尉。景祐元年举进士中第,改光禄寺主簿,知蒙城县。丁父忧,居丧于长安。服除,知长垣县,迁大理评事,监在京店宅务。庆历四年,以范仲淹荐,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以岳父杜衍与仲淹、富弼主新政,为人倾陷,坐用鬻故纸公钱召 妓乐会宾客被劾除名。寓居苏州,买水石作沧浪亭,益读书,时发愤懑于诗文。八年,复官为湖州长史,同年十二月卒,年四十一。诗文豪健,善草书。有集十六卷。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一《苏君墓志铭》,《宋史》卷四四二《文苑传》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9—1066 【介绍】: 宋眉州眉山人,字明允,号老泉。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遂闭门苦读,精通六经、百家之说。仁宗嘉祐元年,携子苏轼、苏辙赴试京师。欧阳修上其所著文二十二篇,士大夫争相传阅。除试秘书省校书郎。以文安县主簿参与修纂建隆以来礼书,名《太常因革礼》,书成而卒。擅长古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子轼、辙合称三苏。有《谥法》、《嘉祐集》。全宋诗
苏洵(一○○九~一○六六),字明允,号老泉,眉山(今属四川)人。与其子轼、辙合称三苏。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举进士,茂才异等皆不第。仁宗嘉祐间,得欧阳修推誉,遂知名。为秘书省校书郎,灞州文安县主簿。与姚辟同修礼书,成《太常因革礼》一百卷。英宗治平三年卒,年五十八。著有文集二十卷,传世有《嘉祐集》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四《苏君墓志铭》,《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苏洵诗,以明嘉靖太原府刻《重刊嘉祐集》十五卷为底本(存诗一卷),校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巾箱本《嘉祐集》(简称四部丛刊本)、清康熙邵仁泓刻《苏老泉先生全集》(简称康熙本)等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词学图录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北宋文学家,与子轼、辙合称"三苏",均列"唐宋八大家"。洵长于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全宋文·卷九一八
苏洵(一○○九——一○六六),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馀举进士不中,又举茂材异等不中,遂绝意于科举,闭户读书为文辞。至和二年,知益州张方平访知其人,嘉祐元年荐于欧阳修。修上其书于朝,召试舍人院,辞不至。五年八月命为秘书省试校书郎,六年七月为霸州文安县主簿,编纂太常礼书。治平二年九月修成《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三年四月卒,年五十八。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存)、《谥法》三卷(存)、《易传》十卷。见欧阳修《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载《欧阳文忠公集》卷三四),《宋史》卷四四三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泉州晋江人,号紫云先生。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历博罗令,弃官归里。葆神练气,不与俗接。后端坐而卒。全宋诗
苏随,晋江(今福建泉州)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知博罗县(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三)。弃官归里,崇奉道术,自号紫云先生(《泉南杂志》卷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6—1101 【介绍】: 宋眉州眉山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洵子。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再中制科。为凤翔府签书判官,召试得直史馆,摄开封府推官。神宗熙宁中上书论王安石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湖三州。元丰中,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后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哲宗即位,起知登州,累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会大旱,饥疾并作,轼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轼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元祐六年,召为翰林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后以端明殿翰林侍读两学士出知定州,后贬惠州。绍圣中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徽宗立,元符三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寻病逝常州。谥文忠。所作诗文清新畅达,作词豪放,开拓内容,突破绮靡词风,工书善画。有《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全宋诗
苏轼(一○三六~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为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为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为金石碑帖和著录金石诗文的专著的有关部分;一为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九卷。 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词学图录
苏轼(1036-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洵长子。有《东坡七集》、《东坡词》。黄鹤楼志·人物篇
苏轼(1036~1101) 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历官杭州、湖州等地。因“乌台诗案”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复起后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忠。为北宋后期文坛领袖,词开豪放一派,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并称唐宋四大家;亦工书画,书法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有《东坡全集》等。曾作诗《李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冯当世者》、填词《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对与黄鹤楼的有关的传说故事做了诗意的描述和渲染。在黄鹄山泉侧原有苏东坡谪居石刻遗像。全宋文·卷一八四九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洵次子。嘉祐二年登进士乙科,受欧阳修赏识。任凤翔府判官,入直史馆。熙宁间王安石变法,轼因政见分歧,通判杭州,徙知密州、徐州、湖州。元丰二年乌台诗案后,谪为黄州团练副使。元祐初返京,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旋拜龙图阁学士、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其间曾被召还朝任礼部尚书等职。为元祐党争所累,绍圣初谪于惠州,再徙儋州。徽宗立,遇赦北还。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其主要著作存世者有《易传》、《书传》及《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议》十五卷、《内制》十卷、《外制》三卷、《和陶诗》四卷。