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常节(常節)
(1).谓常有节制。大戴礼记·诰志:“天生物,地养物,物备兴而时用常节。”
(2).一定的时节。 汉 王粲 《务本论》:“种有常时,耘有常节,牧有常期。”
(3).一定的节度。 晋 陆机 《演连珠》:“动循定检,天有可察,应无常节,身或难照。” 宋 叶适 《黄端明谥简肃议》:“公儼然庄重,坐立有常处,不倾侧跛倚,语默有常节,不戏言苟笑。”
(4).固有的操节。《汉书·王莽传上》:“赏未足以直功,谦约退让,公之常节,终不可听。”周书·杨宽传:“太宰见爱以礼,人臣之交耳。今日之事,事君常节。”北史·王紘传:“君亡臣死,自是常节,但贼竖力薄,故臣不死。”
(5).正常的节律。 章炳麟 《辨诗》:“乐府或时无韵,是犹《周颂》诸篇,不应常节,盖其逗留曲折,非韵所持,固诗之特异也。”
《國語辭典》:节食(節食)  拼音:jié shí
1.减省食物。如:「缩衣节食」。《三国志。卷三○。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东夷》:「无良田,虽力佃作,不足以实口腹,其俗节食。」《清史稿。卷四七五。列传。洪秀全》:「二月,寇以运粮路绝,日驱妇孺出城以谋节食。」
2.节制饮食。如:「他每天努力运动,并搭配节食,终于成功减重。」清。褚人穫《坚瓠秘集。饱生众疾》:「循州苏侍郎每见某,即劝令节食,言食少则脏气流通而少疾。」
3.节日的食物。元。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莫不是买油面为节食?莫不是裁段匹作秋衣?我问你为何事离宅院,有甚干来城内?」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二。元夕》:「节食所尚,则乳糖圆子……、澄沙团子、滴酥鲍螺、酪面。」
《漢語大詞典》:背诞(背誕)
违命放诞,不受节制。左传·昭公元年:“子姑忧 子晳 之欲背诞也。” 杜预 注:“ 郑子晳 杀 伯有 背命放诞,将为国难。”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刘表 背诞,不供贡职。” 唐 司空图 《复安南碑》:“方毓德以羈縻,竟凭骄而背诞。” 宋 苏辙 《殿试武举策问》:“朕以天下为度,怀柔四夷,而 西戎 背诞,腰领未得。” 章炳麟 《思乡原上》:“ 孔融 背诞之士也,其在 北海 任用轻剽之才,租赋少缓,一朝杀五部督邮,及姦民污吏滑乱市朝,弗能治也。”
《漢語大詞典》:节适(節適)
谓有节制而适度。晏子春秋·问上二六:“百官节适,关市省征,山林陂泽不专其利,领民治民勿使烦乱。” 张纯一 校注:“节适,官无冗设。”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是以当食不知辛酸节适,洗沐盥漱,动逾岁时。”
《漢語大詞典》:节欲(節慾)
亦作“ 节慾 ”。 克制欲念;节制性欲。晏子春秋·问下七:“ 景公 问 晏子 曰:‘富民安众难乎?’ 晏子 对曰:‘易·节欲则民富,中听则民安,行此两者而已矣。’”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是以圣人制礼节欲,取於民有度,使之以时,用之有止。” 宋 巩丰 《巩氏后耳目志·杂言》:“治生莫若节用,养生莫若节慾。” 李大钊 《战争与人口问题》:“余虽不敢信其节欲以限制出生之説有显著之效果,但亦絶不否认其説之本旨。”
《漢語大詞典》:适欲(適欲)
(1).犹言节制欲望。吕氏春秋·重己:“凡生之长也,顺之也;使生不顺者欲也,故圣人必先适欲。” 高诱 注:“适犹节也。”
(2).顺遂其欲望。 汉 刘向 说苑·君道:“且夫国之所以不得士者有五阻焉……执事适欲,擅国权命,五阻也。”
《漢語大詞典》:自摄(自攝)
自行节制。西京杂记卷五:“ 齐 人 刘道强 善弹琴,能作单鵠寡鳧之弄,听者皆悲不能自摄。”
分類:自行节制
《漢語大詞典》:节酒(節酒)
(1).节制饮酒。晋书·胡毋辅之传:“以家贫,求试守 繁昌 令,始节酒自厉,甚有能名。”《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节酒慎言,喜怒必思,爱而知恶,憎而知善。”
