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菇芦
1.菰和芦苇。
2.借指隐者所居之处;民间。
《漢語大詞典》:索苇(索葦)
即苇索。以芦苇所作之绳索。旧俗,元旦悬苇索于门,谓可以御凶邪。《文选·张衡〈东京赋〉》:“ 度朔 作梗,守以 鬱垒 , 神荼 副焉,对操索苇。” 薛综 注:“东海中 度朔山 有二神,一曰 神荼 ,二曰 鬱垒 ,领众鬼之恶害者,执以苇索而用食虎。” 李善 注引《风俗通》:“ 黄帝 书,上古时有 神荼 、 鬱垒 昆弟二人,性能执鬼。 度朔山 上有桃树,下常简閲百鬼,鬼无道理者, 神荼 与 鬱垒 持以苇索,执以饲虎。是故县官常以腊祭夕,饰桃人垂苇索,画虎於门,以御凶也。”
《国语辞典》:皮皮  拼音:pí pí
乐器名,吹管乐器。流行于维吾尔族,管身用芦苇制作,上端由两块木片将苇管压扁,与管身成十字形,再将吹嘴修制成簧片,管身正面开八个方形按音孔,流行于新疆南部的和阗、麦盖提地区,音色沉厚优美。
《漢語大詞典》:晒席(曬席)
晒谷物等用的席子。多用竹篾或芦苇等编成。《人民文学》1981年第2期:“石子的街面上洒满了包谷壳,铺满了晒席。”
《國語辭典》:栅子(柵子)  拼音:zhà zi
用芦苇、竹子做成形似篱笆的围栏,多用来圈住家禽。
《漢語大詞典》:笔芦(筆蘆)
相传 唐 李白 墓上所生芦苇形状如笔,人称“笔芦”。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笔芦:“ 姑熟 青山 李白 墓,生芦,其形如笔,号‘笔芦’。 绩溪 舒頔 道原 有诗云:‘笔芦萧萧 青山 巔。’”
分類:李白芦苇
《漢語大詞典》:芦莩(蘆莩)
芦苇内壁的薄膜。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律中大蔟” 唐 孔颖达 疏:“ 熊氏 云:‘按吹灰者,谓作十二律管,於室中四时位上埋之,取芦莩烧之作灰,而实之律管中,以罗縠覆之,气至则吹灰动縠矣。’”
分類:芦苇薄膜
《國語辭典》:罩棚  拼音:zhào péng
用芦苇、竹子等为材料,搭在门前或院子里的棚子。《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门前搭著一路罩棚,棚下摆著走桌条凳,棚口边安著饮水马槽。」
《漢語大詞典》:苇钥
古代用芦苇做成的管乐器。
《漢語大詞典》:苇舆(葦輿)
用芦苇扎成的轿子,祭祀时烧化给死者。 清 姚鼐 《张贞女传》:“乡俗焚苇舆以送终。”
《漢語大詞典》:桃弓苇戟(桃弓葦戟)
用桃木制的弓,芦苇做的戟。旧俗用以辟邪。 汉 焦赣 《易林·明夷之未济》:“桃弓苇戟,除残去恶,敌人执服。”
《漢語大詞典》:茓子
方言。做囤用的狭长的粗席子,通常是用高粱秆子或芦苇的篾儿编成的。也称踅子。
《国语辞典》:葭莩之亲(葭莩之亲)  拼音:jiā fú zhī qīn
葭莩,芦苇中的薄膜。比喻关系疏远的亲戚。《汉书。卷五三。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刘胜传》:「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
《国语辞典》:苇苕系巢(苇苕系巢)  拼音:wěi tiáo xì cháo
将鸟巢筑在芦苇上。语本《荀子。劝学》:「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比喻处境极危险。
《国语辞典》:隔音板  拼音:gé yīn bǎn
隔绝声音的建筑材料,多以刨花、芦苇、稻草制成。如:「高架桥两侧,最近都架上了隔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