事迹见《栾城后集》卷二二《亡兄子瞻墓志铭》及《宋史》卷三三八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9—1112 【介绍】: 宋眉州眉山人,字子由,一字同叔,号颍滨遗老。苏洵子,苏轼弟。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复举制科。初为商州军事推官。神宗熙宁间,为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力陈青苗法不可行,出为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应天府签书判官等职。元丰中,坐兄轼以诗得罪,谪监筠州盐酒税。哲宗立,召为秘书省校书郎,改右司谏,劾新党蔡确、章惇等。累迁御史中丞,拜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郎。绍圣中,落职知汝州,又责雷州安置。徽宗崇宁中,再降朝请大夫,罢祠,居许州。后复大中大夫致仕。卒谥文定。为文汪洋澹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兄合称三苏。有《栾城集》、《诗集传》、《春秋集传》等。全宋诗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为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为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为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为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复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复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谥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为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词学图录
苏辙(1039-1112) 字子由。眉州眉山人。轼弟。有词见《栾城遗言》。全宋文·卷二○三七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洵子,轼弟。嘉祐二年进士,六年又举制策入四等。除商州军事推官,未赴任。英宗治平二年出任大名府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为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三年出为陈州教授,六年改齐州掌书记,九年签书南京判官。元丰二年受兄乌台诗案连累,贬监筠州盐酒税。七年移绩溪令。八年神宗病逝,被召还朝,擢右司谏。元祐元年擢起居郎、中书舍人。其后相继任户部侍郎、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御史中丞、尚书右丞、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绍圣元年哲宗亲政后,落职知汝州,贬居筠州、雷州、循州。哲宗崩,徽宗立,遇赦北归,闲居颍昌。政和二年卒,年七十四。著有《诗集传》、《春秋集解》、《古史》、《龙川略志》、《龙川别志》、《老子解》、《栾城集》,皆传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苏澥,字浩然,梓州铜山(今四川三台西南)人。舜元子。以荫为太庙斋郎(《端明集》卷三九《苏才翁墓志铭》)。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为台州天台令(《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二)。八年,除两浙转运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一)。元丰元年(一○七八),改国子博士奉使高丽(同上书卷二九三)。哲宗元祐七年(一○九二),为徐王府翊善(同上书卷四六九)。今录诗三首。全宋文·卷一七六三
苏澥,字浩然,号支离居士,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东南)人,舜元次子。以荫为太庙斋郎。熙宁初为台州天台令。二年,命提举江南西路常平等事。后历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八年,移两浙路,官殿中丞。元丰初,改国子博士。后为秘阁校理、江东提举。元祐中,官至工部郎中,七年,为徐王府翊善。见蔡襄《苏才翁墓志铭》(《蔡忠惠集》卷三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九、二七一、二八七、二九三、四六九,《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二,《宋诗纪事补遗》卷二五。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5—1147 【介绍】: 宋澧州人,徙居润州丹阳之后湖,字养直,号后湖居士。少能诗,苏轼见其《清江曲》,大爱之,谓置李白集中,谁疑其非。由是知名。高宗绍兴间居庐山,以徐俯荐,被召,固辞不赴。善文词,尤工诗。有《后湖集》、《后湖词》。全宋诗
苏庠(一○六五~一一四七),字养直,丹阳(今属江苏)人。初以病目,自号眚翁(《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一三),后改称后湖居士。早年尝就举中程,以犯讳黜。高宗绍兴中,累召不起。十七年卒,年八十三(《全宋词》)。有《后湖集》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已佚。《宋史》卷四五九、《咸淳毗陵志》卷一九、《嘉定镇江志》卷二一、《京口耆旧传》卷四有传。今录诗三十二首。全宋文·卷二九一八
苏庠(一○六五——一一四七),字养直,号眚翁,更号后湖,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坚子,颂之族也。工诗,不事科举,绍兴三年以礼敦遣不至。十七年卒,年八十三。有《后湖集》三十卷,《后湖词》一卷(存)。见《京口耆旧传》卷四,《宋史》卷二○八《艺文志》七,卷四五九《隐逸传》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三、一五六,《宋元学案补遗》卷九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2—1124 【介绍】: 宋眉州眉山人,字叔党,号斜川居士。苏轼子。以荫任右承务郎。轼帅定武、谪岭南,唯过随行奉侍。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轼卒,葬汝州郏城小峨眉山,遂家颍昌小斜川,因以为号。历监太原府税,知郾城县,晚年权通判中山府。能文,善书画,人称“小坡”。有《斜川集》。全宋诗
苏过(一○七二~一一二三),字叔党,号斜川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轼第三子。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曾应礼部试,未第。绍圣元年(一○九四),轼谪惠州,四年,复谪儋州,皆随行。元符三年(一一○○),随父北归。轼卒后,依叔父辙居颍昌。营湖阴地数亩,名为小斜川。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监太原税。五年,知郾城。宣和五年,通判定州,卒。有《斜川集》二十卷(此据《宋史》本传,他书著录均为十卷),已佚。清乾隆时人吴长元得旧钞残本,并从他书纂辑,釐为六卷,其中诗三卷。事见《永乐大典》卷二四○一引《宋故通直郎眉山苏叔党墓志铭》,《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过诗,以《知不斋丛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武进赵氏刊本(简称赵本),清旧抄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卷。全宋文·卷三一○○
苏过(一○七二——一一二三),字叔党,号斜川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轼少子。元祐七年,以父荫为右承务郎。绍圣元年,轼贬惠州,后再迁海南,独过侍行。徽宗即位,轼北还,途染疾卒于常州,过葬之汝州郏县,即依叔父辙卜居颍昌。后尝监税太原,知郾城。晚权通判中山府。宣和五年卒,年五十二。过能诗文,善书画,时称「小坡」。有《斜川集》传世。《宋史》卷三三八《苏轼传》有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