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杨花沾泥絮

相关人物
道潜(参寥子)


《宋人轶事汇编》卷二十〈禅林〉~20~
东坡守彭城,参寥往见之。坡遣官奴马盼盼索诗,参寥作绝句,有「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东风上下狂」之语,东坡曰:「予尝见柳絮落泥,私谓可入诗,偶未收拾,遂为此老所先。」
典故
杨家花

相关人物
杨玉环(杨贵妃)


《青琐高议》前集卷六〈骊山记〉
帝又好花木,诏近郡送花赴骊宫。当时有献牡丹者,谓之「杨家红」,乃卫尉卿杨勉家花也。其花微红,甚爱之,命高力士将花上贵妃。贵妃方对妆,妃用手拈花,时匀面手脂在上,遂印于花上。帝见之,问其故,妃以状对。诏其花栽于先春馆。来岁花开,花上复有指红迹。帝赏花惊叹,神异其事。开宴召贵妃,乃名其花为「一捻红」。后乐府中有《一捻红》曲,迄今开元钱背有甲痕焉。
典故
一花五叶

相关人物
菩提达摩


《大正新脩大藏经》卷五十一〈史传部三〉~29~2~
迄九年已欲西返天竺,乃命门人曰:「时将至矣,汝等盖各言所得乎。」时门人道复对曰:「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师曰:「汝得吾皮。」尼总持曰:「我今所解如庆喜见阿●佛国,一见更不再见。」师曰:「汝得吾肉。」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阴非有,而我见处无一法可得。」师曰:「汝得吾骨。」最后慧可礼拜后依位而立。师曰:「汝得吾髓。」乃顾慧可而告之曰:「昔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大士,展转嘱累而至于我。我今付汝,汝当护持,并授汝袈裟以为法信,各有所表宜可知矣。」可曰:「请师指陈。」师曰:「内传法印以契證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后代浇薄疑虑竞生,云吾西天之人,言汝此方之子,凭何得法以何證之?汝今受此衣法,却后难生但出此衣并吾法偈。,用以表明其化无碍。至吾灭后二百年,衣止不传法周沙界。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说理者多,通理者少。潜符密證千万有馀,汝当阐扬勿轻未悟,一念回机便同本得。」听吾偈曰:「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师又曰:「吾有《楞伽经》四卷,亦用付汝也。」按宣律师《续高僧传》,可大师传云:「初达磨以《楞伽经》授。」可曰:「我观汉地唯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若如传所言,则是二祖未得法时,达磨授楞伽使观之耳,今传灯乃于付法传衣之后言。」师又曰:「吾有《楞伽经》四卷,亦用付汝。则恐误也。兼言吾有,则似世间未有也。此但可依马祖所言云。」又引《楞伽经》文:「以印众生心地,则于理无害耳。即是如来心地要门,令诸众生开示悟入。吾自到此凡五度中毒,我常自出而试之,置石石裂。缘吾本离南印来此东土,见赤县神州有大乘气象,遂踰海越漠为法求人,际会未谐如愚若讷。今得汝传授吾意已终。」(别记云:「师初居少林寺九年,为二祖说法秖教曰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慧可种种说心性理,道未契,师秖遮其非不为说无念心体。慧可曰:『我已息诸缘。』师曰:『莫不成断灭去否?』可曰:『不成断灭。』师曰:『何以验之云不断灭?』可曰:『了了常知故,言之不可及。』师曰:『此是诸佛所传心体,更勿疑也。』」)言已乃与徒众往禹门千圣寺止三日。
典故
一见桃花参学了


《祖堂集》卷十九〈灵云和尚〉~426~
灵云和尚嗣沩山,在福州。师讳志勤。福州人也。一造大沩,闻其示教,昼夜亡疲,如丧考妣,莫能为喻,偶睹春时花蕊繁花,忽然发悟,喜不自胜,乃作一偈曰:「三十年来寻剑客,几逢花发几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因白沩山和尚,说其悟旨。
《大正新脩大藏经》卷五十一〈史传部三〉~285~
福州灵云志勤禅师,本州长溪人也。初在沩山,因桃华悟道。有偈曰:「三十来年寻剑客,几逢落叶几抽枝。自从一见桃华后,直至如今更不疑。」祐师览偈诘其所悟与之符契。祐曰:「从缘悟达,永无退失,善自护持。」乃返闽川。
《大正新脩大藏经》卷四十七〈诸宗部四·潭州沩山灵祐禅师语录〉~580~3~
灵云。初在沩山。因见桃花悟道。有偈云。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华后。直至如今更不疑。师览偈。诘其所悟。与之符契。师云。从缘悟达。永无退失。善自护持。
典故
一片花飞


