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桃花禄米


《南史》卷五十九〈任昉列传〉~454~
出为新安太守,在郡不事边幅,率然曳杖,徒行邑郭。人通辞讼者,就路决焉。为政清省,吏人便之。卒于官,唯有桃花米二十石,无以为敛。遗言不许以新安一物还都,杂木为棺,浣衣为敛。阖境痛惜,百姓共立祠堂于城南,岁时祠之。武帝闻问,方食西苑绿沈瓜,投之于盘,悲不自胜。因屈指曰:「昉少时常恐不满五十,今四十九,可谓知命。」即日举哀,哭之甚恸。追赠太常,谥曰敬子。
典故
桃花扇底风
 
杨柳楼心月


《全宋词》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典故

《礼记注疏》卷十五〈月令〉~298~
始雨水,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
《汉书》卷二十九〈沟洫志〉~689~
后二岁,河复决平原,流入济南、千乘,所坏败者半建始时,复遣王延世治之。杜钦说大将军王凤,以为「前河决,丞相史杨焉言延世受焉术以塞之,蔽不肯见。今独任延世,延世见前塞之易,恐其虑害不深。又审如焉言,延世之巧,反不如焉。且水势各异,不博议利害而任一人,如使不及今冬成,来春桃华水盛,必羡溢,有填淤反壤之害。如此,数郡种不得下,民人流散,盗贼将生,虽重诛延世,无益于事。宜遣焉及将作大匠许商、谏大夫乘马延年杂作。延世与焉必相破坏,深论便宜,以相难极。商、延年皆明计算,能商功利,足以分别是非,择其善而从之,必有成功。」凤如钦言,白遣焉等作治,六月乃成。复赐延世黄金百斤。治河卒非受平贾者,为著外繇六月。
《岁时广记》一卷之一〈春景·桃花水〉~22~
《水衡记》:「黄河水二月、三月名桃花水。」又颜师古《汉书》音义云:「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盖桃方华时既有雨水,川谷涨泮,众流盛长,故谓之桃花水。」老杜诗云:「春岸桃花水。」又曰:「三月桃花浪。」注曰:「峡以二月桃花发时春水生谓之桃花水。」王摩诘诗云:「春来到处桃花水。」欧阳公诗云:「桃花水下清时路。」
典故
天花时下


《妙法莲华经》卷三〈譬喻品〉
诸天妓乐百千万种,于虚空中一时俱作,与众天华。
《智度论》卷九
云何为天华?天华芬熏,香气送风。
典故
杨花榆荚雪漫天
 
无才思


《全唐诗》卷三百四十三〈游城南十六首〉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典故
无日不花开


《欧阳修全集·居士集》卷十一〈谢判官幽谷种花〉
浅深红白宜相间,先后仍须次第栽。我欲四时携酒去,莫教一日不花开。
典故
五家车马如水
 
五花结队

相关人物
李隆基(唐玄宗)
 
杨国忠
 
杨玉环(杨贵妃)


《旧唐书》卷五十一〈后妃列传上·玄宗杨贵妃〉~279~
玄宗每年十月幸华清宫,国忠姊妹五家扈从,每家为一队,著一色衣,五家合队,照映如百花之焕发,而遗钿坠,瑟瑟珠翠,璨芳馥于路。
《杨太真外传》
上每年冬十月,幸华清宫,常经冬还宫阙,去即与妃同辇。华清宫有端正楼,即贵妃梳洗之所;有莲花汤,即贵妃澡沐之室。国忠赐第在宫东门之南,虢国相对。韩国、秦国,甍栋相接。天子幸其第,必过五家,赏赐燕乐。扈从之时,每家为一队,队著一色衣。五家合队相映,口百花之焕发。遗钿,坠舄,瑟瑟珠翠,灿于路歧可掬。曾有人俯身一窥其车,香气数日不绝。驼马千馀头匹。以剑南旌节器仗前驱。出有饯饮,还有软脚。远近饷遗珍玩狗马,阉侍歌儿,相望于道。
典故
萧家菖蒲花

相关人物
尊献皇后
 
萧衍(梁武帝)
 
萧顺


《梁书》卷七《太祖张皇后传》
初,后尝于室内,忽见庭前昌蒲生花,光彩照灼,非世中所有。后惊视,谓侍者曰:「汝见不?」对曰:「不见。」后曰:「尝闻见者当富贵。」因遽取吞之。是月产高祖。将产之夜,后见庭内若有衣冠陪列焉。

例句

风彩出萧家,本是菖蒲花。 李贺 梁公子

典故
元戎小队
  
小队出郊
 
小队春行
 
小队登临
 
小队红旗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七〈严中丞枉驾见过〉【案:原注。严自东川除西川。敕令两川都节制。】
元戎小队出郊坰,问柳寻花到野亭。川合东西瞻使节,地分南北任流萍【地分南北任孤萍】。扁舟不独如张翰,白帽还应似管宁【白帽应兼似管宁】【皂帽还应似管宁】【皂帽应兼似管宁】。寂寞江天云雾里【今日江天云雾里】,何人道有少微星。
典故

《乐府诗集》卷二十四〈横吹曲辞·汉横吹曲·梅花落〉
《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按唐大角曲亦有《大单于》《小单于》《大梅花》《小梅花》等曲,今其声犹有存者。
典故

《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二〈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典故

