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上艾
汉书地理志太原郡县上艾司魏志王粲传东平刘桢字公干并见友善干为 空军谋祭酒掾属五官将文学注建安中太祖特加旌命以疾休息后除上艾长又以疾不行 颜氏家训吾尝从齐王幸并州自井陉关入上艾县东数十里有猎闾村后百官受马粮在晋阳东百馀里亢仇城侧并不识二所本是何地博求古今皆未能晓及检字林韵集乃知猎闾是旧䜲馀聚亢仇旧是䜱䜪亭悉属上艾
《國語辭典》:白艾  拼音:bái ài
植物名。菊科艾属,多年生草本。叶具香气,互生,呈长卵形,羽状全裂或大头羽状深裂,上面深绿色,下面呈灰白色。秋日间抽花茎成穗状,著生小头状花序,排成圆锥状,全体由筒状花冠而成,色淡黄或淡褐。花后结瘦果,为平滑圆柱形,或扁平形,无冠毛。嫩叶可供食用,或制艾绳。也称为「冰台」、「五月艾」。
《漢語大詞典》:锄艾(鋤艾)
锄割。引申为铲除、消灭。 明 李东阳 《与东山刘都宪书》:“安攘之计,固已概定,而抚绥之意,胜於锄艾。”
分類:铲除消灭
《韵府拾遗 泰韵》:仙艾
名山记安南国蒙县面临大江峭石环立相传上有仙艾每春开花雨后漂水群鱼吞之便过龙门江化为龙
《漢語大詞典》:及艾
指男子年满五十。艾,指五十岁。 明 归有光 《道难》:“而余门人 沈孝 ,年已及艾,有 原宪 之贫。”
《漢語大詞典》:三斗艾
指令人难食之物。三斗,极言其多。旧唐书·屈突通传:“时 通 弟 盖 为 长安 令,亦以严整知名。时人为之语曰:‘寧食三斗艾,不见 屈突盖 ;寧服三斗葱,不逢 屈突通 。’” 宋 王庭圭 《李仲孙佩轩》诗:“我思轩中人,免食三斗艾。梦寐欲见之,一往清鼻界。”
《漢語大詞典》:艾席
用艾草作席子。言生活极清贫。 晋 皇甫谧 高士传·老莱子:“ 老莱子 者, 楚 人也。当时世乱,逃世耕於 蒙山 之阳,莞葭为墙,蓬蒿为室,枝木为牀,蓍艾为席。”《梁书·安成王秀传》:“两 韩 之孝友纯深, 庾 郭 之形骸枯槁,或橡饭菁羹,惟日不足,或葭墙艾席,乐在其中。” 清 唐孙华 《双凤村居》诗:“ 凤凰村 畔得吾庐,艾席葭墙称隐居。”
《漢語大詞典》:艾符
古俗,端午日悬艾蒿于门户,并黏贴符箓以祛邪恶。 唐 殷尧藩 《端午日》诗:“不効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昇平。”参见“ 艾人 ”、“ 艾虎 ”。
《漢語大詞典》:秀艾
优异俊美之士。新唐书·儒学传序:“四方秀艾,挟策负素,坌集京师,文治煟然勃兴。”
《骈字类编》:药艾(药艾)
陆游吕氏春秋跋元祐壬申余卧疾京师喜得此书药艾之间手自校之自秋涉冬朱黄始就
《国语辞典》:艾纳香(艾纳香)  拼音:ài nà xiāng
植物名。菊科艾纳香属,亚灌木。全株密被黄褐色而带红晕的毛茸,搓揉则发出奇臭。叶革质,黄色头状花序,瘦果圆筒形。叶可制艾粉,再炼制为艾脑香。
《漢語大詞典》:长艾(長艾)
(1).老年。 汉 扬雄 《答刘歆书》:“ 田仪 与 雄 同乡里,幼稚为邻,长艾相更视。”
(2).指老年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养气:“童少鉴浅而志盛,长艾识坚而气衰。”
分類:老年老人
《骈字类编》:海艾
元 袁桷 寄开元恩禅师 石榴红帽明如火,海艾青毡冷似冰。
《漢語大詞典》:火艾
灸疗的艾炷。宋书·袁粲传:“﹝国人﹞共执国主,疗其狂疾,火艾、针药,莫不毕具。” 唐 白居易 《罢灸》诗:“莫遣浄名知我笑,休将火艾灸浮云。” 宋 曾巩 《答所劝灸》诗:“勿难火艾痛,要使功名垂。”
分類:灸疗艾炷
《骈字类编》:苍艾(苍艾)
急就篇缥綟绿纨皂紫硟注缥青白色也綟苍艾色也东海有草其名曰䓞以染此色因名綟云