(2). 江 南旧俗,称冬至前夕饮酒为节酒。 清 顾禄 清嘉录·冬至大如年:“﹝冬至﹞节前一夕,俗呼‘冬至夜’。是夜,人家更速燕饮,谓之‘节酒’。”
《漢語大詞典》:违节(違節)
(1).违背制度、法规。 汉 贾谊 《旱云赋》:“何操行之不得兮,政治失中而违节。”
(2).不听节制。南史·羊希传:“ 希 以 沛郡 刘思道 行 晋康 太守,领军伐 俚 。 思道 违节失利, 希 遣收之。”按,宋书·羊希传作“ 思道 违节度,失利, 羊 遣收之”。
《國語辭典》:手滑  拼音:shǒu huá
惯行其事,难以自制。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人事二》:「诸公劝人主法外杀近臣,一时虽快意,不宜教手滑。」《通俗编。身体》:「武宗欲诛杨嗣复。李珏、杜景见李德裕曰:『天子年少,不宜手滑。』」
分類:节制
《漢語大詞典》:节趋(節趨)
(1).进止。《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君者中心,臣者外体。外体作,然后知心之好恶;臣下动,然后知君之节趋。” 吕向 注:“节,止;趋,进也。”
(2).心意的节制与趣向。汉书·冯奉世传:“臣闻功同赏异则劳臣疑,罪钧刑殊则百姓惑;疑生无常,惑生不知所从;亡常则节趋不立,不知所从则百姓无所错手足。” 颜师古 注:“趋,读曰趣。趣谓意所嚮。”
《漢語大詞典》:检制(檢制)
约束节制。后汉书·陈俊传:“﹝ 陈俊 ﹞抚贫弱,表有义,检制军吏,不得与郡县相干,百姓歌之。”新唐书·李岘传:“﹝ 李峴 ﹞顿首帝前,极言其恶,帝悟,稍加检制, 辅国 由是让行军司马,然深衔 峴 。” 清 曾国藩 《葛寅轩先生家传》:“先生幼而端重,动止异於常儿,长而益自检制,终日危坐,言笑不妄。”
分類:约束节制
《漢語大詞典》:节劳(節勞)
谓有所节制,不过分劳累。 清 朱之瑜 《与奥村庸礼书》之十八:“然途中饮食起居,亦宜节劳自爱。”《人民的好总理·纪念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一周年》:“一九七二年 周总理 患病后, 毛主席 一直非常关心,经常询问病情,多次指示要注意护理,注意营养,注意休息,要节劳。”
《漢語大詞典》:限节(限節)
(1).限制,节制。朱子语类卷六一:“如 紂 之酒池肉林,却是富贵之极而不知限节之意。”
(2).尺度,标准。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八:“州郡有定所,人莫不知,姑借之以为限节也。”
《漢語大詞典》:节取(節取)
(1).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曰:‘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君取节焉可也。” 杜预 注:“葑菲之菜,上善下恶,食之者不以其恶而弃其善,言可取其善节。”后因以“节取”指取其善节。 明 唐顺之 《与陈苏山职方书》:“言之缕缕,殊愧词不能达意也……幸赐裁酌而节取之。”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二十四章二:“故《章句》《或问》而外, 朱 门诸子所记师言,过口成酸,读者当知节取。”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读书敏求记〉校本》:“见闻既博,辨别尤精,但以板本而论,亦可谓之赏鑑家,则仍未尝不节取之。”
(2).有节制地收取。晏子春秋·问上七:“节取于民而普施之,府无藏,仓无粟,上无骄行,下无諂德。”
(3).节录。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启祯野乘:“《万石园记》亦有可节取者,仅资谈助,略録於后。” 叶圣陶 《文章例话·我所知道的康桥》:“前面的文章是 徐志摩 先生的《我所知道的康桥》的一部分,全篇太长,只能节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