《全唐诗》卷六百六十〈曲江〉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典故
御仙花带


《春明退朝录》卷中
太宗制笏头带以赐辅臣,其罢免尚亦服之。至祥符中,赵文定罢参知政事为兵部侍郎,后数载,除景灵宫副使,真宗命廷赐御仙花带与绣鞯,遂服御仙带。自后二府罢者,学士与散官通服此带,遂以为故事。予亲见蔡文忠罢参知政事为户部侍郎服此带,盖曾为学士,用诏文金带,曾经赐者,许系之。
《归田录》卷二
国朝之制,自学士已上赐金带者例不佩鱼。若奉使契丹及馆伴北使则佩,事已复去之。惟两府之臣则赐佩,谓之「重金」。初,太宗尝曰:「玉不离石,犀不离角,可贵者惟金也。」乃创为金銙之制以赐群臣,方团毬路以赐两府,御仙花以赐学士以上,今俗谓毬路为「笏头」,御仙花为「荔枝」,皆失其本号也。
典故
月来花弄影

相关人物
张先


《遁斋闲览》
张子野郎中以乐章擅名一时,宋子京尚书奇其才,先往见之,遣将命者谓曰:「尚书欲见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乎?」子野屏后呼曰:「得非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耶?」遂出置酒尽欢。
典故
云想衣裳花想容


《全唐诗》卷一百六十四〈清平调词三首〉
〈清平调词三首〉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典故
簪花帽


《云仙杂记》
《祥云志》:梁绪黎花时折花簪之,压损帽檐,至头不能举。
典故
张翰黄花句

相关人物
张翰


《昭明文选》卷二十九晋·张季鹰(翰)《杂诗》
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青条若总翠,黄华如散金。嘉卉亮有观,顾此难久耽。延颈无良涂,顿足托幽深。荣与壮俱去,贱与老相寻。欢乐不照颜,惨怆发讴吟。讴吟何嗟及,古人可慰心。

例句

张翰黄花句,风流五百年。 李白 金陵送张十一再游东吴

典故
中酒落花天


《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二〈睦州四韵〉
州在钓台边,溪山实可怜。有家皆掩映,无处不潺湲。好树鸣幽鸟,晴楼入野烟【晴峦入野烟】。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
典故
朱门悄掩,梨花寂寞


《全唐诗》卷二百五十一〈春怨〉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寂寞空庭春又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典故
筑毬花十八


《碧鸡漫志》卷三
《六么》……欧阳永叔云:「贪看《六么》花十八。」此曲内一叠名「花十八」,前后十八拍,又四花拍,共二十二拍。……曲节抑扬可喜,舞亦随之,而舞筑毬《六么》,至花十八益奇。
典故 
腰鼓催花开


《羯鼓录》
尝遇二月初诘旦,巾栉方毕,时当宿雨初晴,景色明丽,小殿内庭,柳杏将吐。睹而叹曰:‘对此景物,岂得不为他判断之乎?'左右相目,将命备酒,独高力士遣取羯鼓。上(唐玄宗)旋命之临轩,纵击一曲,曲名《春光好》(原注:“上自制也。”),神思自得。及顾柳杏,皆已发拆。上指而笑谓嫔御曰:‘此一事不唤我作天公,可乎?’嫔御侍官皆呼万岁。

简释

催花鼓:指打鼓为乐。宋杨万里《正月五日以送伴借官侍宴集英殿十口号》之七:“一声白雨催花鼓,十二竿头总下来。”


例句

一声白雨催花鼓,十二竿头总下来。 杨万里 正月五日以送伴借官侍宴集英殿十口号之七

《漢語大詞典》:催花鼓
唐 南卓 《羯鼓录》:“尝遇二月初詰旦,﹝ 明皇 ﹞巾櫛方毕,时当宿雨初晴,景色明丽,小殿内庭,柳杏将吐,覩而嘆曰:‘对此景物,岂得不为他判断之乎?’左右相目将命备酒,独 高力士 遣取羯鼓,上旋命之,临轩纵击一曲,曲名《春光好》,神思自得,及顾柳杏,皆已发拆。上指而笑谓嬪御曰:‘此一事不唤我作天公可乎。’”后因有“催花鼓”之语。 宋 杨万里 《正月五日以送伴借官侍宴集英殿十口号》之七:“一声白雨催花鼓,十二竿头总下来。” 明 唐寅 《花月吟效连珠体》之六:“月中漫击催花鼓,花下轻传弄月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