《庄子集释》卷十上〈杂篇·渔父〉~023~
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唐·成玄英疏:「缁,黑也。尼父游行天下,读讲诗书,时于江滨,休息林籁。其林郁茂,蔽日阴沈,布叶垂条,又如帷幕,故谓之缁帷之林也。坛,泽中之高处也。其处多杏,谓之杏坛也。琴者,和也,可以和心养性,故奏之。」
典故
烟花三月


《全唐诗》卷一百七十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典故
眼中花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十四〈梁昭明太子萧统·诗〉~798~
法苑称嘉柰,慈园羡脩竹。灵觉相招影,神仙共栖宿。慧义比瑶琼,薰染犹兰菊。理玄方十算,功深似九筑。华水警银舟,方衢列金轴。微言绝已久,烦劳多累蓄。因兹阐慧云,欲使心尘伏。八水润焦芽,三明启群目。宝铎旦参差,名香晚芬郁。暂舍六龙驾,微袪二鼠蹙。意树发空花,心莲吐轻馥。喻斯沧海变,譬彼庵罗熟。妙智方缛锦,深词同雾縠。善学同梵爪,真言异铜腹。逶迤合盖城,葳蕤布金郁。珠华荫八溪,玉流通九谷。青禽乍下上,云雁飞翻覆。高谈属时胜,寡闻终自恧。日丽鸳鸯瓦,风度蜘虫厨屋。落蘤散远香,霏云卷遥族。旷济同象园,中乘如伫独。后燄难坚明,初心易惊缩。应当离花水,无令乖七木。投岩不足贵,棘林安可宿。器月希留影,心灰庶方扑。视爱同采蜂,游善如原菽。八邑仙人山,四宝神龙澳。药树永繁稠,禅枝讵凋摵。以兹说闻道,庶此优驰逐。愿追露宝车,脱屣亲推毂。
《大正新脩大藏经》卷五十二《史传部四》~354~
意树发空花。心莲吐轻馥。喻斯沧海变。譬彼庵罗熟。
典故
杨花飞鸟衔巾


《梁书》卷三十九〈王神念列传·杨华〉~556~
杨华,武都仇池人也。父大眼,为魏名将。华少有勇力,容貌雄伟,魏胡太后逼通之,华惧及祸,乃率其部曲来降。胡太后追思之不能已,为作杨白华歌辞,使宫人昼夜连臂蹋足歌之,辞甚悽惋焉。
《南史》卷六十三〈王神念列传〉~535~
时复有杨华者,能作惊军骑,亦一时妙捷,帝深赏之。华本名白花,武都仇池人。父大眼为魏名将。华少有勇力,容貌雄伟,魏胡太后逼幸之。华惧祸,及大眼死,拥部曲,载父尸,改名华,来降。胡太后追思不已,为作杨白花歌辞,使宫人昼夜连臂蹋蹄歌之,声甚悽断。
《國語辭典》:桃花水  拼音:táo huā shuǐ
每年春天桃花开时,黄河等处涨起的潮流。《汉书。卷二九。沟洫志》:「来春桃华水盛,必羡溢,有填淤反壤之害。」唐。颜师古。注:「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盖桃方华时,既有雨水,川谷冰泮,众流猥集,波澜盛长,故谓之桃花水耳。」唐。杜甫 南征诗:「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也称为「桃花汛」。
《國語辭典》:寻花问柳(尋花問柳)  拼音:xún huā wèn liǔ
1.出外游赏春天的景色。元。谷子敬《城南柳。楔子》:「只等的红雨散、绿云收,我那其间寻花问柳,重到岳阳楼。」《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这样好天气,他先生正好到六桥探春光,寻花问柳,做西湖上的诗。」也作「觅柳寻花」、「问柳寻花」。
2.比喻狎妓。《金瓶梅》第八十一回:「韩道国与来保两个,且不置货,成日寻花问柳,饮酒宿娼。」也作「觅柳寻花」、「问柳评花」、「问柳寻花」。
《漢語大詞典》:小梅花
(1). 唐 大角曲名。乐府诗集·横吹曲辞四·梅花落 宋 郭茂倩 题解:“‘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按 唐 大角曲亦有‘大单于’、‘小单于’、‘大梅花’、‘小梅花’等曲,今其声犹有存者。” 宋 曾巩 《早起赴行香》诗:“枕前听尽《小梅花》,起见中庭月未斜。”亦省称“ 小梅 ”。 宋 方千里 《解语花》词:“更漏残,惊听西楼,吹《小梅》初罢。”
(2).词牌名。即《梅花引》。 宋 贺铸 有《小梅花》词。
《國語辭典》:杏花村  拼音:xìng huā cūn
种有很多杏花的村庄。词章中描写春景时的常用词。唐。杜牧 清明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漢語大詞典》:杏花坛(杏花壇)
指授徒讲学之所。 唐 王建 《送司空神童》诗:“杏花坛上授书时,不废中庭趁蝶飞。暗写五经收部秩,初年七岁著衫衣。”参见“ 杏坛 ”。
分類:授徒讲学
《國語辭典》:杏坛(杏壇)  拼音:xìng tán
孔子授徒讲学的地方。语出《庄子。渔父》:「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后人因而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筑坛、建亭、书碑、植杏,取名杏坛。今以杏坛泛指教育界。如:「杏坛芬芳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